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比军事素质,你甩人家一大截不假,可理论的分数也会让人家甩你一大截,这一来二去此消彼长的,你在军事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就顷刻间荡然无存了。

这也是为什么领导喜欢李大宝,却又不敢委以重任的原因所在。

一个理论水平不够强悍的班长,他想在部队里走得远的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哪位领导会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班长当“头牌”和“门面”的?

能胜任“头牌”和“门面”的班长,必须是军事素质与理论水平并驾齐驱的牛人。

课间休息十分钟后,四点开始上第二堂课。

汪月改变复习方式,在出题搞了几个抢答后,他一拍脑袋让新兵把复习资料收起来,说要和众新兵谈谈心,聊聊即将下连前的心情和感受。

只要不搞理论复习,绝大多数新兵是举双手双腿欢迎的。

周而复始的训练让人生厌,背来背去的理论也逃不出那个“怪圈”。

“全部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汪月手指几个骨干,“你们这些班长、班副也可以发言。”

领导你不是让新兵谈下连的心情和感受嘛?我们这些人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梁荆宜在心里犯起了嘀咕。

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汪月在引导新兵这方面,还有颇有一些心得和造诣的。

三两句鼓动的话下来,新兵们就打开“话匣子”,开始叽叽歪歪了。

这是他想看到的理想效果:“你们下连,自己想分到哪个班?”

汪月抛出的这个话题,是所有新兵关注的焦点。

新兵三个月训练结束,当前除了一心一意迎接考核外,下连分班的问题,毫无疑问也影响和困扰着新兵。

他们在班里也旁敲侧击地问过班长和班副,自己下连会被分到哪个班?

这种问题怎么能给出明确的答复呢!

我们也不知道,分班这个事都是领导说了算,我们当班长和班副的,只管带好你们搞好训练就行了。这是梁荆宜敷衍班里新兵最常用的方式。

事实也是如此,班长对新兵分班的问题,最多只有一个建议权,至于新兵最终会被分到哪个班,是领导的一锤子买卖。

当然了,好苗子自然有好苗子的去处,好钢要用刀刃上。

像高中生、像那种脑瓜子灵活且计算能力强的人,侦察班是首选;像跑步猛的,耐力超群的人,有线班是首选;记忆力超级好的那种人,无线班是首选,他们无线班要背密码,而背密码又没有什么诀窍,除了死记硬背外,就是靠的是个人的超强记忆力。

指挥排挑剩下的那些人,自然就是炮排的了。

但带新兵的班长有一个“优先选择权”,他可以从班里带走自己所心仪的一个兵,这也算是对他带新兵三个月付出的一种褒奖。

梁荆宜早就有了钟意之人,虽然他没有明说,但旁人或多或少也看得出来。

新兵们回答问题还算积极踊跃,下班在即,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可能也认为:领导之所以把这个问题摆在台面上讲,难不成是为了听取和采纳我们新兵的意见不成?

站在汪月的角度上考虑,他确实有这么一层意思。

人嘛,都是有独立思想存在的个体。

摸清了底细,也可以对下连以后掌握新兵的思想动态,起到一个提前预警的作用。

新兵的回答中,当属五班的毛源昆最为搞笑,这小子和肖冬晓是一个县的老乡,都是城镇兵,体能也是一般般。

他站起来说:“只要连队不安排我下去养哼哼,其它的什么岗位,我都无所谓。”

“养哼哼”三个字一经出口,众人先是一愣,接着便是“哈哈哈”地一阵哄堂大笑。

要知道在部队里,这玩意一般情况下,当兵的人都称呼它们为“八戒”的,现在居然多了一个“哼哼”的雅号出来。

但是这个“哼哼”又比较形象和贴切,八戒从娘胎里出生,到长大成形被拉到屠宰场杀害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出“哼哼叽叽”叫唤的过程。

始于“哼哼”,也终于“哼哼”,就如同人一样,始于呱呱坠地的一声啼哭,最终还是在一声声啼哭声中被送走。

“不会的,养哼哼这个事,并不是你们这些新兵想像中的那般简单。想养哼哼,最起码要等到你们下连分班学了专业之后,才有这个机会。”见新兵听了似懂非懂的样子,副指汪月继续说,“上教育课你们不是学了的,‘革命同志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再说了,革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在哪个岗位,你都要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对待工作。我们这些人就是一颗螺丝钉,即插即用的螺丝钉。”

他说的这番话,也算是鸡汤类的好料,对老兵而言,可能没什么效果,但新兵不一样,他们是一张白纸,抵抗能力不够啊!

部队的人都知道,各级领导也有两句常挂在嘴边的宣传口号:要相信组织,相信领导。

组织的决定是不会错的,那都是通过举手表决而得出来的结果,即便最终通过检验决定错了,那错的也是个人。

后面,他又提了几个问题,也是围绕着下班的。

新兵回答问题也是专挑好的说,入伍差不多快三个月了,他们也学会了一些在部队的基本生存法则,小到说话和做事,大到应付班长和干部。

这在社会上叫做“圆滑世故”,在部队里叫做“会查颜观色”。

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后,连值班员通知:各班自行组织活动,八点半准时晚点。

这种安排说白了,就是让新兵们放松心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下连前的“大考”。

梁荆宜和张明黎各掏了三十块,从营军人服务社买了些零食回来,聊天扯淡怎么能少了这玩意。

如果一帮人坐在一起没吃没喝地聊,那应该叫“尬聊”,是没有多少热烈气氛的。想烘托和制造点气氛,必须上好料。

二班的人对分班问题,下午发言时都是服从组织安排的高姿态。

面对副指和众战友,即便是他们心中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私人想法,也不太好意思说出口。

像毛源昆一样,说不想下连了就到猪圈“养哼哼”的人,还是属于极个别的存在。

现在关上门了,就一个班的兄弟在一起,大家可以放松心情,打开窗户说亮话。

对班里的十个新兵大概会被分到哪个班,梁荆宜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数的。

他准备带在身边的是徐陈伟。

这小子高中毕业,文化水平当属班里的“佼佼者”,军事素质也不错,四百米障碍和五公里武装越野,都是良好以上的水准。

像他这种人下连了,再有针对性地搞搞突击和强化训练,进入到优秀那就是洒洒水的事。

郭中华这人被三班长刘新昊给预定了。

三班没有他所钟意的学计算专业的“好苗子”,所以说,他对郭中华是格外上心,私底下经常借串门的机会,溜到二班和心仪的对象扯上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话。算是提前培养感情,拉近距离,以求早日达成默契。

炮兵连》小说在线阅读_第2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火神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炮兵连第2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