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对方是十万人马,仅松山公路干线上的就有前锋第13混成旅团的近万人,1000多辆各型车辆排成30公里的长龙,后面还跟着第2混成旅团和第8师团一部,前锋在桑松一带被堵住,情况不明,日军暂时陷入混乱,车队前列的自行炮和导弹车频频射击,雷达、通讯指挥车辆之间电讯频频,大量电磁信号发射了出来。

刘营长知道手头的炮弹有限,他关心的是三样东西:打得远的导弹车和自行炮车,直升机,通讯指挥车辆。至于打不远的坦克和小口径枪炮装甲车,眼下先顾不上。

第13混成旅团打得着我们,所以它也在我们射程之内,,导弹车炮车夹杂在车队里面,传感器不能一下子识别出来,要靠鬼子自我表现一下。看到只有车队前部的二十几条射击流线,刘营长皱了皱眉头,听凭这二十几个座标数据在页面上跳动,就是不下开火的命令。营长不发话,一连的各部155炮车只得一言不发。

车队前列射击了5分钟,刘营长有点不耐烦了,手指在视屏上触了一下,松山主峰上的113号炮车开始射击了,1分半钟之内,刘营长看到30条尾焰起自半空向南方飞去,接着视屏上那二十几个标识着炮车导弹车的光点一一消失了。

日军大怒,本来就不相信对面这支直升机机降部队只有通讯指挥车辆没有火力车,那不是只有官没有兵吗?炸掉上百辆通讯指挥车雷达车之后,对方的火力出现了——不是来自地面,而是起自半空,武装直升机群还没走吗?为什么一点也探测不到?美国人或是中国人研制出完全隐形的直升机了吗? ——不可能!固定翼飞机都做不到完全隐形,旋翼特征明显的直升机更不可能做到!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更接近一些,足够近时,什么鬼花样都能消灭! 十几辆轻型侦察车辆急速前驶,徒步的侦察分队伸向两侧的山坡和溪谷,又是八九架直升机飞了过去,随后,车队起动,小心翼翼地低速开进,

刘营长的手心要攥出汗来了,车队开得太慢了,感觉像是蜗牛在爬,多处小路上都传来交火的报告,松山公路上的日军主力却迟迟不肯跳进来。

松山主峰上的113号炮车不再开火,开下200多米藏在一片小树林子里。半个小时过去了,第13混成旅团派出大量侦察单位散开在前方搜索前进,公路一侧的制高点依次被小分队占领,主力慢慢前行,自行炮车在打击50传感器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先头车辆距离松山茶社3公里时,旅团主力全部进入我一连9部炮车的有效射程之内,刘营长谨慎地按下了全体开火的命令。

3分钟急速射。9辆炮车一边变换位置一边开炮,540发155精确制导炮弹把第13混成旅团打成了人间炼狱。

山间夜空中爆起八九团火球,第二批直升机立即就被干光了,车队前导的20几辆主战坦克和工兵坦克立即被炸成一堆堆废铁,塞住了道路,深入进来的轻型侦察车辆在一片轰轰爆炸声中悉数解体,车队中暴露了位置的自行火炮导弹车被一发发155炮弹点名挑了出来,混乱中相互问讯请示报告下达命令的各级指挥车和慌忙开机搜索的雷达车、发现对方是精确制导打击企图实施干扰的电子战车辆,一切在此刻不识时务地发出电磁波的车辆,都成为优先打击的目标,步了自行炮的后尘,炸碎的钢铁碎块四处横飞杀伤了下车逃命的士兵,155炮弹几乎弹无虚发,公路上爆炸连连一堆堆残骸猛烈燃烧,炮车里殉爆的炮弹四散激射弹片横飞,车队后部一发从燃烧炮车中飞出的炮弹在空中滴溜溜翻着跟头,落下来正把一辆油罐车炸翻,巨大的火球腾起,20吨燃烧的柴油如火雨般降落在周围数百米方圆引燃了一大批车辆,把抱头逃窜的士兵烧得焦头烂额变成浓烟烈火中一个个狼奔豕突的移动火球,主战坦克不是打击目标,此刻在火光闪闪的车队中横冲直撞想撞出火海,这个想法也是对的,坦克的装甲再厚,在四周烈火熊熊的高温环境中呆长了自己的油箱也会被引燃,可惜坦克都失去了眼睛,微光夜视看不透浓浓的烟雾,红外夜视看出去是一片高温燃烧的亮绿,车长打开顶盖探身出来立即被灼热的气浪包围,刚扯下被引燃的帽子,高温气浪立即蜷曲了他的头发,一辆辆坦克在烈火浓烟中横冲直撞,撞翻一辆又一辆其它车辆,接着自己开出路沿翻下了山涧,步兵战车也不是首批挨打的对象,可是身处挨打的倒霉蛋中间却难以独善其身,一辆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被引燃、撞翻、挤扁,车内士兵不顾一切打开车门跳车逃生,可惜车外的世界比具有三防功能的车内还要精彩,公路上碎块破片横飞,巨大的钢铁怪物横冲直撞无情碾压,浓烟烈火只要半分钟就能把人熏晕烤焦,往一侧的山坡上爬是相对正确的选择,只要逃出高处的一层火浪侵袭就算逃出生天了,往山涧那一侧跑的都更快地跳出了火海——甚至跌进了冰冷的溪水中,只不过是几十米深的山涧下面,摔得七荤八素不省人事了。2分半钟的射击之后,传回155炮车的各种目标信号都已模糊,炮车只得舍而求其次,转移火力打清晰的目标——刚爬上路旁山头的搜索警戒分队就大难临头了,155炮弹准确落在十几个人体特征分布的“形心”,立即就有五六个倒霉蛋被手舞足蹈地炸飞到夜空,到第3分钟结束时,急速的精确制导炮击不得不停了下来,原因也简单:已没有清晰完整的目标值得打了。

1116

杨拓的名字是他在大学教哲学的教授爸爸取的,朋友们问起的时候,他往往解释说“比扬弃再进一步就是杨拓”。杨拓是“格子”部队一营三连3排9班的副班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军最小的团里面的最小的官儿”,班副算不算“官儿”?部队里的老说法是“兵头将尾”,既然是将尾,那自然是官儿,杨拓说。人若问他为什么又是最小的官了,一营有27个班副嘛,杨拓的解释就引经据典了:中岳级实验步兵是高度信息化半自动化指挥的有机系统,指挥员不过是拓扑学网络系统里较高阶的信息节点,除了主观能动性以外,指挥员的大部分功能都能被计算机系统替代,少了谁也能打仗,敌人要想靠端掉我们指挥部来打破这个系统是做不到的,人员指挥体系与此相配合,实验步兵条例草案规定营长失去指挥能力即由副营长节点自动替代,以下是由一连长、二连长、三连长依次替代,然后是依序列的各个副连长、排长,…等轮到俺当代理营长时,这个营也差不多打没了,世界上没有谁能把我们一个营打没了,所以俺永远代理不了营长,所以只能算营里最小的官。杨拓的这套说法竟然受到刘教官也就是现在的刘营长的高度肯定,成为了“在则”的东西,刘教官说对于中岳级实验步兵系统,想打掉某级指挥部来瘫痪部队之类的传统的掏心战术斩首战术都是无效的,站在系统论的角度说,系统里每一个单元,包括每一位战士,都是指挥系统的一员,这样的指挥系统是打不掉的。

此时,杨拓的三连被刘营长用做防区两条主要公路间的“填空”,杨拓班也就是139号格子,任务是在甲府西20公里处把守一条次级公路。班长按条例在炮车那里,杨班副作为候补指挥员,现在只是一名普通的数字化单兵。不过作为兵头将尾,杨拓把自己放在本格子6名数字化单兵里最靠近来敌方向的尖刀位置,自己爬了50分钟山路,选了一处所在,自己觉得还算满意。

西面11公里有一条真正的次级公路,2车道的,由138号格子把守,往东到山城甲府的20公里没什么具车辆通过性的完整公路,甲府的主要公路则有2 连的多个格子把守,排长交待:鬼子的车队在你两侧的公路撞墙以后,可能派出轻型部队迂回我防御阵地,多半会从你那里过,139的任务是打掉鬼子迂回部队的车辆,至于徒步步兵,不要求完全堵住,但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被偷袭。

既然如此,杨拓就给自己选了山路旁一座80米高峭壁的半腰,山路弯过一个300米长的弧形到达这里,在月光下淡淡地发出银灰色的光,鬼子要接近这里,通过这300米近弧时就是杨拓的嘴边小菜,更远处,山路在300米弧形的端点拐过一座矮坡不见,在2000米外的低处重新露了出来,有七八百米长的一段,按坡度计算,越野性能好的4×4轻型车辆爬这七八百米远弧也要1分钟,那里打了3枚50传感器,悬浮单元吊在矮坡头顶200米,炮车在后面5000米处,所以鬼子最迟走过远弧的三分之一就会挨上第一发155精确制导炮弹,走完远弧要挨12、3发炮弹,一个连级的单位就被打残了,损毁车辆塞住远弧山路后,鬼子要徒步前进只能沿山路或者取直线翻过那座矮坡,所以往矮坡上打了3枚传感器,与上面的悬浮单元交相辉映,鬼子过这片方圆2千米矮坡的徒步步兵有挨上数百发炮弹的权利,当然我们弹药有限浪费不起,能给出的待遇也就是3几发钢珠霰弹,也就差不多了。若还剩下几个命大的翻过矮坡进入眼下的300米近弧,不消说,连155炮弹都不用了,杨拓的中岳级步枪7.6子丨弹丨冷发射点名就是了,近弧长有300米,到杨拓位置的直线距离不过200米不到。

鬼子要发现杨拓的位置很难。这是峭壁上距山顶30米的一个小小凸崖,鬼子发现了杨拓也不容易打到他,远弧打这里是2000米仰射,资料表明日军制式自动步枪和轻机枪都力有未逮,重机枪和步兵战车的小口径机炮够得着,不过这凸崖往后转10米就是背面的射击死角,直射火力被隔断了,曲射火力,炮弹吊在山顶上与这里无干,掉在峭壁底下,弹片飞上来也会被凸崖的边沿挡住,正吊在凸崖上的话——阿弥佗佛,概率太小,而且俺已经大大够本了。杨拓说。

峭壁半腰也便于通讯,与矮坡上的悬浮单元和我方卫星都可以激光直射通讯,鬼子的电磁干扰不起作用。

从山顶缒到这里,缩在凸崖上,杨拓架弄好中岳级步枪,备用枪管支成天线状态,侦制通单元与上下前后左右各节点接通,对卫星激光通讯校准,一阵夜风吹来,崖上风大,杨拓不觉得冷,初战在即,热血腾腾周流全身,克制住点起一颗烟的愿望,侦制通单元上显示松山、甲府两条主要公路都干起来了,不久,隆隆炮声自远方传来,杨拓紧盯着淡绿色的侦制通液晶屏,心中祈祷:小鬼子,求你了,就快点来吧!

1117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2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2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