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得天下,靠得是六个字:“打土豪,分田地”。有了4亿农民的拥护,小米加步枪打败国民党800万军队才是可能的。

粉碎“四人帮”能够一枪不发(那时四人帮都是担任了军队最高层领导职务的),是因为四人帮在经济政策上的倒行逆施:农民没有土地,自留地被没收,连自己种的果树、养的猪羊鸡鸭都被砍了、充公了,被迫去赶“社会主义大集”,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而解放军的士兵、班长、排长、连、营长,都是来自农民,军队基层的基本经济利益决定了军队基层的政治取向,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军队的指挥权。

后来的“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再后来的军队与所办企业脱钩能顺利实施,都说明根本利益大于暂时利益,说明改革开放这一基本经济纲领得到人民和军队的基本拥护。

11届3中全会后农村承包式的经济改革赢得了8亿农民的根本支持,奠定了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群众基础,凭此,他可以在12届3中全会前作了重要的中央组织变革,改革力量自此掌权。但是此后推行的城市-工业改革却不是一帆风顺,两届领导班子的更替,**风波,及至国企改革的艰难攻关,都是工业经济改革实施不尽顺利的现象反映。工业经济比农业经济代表更高级的生产力,有更大规模的分工合作,不是承包制代表的生产关系所能充份适应和容纳。改革不得不向先进生产力的方向继续深化。总起来说,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历经80年代末苏联、东欧的瓦解而屹立不倒,能够在新冷战环境中发展壮大,根本上依赖于正确经济纲领的实施,使执政党与大多数人的基本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

共产党得天下、坐天下最厉害的法宝,就是代表了人民基本利益的经济纲领,及其有效实施。这个最厉害的法宝,也必须用到解决台湾问题上来。当大陆提出完整的国家统一经济纲领,并有效实施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台湾老百姓都明白国家统一之后,台湾以大陆为腹地,经济会得到怎样的突破发展,工业收入、农业收入、商业收入会增长多少、房子和土地价值会长多少,股票会涨多少,自己和家庭的收入会得到怎样的保障和大发展,而不只是独立就要挨打的时候,国家统一就成为群众的要求,也就为期不远了。

经济基础决定了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阶段,要求不同程度的生产分工与合作。

生产力发展程度越高,就越要求更大规模的分工和更高程度的合作,也就越要求政治制度和国家形式能够适应、能够集约和统一。

而生产力发展程度低下时,分工规模小,对合作的要求不高,就没有对高度集约化国家的需求。

我们看到,小农经济下,每个农户各自为战,自给自足,男耕女织,前院养猪,后院种葱种蒜,少量不能自给的去赶个集交换一下。这样的生产力分工水平很低,只能产生小农经济的家长制政治制度,形成一个个小小的独裁的地主国家,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欧洲中世纪的上百个城堡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分工规模越来越大,资本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大规模分工对高度合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机器,集约化和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表现在国家形式上,也就越来越趋向整合和统一。

因此我们看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先是由众多的城帮国家整合成十几个大国,又进而签订马斯垂克条约,整合成欧盟,出现统一的欧洲议会,统一的货币,并进一步在军队、外交上趋向统一国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美国实现南北统一;日本从战国割据整合成统一国家。

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的地区,分裂的国家走向统一,如东西德国的统一。

在生产力不够发达,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地区,国家统一进度缓慢,甚至出现分裂和倒退。例如南北朝鲜至今难以统一,而苏联出现国家分裂。

由此可以归纳:

(1)国家统一还是分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在上层建筑的表现;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总的趋势是走向国家统一,走向国家之间的整合和合作。例如现阶段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整合运动。

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早已经超越了要求国家统一的阶段。

现阶段中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

台湾只有以大陆为腹地,才可能突破瓶颈,进一步向外发展;

台湾只有以大陆为市场,才能得到出口型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台湾只有在大陆提供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条件下,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甚至是才能够维持经济不凋敝;台湾只有与大陆的经济结合互动,特别是与上海-苏杭经济圈密切结合,形成大中国台海经济圈,才有可能整体再上一个台阶;

台湾只有做到上述与大陆的经济结合,经济发展需求对资源价格的拉动作用才会出现,对岛内劳动力需求会猛增,劳动工资才会增加,房产价格才会有长期增长,从而土地价格才会长期增长,从而房地产抵押值——工业资金才会充裕,工业才会发展,拉动股市价格提高,从而,人民总收入才会快速、长期、稳定地增加,工商业者的财富才能快速稳定地持续积累;

台湾只有与大陆形成大中国经济体,才能乘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享受中国成为当代世界工厂的利益,获得广阔的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国际地位才能稳固和提高,融入经济全球化才有入门权利,各种国际经济文化组织以至以中国属帮地位加入联合国才有可能。

1169

朝鲜人民劳动党主席继续着这个思考。

有钱花了。不是一次性援助,而是年年月月可以拿的。朝中延吉港口区正式落定,朝方委托中方对该港口区实施行政管理。中国从此在至关重要的中俄朝三角区取得了出海口。划进去几个平方公里而已,不比西柏林通道大,却每年得到十几亿美元的港口物流收入分成,与朝鲜好年度的GDP增长相当。这里将成为东北亚经济圈最大的货物集散地之一,也将成为俄罗斯石油输往日本的唯一装船港口。中国人肯把这个物流利益分出相当一部分给朝鲜,到底是老大哥。有了这笔稳定的收入,政权稳定也就解决了。一个政权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垮台,有时外部压力越大内部越团结,但是内部造反的话,这个政权一定垮台。内部造不造反,经济是第一位的,体制呢,即使不是最后一位的,排得也很靠后。你们不必指责我们朝鲜的体制如何如何,看看英国和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英联邦国家,体制还是君主立宪制,最大的官是女皇陛下,又该如何。再看看全世界最富裕的阿联酋、沙特、卡塔尔等等,君主立宪都算不上,是酋长说了算的国家,严格地说还是半部族社会,可国内人人饱腹讴歌,老百姓谁也不想造反,对于美国的美式民主颠覆运动和西方文化反而厌恶之极。 是啊,他们有石油,天上掉馅饼。如今我也有类似石油的收入了,延吉港口区协议将保障朝鲜经济从此欣欣向荣。 我也想搞改革, 不过要给我一点时间,慢慢来。我不想学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国家崩溃动 乱是对人民利益的最大违背。有人攻击我这个那个,这些人,要么是年轻人还没把事情看透,要么就是拿了美国经费的败类了。

延吉港口区也将成为中国海军控制下的北亚的大型海军基地,这不要紧,对朝鲜增加了安全,却没有增加控制。朝鲜依赖中国陆路运输的局面不改变的话,进一步,朝鲜经济依赖中国的局面不改变的话,就已经是最大程度的控制,无以复加了。要摆脱中国控制,就要在南面寻找出路,向海洋寻找出路。这就要南北统一,要与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但是,做不到。 以前冒着战争边缘的危险拼命发展核武器都做不到,今天,各国纷纷宣布销毁核武器,却反而做到了。

中国人在今天突然爆发的新加坡事变中拼死苦战,展示了令人惊讶的实力——离心电磁洲际大炮。打下了眼前的局面。朝鲜没动一兵一卒却得到了全部想要的东西。

与南方接近的过程不会太快,南方也不想太快,想快也做不到,当然,想慢也未必做得到。政治统合的进度在深层上不得不基于经济统合的进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表面现象上,政治关系的远近表面上表现为政治学的豪猪理论,不太远,也不能太近,保持最佳距离。更表面一点,是南北政治家们做秀给百姓看的工具。我们即使有朝一日实现了南北统一也不是摆脱中国,而是在经济基础上更深厚地与中国结为一体。中、俄、朝(韩)、日本的大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必然出现。

蒙古大乌拉尔主席继续着这个思考。

在奴隶制时代,劳动方式是大量重复叠加的简单集合式,1万人才能拖动金字塔的一块石头,战争成为兼并和加大生产的重复叠加规模的必要手段,军事家英雄辈出,国家规模向集合统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国家就必然越兼并越大,那种生产方式决定了各地的小国小邦都在走向统一,

那时,蒙古铁骑东征西杀,统一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在生产方式进入农业和手工业分工时代以后,大规模的同种重复劳动已经过时,简单劳动重复叠加的规模集约化越来越不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反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楛,不同种的劳动——分工,开始占据主流并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进步的手段。于是,大规模重复叠加集约的简单劳动解体,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庞大国家随之解体。欧洲农业经济的城邦小国遍地开花,蒙古帝国无可奈何地解体没落。中国的农业文明出现的最早,这一进程提前到来,诸侯并起,七国春秋,三国演义。到了元朝,蒙古的落后生产力的统一不能持久,元朝文化被同化,同样,落后的女真蛮族进关后也不可避免地被同化。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3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3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