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以,攻击我们这样的现代步兵单位,只靠集中优势兵力是没有用的,你集中一个营甚至一个旅也打不了我一个班。你四面包围也没用,展开在四面的100 个机动平台还是100个,没多出来。你长期围困也没用,一个班携带的物质在弹尽粮绝之前足够打掉一个营,从一面或者两面走出这个包围圈。刘教官本来以为还会有人提出诸如“掘壕逼近到扔手榴弹的距离然后一起扔手榴弹”的问题,结果他欣慰的发现,没有任何人提出这种低级错误问题,因为为了在1 分钟内扔手榴弹而用100分钟在手榴弹投掷距离内挖壕,那么进攻方挖壕作业时防守方用几分钟也扔手榴弹就把壕里的人炸光了。真正的作战部队里没有人去顾及这类小说电影里的常识性错误问题,脱离现实不会发生的事就没有人去研究。传统的作战思想要与时俱进了,精神要领或者可以不变,具体形式是一定要变的。什么精神要领不变呢?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还是不对称打击的原理。

那么怎么攻击这样的一个班呢?现在让我们处在进攻者的位置上。

1110

学员被分成3组,两组扮演进攻方,一组担任防御,讨论结合图上演习。几场讨论下来,共识取得,问题和意见的范围大幅缩小了。

首先是必须充分分散。一个营集中在一百个平台上要用100发精确打击消灭的话,分散为1000个人,就要用1000发炮弹才行。由此大家明白己方要尽量分散,而希望敌方尽量集中,一个营集中成一团被我们一枚大当量气爆弹灭了最好。分散了怎么行军?与速度矛盾,机动平台至少可以取得部队的运动速度,于是大家还是承认使用机动平台行军,不过这些机动平台不应集中成群成队列行军,许多人悟出以最小机动平台为单位分散行军的道理,由此也悟出对运动之敌的远程精确打击的厉害。远程精确打击不止是针对运动之敌的,留在军营里的敌人,集结起来的敌人,进入明确而坚固的阵地的敌人,进攻中的敌人等等,都相对易于被远程精确打击消灭。为了求得远程精确打击,要发展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系统,远程与精确矛盾,中间有一个信息薄弱环节,远程不利于信息传递,而精确要求充分数量和足够准确的信息。为此要发展信息支持系统,到这里,就是美军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作战思想。对方则要从信息这个薄弱环节入手破解远程精确打击,信息战于是展开。中方不得不设想破解美军远程精确打击的信息支持系统中的某个薄弱环节,典型的例子就是攻击卫星,卫星这个领域的“地形”是易攻难守的,但是美方研究的结果,到2010年就得出明确结论:在太空领域的竞赛,中国最后是比不过美国的,硬要干的话,难免走上苏联被星球大战拖垮的老路。另一个被人热衷追捧的例子是计算机网络攻击,不过问题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作战形式不是通常黑客的计算机网络攻击那一套,一辆装甲车在跑的时候不会为了给黑客大侠们留面子而拖上一条电话线连接到互联网络上。无线攻击的攻防手段在于无线的硬件。电磁波也是一个地形上易攻难守的领域。于是人们自然而然想到传统电磁波以外的地方,例如激光。地面之间,地面与卫星之间使用激光传递信息,容量大,速率快,易守难攻。破解激光通讯环节要用硬碰硬的东西。中岳集团提出的方案之一在“遏制咽喉”大战开打之后付诸实施——“强迫收视”计算机病毒是通过美国卫星传过去的,而传给美国卫星的手段则是我方一颗卫星变轨,在新加坡地面站与卫星的通讯激光上“一掠而过”,以此硬件手段,结合特种部队在新加坡地面行动的配合,才把病毒硬塞给美国人,让夏延山控制中心的一面面屏幕换成了电视节目。至于那份强迫收视计算机病毒本身,倒不是高明的重心所在。在实战中,计算机网络攻击成功是很困难的,可以利用,不可夸大,不可依赖。

走过了很多的路,其中美国人帮着大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最后大家发现无路可走,战争胜负似乎就是取决于国力的比拼。逼到这里,李中岳就提出了国力上能够以弱胜强的“以数量制质量,以简单制复杂,以模糊制精确,以经济制军事”的24字方针。

在实验步兵作战这个领域,刘教官转达了老大的一句话启发大家——

如果你要用全军对付我的一个营,那我拿出两个营你怎么办?

1111

全军倒也不一定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军队。指得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动用的全部军队,这可能是一个旅也可能是几个师加上一些空军部队一些支援单位等等。思想上仍然是“全局劣势下的局部优势”的思想,这个思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导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时过境迁,原理不变,不对称打击的原理不变,战术上却反应为以少胜多,一个营与你全军相当,两个营就是兵力优势了。也是一种以数量制质量。

怎么样让一个营与其全军相当?刘教官给了个标准:对方相当于一个美军师加上同级的空军部队支援,能够动用2000公里范围内二十多个营级作战支援单位包括雷达导弹单位,不使用核武器,陆军主力分布在一块5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地形条件按中东沙地条件,核心是在中央的一个大型军事基地,进攻方要夺取并稳固占领这个军事基地为胜。大家立即估量出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

第一场图上演习,设想我方卫星已被对方破坏了,没卫星可用,进攻方用两个连18个格子沿着一条指向核心阵地的攻击轴线交替攻击前进,数字化单兵先头渗透,传感器抛射到数字化单兵前方5-10千米范围,无人机和悬浮单元也打上去,当然,前方15千米内对方的大部分目标都被发现和锁定,然后就被一发发155制导炮弹摧毁,天上飞的和地面跑的都好打,隐蔽在一点的和坚固地下工事费点事,要多用上几发。攻击轴线宽度约为30-50千米,不断前伸发展,伸进去30千米后,守方组织了3次反击,第一次被顺利击退,也没什么可退的,反击的3 个装甲营都在接近攻击轴线到30 千米以内时就被干光了,第2次,守方动用2000公里范围内的中远程导弹部队做远程精确打击,不过发现打不准,数字化单兵很难被发现,155炮车是尼龙车身主体,雷达发现不易,发现了也难以锁定,又不断运动,好容易锁定一次,导弹在上千公里的飞行过程中,炮车就远离了原位置,新位置雷达又锁不住了。守方把 2个短程导弹营运动到155炮车50公里射程之外,夹在攻击轴线两侧不断轰击,每次都是一个营数十发导弹成群发射打一个目标,效果还是有限,因为导弹无法发挥弹载主动制导,临近时导弹自己不能找到目标,那辆炮车的金属反射特征很小,又是冷发射没有炮口红外特征,依靠数十公里外的雷达被动制导无法锁定,飞进来的无人机想飞到炮车头上来个垂直制导锁定,无奈个头不小都被地网发现随即被数字化单兵的50制导枪榴弹干掉了,少数突进来的被炮车的致盲激光器烧坏了电子器件,守方很快得出结论:无人机只要被发现就被摧毁,要想躲过巨细无遗的地网探测,无人机就要做得足够小,这么小的无人机却飞不过155迫击炮车的射程,也就无法从射程外的地方起飞,当代的先进工业技术水平还无法打破格子的技术组合。守方随即动用特种部队和自己的数字化步兵渗透进攻击轴线内,想为远处飞来的炮弹导弹提供近距地面指引,人是最难对付的,数字化步兵之间的作战比的是信息手段和战术,这方面守方代表的美军的信息化程度无论如何比不上中岳级实验步兵的地网,渗透进来的数字化单兵总是先被发现,除非他们能一一消灭那些到处撒布的50传感器,可惜传感器灭不完,它们组成的地网总是先发现这些人,结果就是渗透进来的兵先被消灭光了。

守方的前两次反击得出一个有效的结论:必须准确消灭那些155炮车。这就需要准确的侦察制导手段。守方提出动用低轨卫星,你再怎么能躲电磁雷达红外雷达的探测,你总是具有体积的一辆运动的车,这就逃避不了来自头顶上的光学侦察,有人飞机无人飞机飞进去就被打掉,那么我们用卫星看,你怎么打?同步卫星隔着3万6千公里还是难以看清楚,有效的是低轨卫星的光学侦察制导手段。

原定的图上演习讨论双方都不把卫星包括进去,设想是敌方卫星也被我们离心大炮发射的模糊反卫星铁磁小碎块云给扫光了。守方不服气,说:要是万一没扫光呢?敌人有卫星你就不会打仗了? 攻方一听也不服气,作训部也认为敌方有卫星剩下更符合实战,批准了。

低轨光学卫星一出动,攻击轴线内的155炮车就被连连击毁,攻方立即感到吃不消了。随即提出:用变轴向地效机贴地飞行躲过守方的空中优势,飞过去把短程导弹营统统干掉,你看得见我,可以没东西打我了,看你怎么办!

作训部研究了一下,认为我方的确刚研制成军变轴向地效机,这个要求也符合合成作战的实际,因此就批准了,数量不多,给配了8架。变轴向地效机贴地飞行,又具有跳过障碍的“跨栏”能力,很快就突破了守方的空中封锁,扫光了两侧百十公里内发射不休的中短程导弹营。

守方随即动用上千公里外的中远程导弹远距攻击,五六发中远程导弹打掉一辆155迫击炮车,甚至对付数字化单兵也用昂贵的中远程导弹,整个攻击轴线内导弹落得跟下雹子似的,攻方大为不平,说你这样不惜血本,一个战区内所有的中远程地地导弹都拿出来打我两个连,这样成本对比上,10枚中远程导弹加上无间歇低轨卫星环摊下来的成本远超过一辆迫击炮车加几个数字化单兵,正是老大说的军事成本比值超出双方国力的比值,就算是美国人这样打也打不起吧!守方说那个我不管,我就管把这一仗打赢,现在你怎么对付?还变本加厉地提出,我们用200辆主战坦克,上面盖上土木被覆做成装甲堡垒,横档在你的攻击轴线前方,你的155炮弹只能曲射攻顶,什么高级反装甲攻顶炮弹碰上土木被覆也先被触发了,发现就不容易,要多消耗你的传感器,发现了一层层击穿土木被覆再打穿坦克顶盖,要消耗你多发155炮弹,你一路打到这里,弹药和传感器材还够吗?后面的运输路径越拉越长,也更容易被我方掌握的制空权切断,你要沿途保护运输路线就要一路布下能够打击万米高度飞行器的155防空制导炮弹,中岳级步枪没有炮车的螺管发射机构,热发射膛内加速度受炮弹制导器件的限制,50毫米口径的体积受限制,即使多节制导弹也打不了高空高速目标, 50制导枪榴弹只能对付低空低速飞行器,这样,你的155炮车不够用了吧?我还动用一百多辆主战坦克打反击,都是盖着土木被覆的开出来,你的炮弹已经不够了,几发打一辆,还够打穿所有这些坚固装甲目标吗?就算你的弹药现在还够,开到我的军事基地边沿时,我还有一道钢筋混凝土坚固工事防线,你剩下的钻地炮弹要打穿这些混凝土工事,总是不够了吧?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2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2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