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从横田基地南端到东京外防御圈南部川崎西面的八王子,33公里长弧形地带的防御就由沈湘的机步一营负责。沈湘手里开始只有罗旅长带的装甲突击群残部 200余人中的“主力”110人和12辆战斗车辆,面对着即将发起攻击的东部方面队叛军第10师团全部和第11师团一部共约3.3万人,如果南部叛军打通了关东山地的南防御线,顺着松山-甲府的公路铁路下来了,沈湘也得接着,如果第2混成旅团击溃了防御圈南端的我川横集群,漏过来多少都得沈湘接着。正在彷徨无计抓耳挠腮的时候,格子部队在八王子的一位排长打电话过来说,他那个排的八王子防区可以再往西北延伸8千米,“放心,在我的管片内,一个鬼子也漏不过去!”

沈湘不相信一个排可以守住20多公里的防线,还漏不过一个鬼子来,不大可能,豪言壮语罢了,解放军兄弟部队在给自己打气,关键时刻,真是伸手拉了兄弟一把。 沈湘的防线一下子缩了8公里,还有25公里长,要用110人守住仍是不可能的。

怎么办?常规的办法是向内收缩防线,但是沈湘明白情况不允许这样做。台湾号受到了重创,离心副炮拦截能力大幅下降,鬼子如果接近到25公里,步兵炮密集地打过去台湾号就拦不住了,战列舰挨的炮弹越多损坏越重拦截能力越弱,会有更多炮弹落到军舰上,恶性循环之下,很快军舰就被炸毁了。台湾号一毁,离心大炮的钢铁火力圈消失不见,绝对优势的日军步兵一拥而上,东京防御圈立即土崩瓦解,本集团剩余的4000多人很快就会全军覆没。曾司令布置任务时,明确讲了死守30公里半径的东京外防御圈的意义。 立川汇交枢纽距离台湾号恰恰30千米,是外防御圈西南段的重心所在,必须死守。

很想打电话向旅座再要一点兵力,话到口边,又咽了回去。整个曾集团还剩4300人,船上还有1100人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能再动了,曾司令已把能动的工程人员勤杂人员等全集中起来下了船。1个完整的机步营夺占羽田机场后放在川横集群守南端,陶支队800余人守北缺口和通道;内层防御圈,从皇宫到码头半岛的补给交通动脉只有工兵营一个连,这个连守护着银坐-码头半岛一线的撤退车队,车队有中国平民请愿团一百余人和日方被迫给出的战争赔偿1700吨黄金、归还的大批珍贵文物和绝世珍本**大典,台湾号战列舰正在拼命抢修,随时可能爆炸,车队的人还不能上船,银坐地区三国四方的武装力量分布态势复杂,仅靠2个工兵排去应对十分吃力;皇宫地区设有曾司令的中国驻日军总部,必须设在那里,因为日本天皇和临时政府也在那里,那里是日本眼下的政治中心,可是曾司令手边只有不到500人的部队,四面明敌出没暗敌隐伏,应付周边各种突发情况已是极为艰难,无法再抽人,内防御圈的中段是罗旅长的嗣谷前进指挥所,只有 300人,直接面对着日本第一军残部的3000余人,也是非常艰难,如果叛军11师团冲破横田基地南段,一个冲锋就到了旅长那里,他那300人怎么撑得住?内层防御圈再往南是国会公园,那里现在是一片死寂的真空地带,接下来是中国大使馆直到海边,这一段放了100余人警卫着,不能撤,那里聚集着大批的日本工商政要人物,在上半夜双方打得炮火铺天盖地的时候,中国大使馆附近一发炮弹没落,我们不打,日军因为顾忌大批避难要人和日本正在那里谈判的一个代表团,也不敢对那里打炮,现在那里越聚人越多,平民百姓拉家带口赶往那里避难,形成了一个聚集了30余万人口包括各国使节外交人员和国际红十字会在内的安全岛,我们无法撤退那么多人,也不能接走使馆人员放弃那里,曾司令说中国军队必须驻守在那里,给战乱中的日本人民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建立信心的所在,将在中国和日本临时政府主导的吸引各方力量归附凝聚、平定叛乱由乱入治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表率作用。这么重要的地方,日本政府军拿不出人来,美军自顾不暇,全靠不到300人的中国军队把守,是太艰难了。

计算下来,外防御圈西南段自己手里能得到110人的精锐战斗部队和旅装甲突击群剩余力量中三分之二的战斗车辆,已是曾司令和旅座拿得出来的全部了。沈湘咬紧牙关,把110人分编成3个排,1排带3辆坦克3辆155迫击炮车2辆装甲车死守立川汇交6千米的核心阵地,2排带3辆装甲车分据点防守从这里到八王子的17公里地段,3排一个班带一辆装甲车放在立川汇交核心阵地与横田基地南端之间2千米的空隙地带,2个班放在防线弧形后面、中国大使馆北面和国会公园西缘之间的地带当预备队。

沈湘命令:核心阵地一个大点、2排3个小据点这4个点必须死守,日军如果胆敢从各点之间的大空档穿越,就呼叫战列舰的炮火全部歼灭。各个据点也要使用确定范围内的机动防御,充分依靠战列舰的炮火,尽量避免用步兵轻武器硬拼。布置完,自己亲自指挥1排匆匆建立了核心阵地,3辆坦克相距1500米左右埋伏在射界相对开阔的3处倒塌楼房下,顶上的倒塌楼层要至少经得住我方一发203毫米炮弹的轰击,3辆坦克之间的两个间隙后方300-500米各布放了一辆步战,用车载50机炮和机枪打掉穿越空隙的漏网敌军,保护坦克据点侧背不被日军迂回,再后面数百米地带的废墟间机动着3辆155迫击炮车,按前方报出的数据打支援射击,沈湘自己的指挥部放在右后方也就是北面那辆步战那里,他对与横田基地间的空隙地带总感到不放心,整个防线的北端也就是右端是最复杂的地带,不仅与日本人打军事仗,还要跟美国佬打政治仗,一个不小心让日军通过美军阵地,旅长那里就悬了。想到打政治仗,沈湘心里就打鼓发慌,惋惜程律师现在要是还在身边该有多好,埋怨上面怎么不再给自己派个政委来,七上八下之际,一排长低声报告:“营长,鬼子上来了!”

1135

数字化狙击手老曹坐在一张桌子上,在3楼的面南窗口架好他的命根子中岳级数字化狙击枪,拉下头盔上的红外-微光复合夜视仪目镜,接通调好,沈营长布置任务的时候特别强调头顶上要足够坚固,这点也做到了——头顶上是12层砖混,203重型炮弹来上几发还不成问题,这地方的主要优点是视野开阔,右侧也就是北面2500米是横田基地南端的美军阵地,侦制通数据库里说那里还有美军1个连盯着,从美军阵地往南直到南1000米立川公路铁路汇交桥是东京9环线横穿而过,整整3500米横宽3、4百米的开阔地带如美人玉体横陈在眼前,一架无人机在那上面静静地飞翔。

老曹在浅见山麓以逃命的速度狂奔了5000米,一头扑进了那架地效机,发现小分队的人齐了,大家在等自己1人,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再注意观察,发现了地效机里熟悉的我军标志,这不是高素梅队长那架了,机组人员简单告诉他:中岳岛的海军地效机群上来了。

变轴向地效机依靠自动驾驶仪时起时伏掠地疾飞,趴在飞机的三防舷窗上,老曹一霎时闭上了眼睛——浅见山上爆起一片比太阳还明亮的白光,相隔至少12 公里了,隔着射线衰减阻尼很强的舷窗玻璃,白光还是让人无法正视。机组人员把他拉下来,告诉他浅见山至少挨了两枚潜射8000吨级战术核弹头。老美够狠。幸亏自己跑得快,老部队的底子不是盖的。

半个钟头的飞行,飞机稳稳地垂直降落在皇宫草坪。这是二进宫了。草坪上忙碌异常,老曹穿过大大小小的各式车辆,一堆堆物资一箱箱封装严密的箱子,还有来不及收拾直接堆在草地上的金砖金条,问了几次人,好不容易找到那张铺着白布的桌子,一名眼镜军官问他:“兄弟,领什么?”

老曹熟练地把左手拇指伸过去按在眼镜军官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扫描上作身份验证,一边说:“俺是东京旅第一机步营的,找部队,领任务,领弹药。”

眼镜军官指了指西北方说:去坦克大炮那边,找你们沈营长报到。 接着,要老曹在一张大纸上签字,老曹是部队的老习惯,叫签就签,签完把笔一扔说:俺可以走了?

眼镜军官塞给他一张纸,有些意味深长的说:“本来党员这批没份,好在你眼下还是‘国军’的,拿着。”又指了指大纸上的一处挺拔的签字说:天皇御批的。

老曹懒得弄明白,老部队的习惯:给你就要着。打开那张纸匆匆扫了一眼,上面是一幅地图,比军用的简单得多,好像是横滨海军基地边上,红笔圈出一块矩形,标注有“3100平方米”字样,上面抬头处有日文,老曹日文不算好,假名一半看不懂靠汉字猜,大意是奖励..拦截战略核子武器..基地建设..中国军人..,不太明白,打完仗问人吧。确实直到战后老曹才弄明白,他这位中国公民也是日本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一位地主,这个这个,成分有点变化,身家居然也上亿了。

这回领了足够的弹药,还特别挑了两盒国产速热型咖喱牛肉罐头。选好阵地,找了3处备用狙击位置,在第二位置放下一箱弹药。现在这个第一狙击位置是3 楼一个狭小的储物间,墙是承重墙,钢骨水泥的很厚足以拦住邻近房间里爆炸的冲击波,储物间内有很多铁皮文件柜,朝南的窗户高而窄,老曹的中岳狙击枪与无人机、邻近数字化单兵节点和排、营指挥车接好无线数据链,多功能目镜上显示:本管片内,鬼子二百多步兵手持轻武器悄悄摸进了9环线开阔地带。

1136

老曹很明白沈营长要求隐蔽部顶盖能抗住203毫米重型反步兵炮弹的意思,嗣谷车站最后一次冲锋时,旅突击群有进无退几乎拼光了,罗旅长带着旅部军官团拼起了刺刀,旅长的太极剑剑光挥霍,眼看就全军拼光在嗣谷车站了,那时就是沈营长叫来了台湾号的重炮火力,接着在国会公园砸下了铺天盖地的钢珠炮弹,一下子局面倒转,倒是小鬼子第一军的攻击主力全军覆没了。

数字化狙击手是现代战场的骑士。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老曹输出了数据,就屏住呼吸盯着夜视仪图象看,先观察落点,再给出纠正数据。

炮弹是超声速的,啸声才灌进耳膜,数十发203毫米反步兵钢珠弹已在管片开阔地低空上炸开,一片明光闪烁如节日的礼花,老曹立即明白重炮打到这等密度已无所谓弹着点也无需纠正数据了,按下“够了”框,心里倒企盼能剩下几个零头,再过一把传统狙击手的瘾。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2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2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