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种悬浮节点炮弹学名叫悬浮单元,很便宜的,气压推送到1-2千米高度后,尾喷小火箭推送它到10千米以上高度,然后金属尾推进部脱离,尼龙材料弹体射出一个氢气球,氢气是固化氢材料释放的,挂着弹体在高空悬浮着,不刮大风的话它就一直呆在那里,弹体吊篮里的东西包括电磁单元和光学单元/激光单元,除了作为电磁波发射器和一级接收节点以外,它还可以提供俯视光学图象和俯视激光制导,敌方所有的飞行器,不管它有多隐身,从上面看都是没什么电磁隐蔽性的,更无法做到光学隐蔽.

每輌炮车都带有8-12架微型无人机,用来对指定地域提供低空侦察制导通讯.

155数字化迫击炮弹基本的被动制导模式是被动电磁制导和被动激光制导,也有的弹上还装了主动红外制导,以及ZD4/ZD5/ZD6三种制导模式,受控于炮车和数字化单兵节点. 现在,我们已形成了一个方圆15千米的探测场,未经许可,谁也别想进来.”

“一辆迫击炮车四角放4个数字化兵形成一个矩形格子,也可以周围放6名数字化兵形成六角形,所以一个班有9个人. 以矩形为基本形式的叫格子,以六角形为基本形式的叫蜂巢. 我们现在讲的是格子.任意两个格子外缘数字化单兵的距离为炮有效射程的一半到80%,这样任两个格子中心之间的距离约为45-60千米,一个连9个格子摆成一个3×3矩阵时,有效覆盖范围是一个边长约200千米的矩形,圆角矩形,覆盖面积4万平方公里,里面的任何目标都会被发现,然后就挨上一颗155炮弹.如果你是格子部队的连级指挥员的话,9个班,你的连级侦制通单元会可以当地敌情/地形/电磁等诸边界条件确定可选择范围,然后你从中选择作出人力决策任意摆放,实现你的战术方案.”

刘教官发现有一位不速之客闯入了他刚刚所说的禁区,立即让大家看侦制通页面,屏幕上数据显示,方位***.***,速度23千米小时,长度31厘米,贴地运动,电阻率和温度反射特征是恒温动物,大家立即判断这是一只跑进来的小动物,2秒钟之后,悬浮单元传下目标区域的光学图象,大家随即看到计算机判读结果: 一只兔子。

1106

刘教官的第一次课提纲挈领,反响还不错。接下来其他教官分别讲了气压冷发射迫击炮的原理和使用要领、中岳级自动步枪的原理、使用、与迫击炮的配合,军官们都是玩枪玩炮的老手,学起操作来并不费事,一些师团主官忍不住要组织射击比赛见见高下,培训班的政委高书记挺支持,高书记一路干各级政委上来,对射击比赛推动训练的意义自然很清楚,可是一场射击比赛下来,竟然没有优胜者也没有不及格,成绩差不多都一样,让那些憋着人前显圣的射击高手们愤懑不平起来。原因很简单:所有人的射击成绩以常规标准来看都是特级神枪手神炮手,以中岳级标准来看都是及格,只有特优和及格两档成绩,优良、良好、不及格一律没有,谁跟谁的成绩都一样。

射击比赛的时候,第一场比炮,人人上去操炮打5发155迫击炮弹,无须费神瞄准,只要把炮管机械对准大致方位,然后一按钮就行了。计算机根据报来的目标数据作出计算,按照炮口初速的需要调定高压储气筒气阀开启时间,炮弹在螺管式炮管被气压推动到达炮口时的初速就是计算机设定值,准确无误,没有常规迫击炮的药包装定诸问题,迫击炮弹嗤一声从炮口射出飞到大约2000米的高度,尾部小喷管喷发推动炮弹继续爬高,敌方的炮位雷达要测定的话,只能测定这门 155炮的位置是在一千多米高的空中,炮弹到达8000-15000米的指定高度后,在下落过程中尾喷小火箭继续推进炮弹取得横飞的分量,这个水平速度分量大大延长的射程,同时弹体周缘6个筷子头粗细的“周缘矢量喷管”不时受控作出脉冲喷射,每次喷0.1-2秒不等,将炮弹收束在目标轴线上,到最后一段路程,炮弹的制导微处理器主要按照距离目标最近的3个传感器或者一级节点的信号校正,尾推小火箭停止喷射,炮弹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全凭周缘矢量喷管校准,矢量喷管的每次喷射量越来越小,炮弹以越来越小的调整幅度越来越精确地对准目标,直至落到目标上爆炸。二百多人打的上千发炮弹中,落点圆误差半径没有超过3米的,90%的误差半径只在1.6米以内,而且,射程越远,落点反而越准,这是因为射程越远炮弹的最大高度越大,下落过程中调整校正的时间越长末段调整幅度越小收敛越快,落点偏差自然也就越小。5发弹里面有一发是钻地弹,这种弹在末段尾推火箭也是一直喷发的,推力也比一般炮弹大很多,这一发没人打出误差1米以内的成绩,也没人打到误差5米以外,一场比下来大家还是一样。

第二场比中岳自动步枪的枪榴弹射击,许多人就认为其实不必比了,结果还是一样,因为50枪榴弹也是制导弹药,是多节制导的,打15千米距离的目标要在战斗部节后面再旋上一节制导推进节。比完之后,一位憋着露一手的黑脸上尉嘟囔了一句:“这不是哥俩比××,一×样嘛!”

大家明白就剩下最后一样东西可比了——中岳自动步枪7.62毫米子丨弹丨的射击,子丨弹丨没制导,这回可得比出高下了吧?没想到培训队长说不比枪弹射击,没这个安排。大家很扫兴,一些射击高手吵吵着还是应该安排一场,一位愣头青连长对着队长吼:“现代化步兵作战就不要步枪了?我明白敌人很难接近到枪弹射击的距离,可万一漏进来几个呢?”

队长明白这句问话有普遍性。把意见报了上去。李中岳拍板:比

李中岳说,不是大家都比,就两个人参加,一个是那位连长,另一个是他自己。

1107

春日融融,草地上200米远处放着几张条凳,凳上摆开一溜西瓜。不设报靶员,数百人用望远镜观看。愣头青连长先打。连长身负众多射击高手的重托,老神在在,显然对中岳级自动步枪已经玩得熟了,哗哗几下把枪调到火药热发射枪弹位置,卧姿据枪,嘴里喊道:“从左到右!”话到枪到,砰一声轻响,200米开外左边第一个西瓜爆开。然后卸了瞄准镜,跪姿单臂据枪,砰!左数第二个西瓜爆开,人群中有人叫好,多数人不出意外,心想自己也能做到,连长再卧倒,大家正想怎么降低难度了,连长一滚翻身仰卧,猛一个虎跳站起来,单臂据枪一抡——枪管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指向目标的一瞬间,砰!左数第3个西瓜爆散!众人轰然叫好,大家明白第3枪才是这位高手的实力崭露。该司令员了,大家的目光投向李中岳。军官们都是部队上滚出来的,对领导下基层检查时的示范有个小心得:但凡首长示范哪一项,必是对这项很有把握,练过,要不然就不练给部队看。也碰见过连队里的愣头青非要跟首长较劲,喊着请首长练练,“指导一下”的,这场合一般立马就有参谋窜出来拦住,找个理由转移话题或者请首长去下一站了。这次老大答应亲自出马比赛,大家都认为老大必是在射击上有一手,毕竟连枪都是人家设计的嘛。

李中岳旁边,陆战一师特种大队的大队长暗自着急。没别的,老大射击的那两下子他是知道的,要是距离100米,备不住3枪能打着俩个,一定要用瞄准镜,刚才那愣小子除了第1枪用了镜子,后两枪都是卸了瞄准镜的,老大要不用镜子,那可就惨了。李中岳曾经请大队长当他的射击教师,可惜老大用功实在不勤,几个月也不下场练练,常有人打趣大队长问大教头的指导下,董事长是不是成了神枪手了,大队长只有苦笑,心想谁碰上不练的学生也教不出来。这次老大说要亲自跟连长比赛,大队长急了,第一个跳出来阻拦,心想老大要是打了个无边无际,大家不说别的,肯定说他这教头水平不行。

李中岳微笑着走出来,接过一支中岳自动步枪,卧倒,瞄准,射击,砰——

左边的西瓜安然无恙,右边的也——没事,其它所有的西瓜都——没事。

一片沉默,有人喊:“司令员加油!”

李中岳站起来,说:“从右向左!”,单臂据枪,瞄也不瞄,嗤的一声,稍慢,右端第一个西瓜爆散!

众人大出意外,嗡然叫好,李中岳叫人在射击阵位前10米拉起一道高3米宽20米的布幔,然后对愣头青连长说:“隔着这条布幔,你打中哪一个西瓜都行。”

连长的汗冒出来了。犹豫了一会,想说什么,又把话收住,脸憋得通红,最后挤出来一句:“我打不中!谁也打不中!”

这话很明显,谁也打不中,当然司令员也打不中。

李中岳问大家:“他说得对吗?谁想上来试试?”

军官们翁然低声议论,很快声音平息。不用说,隔着布幔就无法瞄准,那真是神仙也打不中。

李中岳重新单臂操起枪来,高声说:“右边第3个!”隔着布幔嗤的一声,让撤去布幔,大家急忙举起望远镜看,果然右边第3个西瓜不见了。

李中岳命令再拉上布幔,命人用布条把自己眼睛也缠上,然后单臂据枪高声喊道:“所有的!”

砰的一声,一颗50枪榴弹飞出,轰然在200米远处爆炸,不用撤去布幔大家也知道,所有的西瓜连同条凳都完蛋了,老大用了制导枪榴弹。

布幔撤去,200外西瓜摆放处空空荡荡,硝烟徐徐,尚未散尽。

李中岳转身高声对大家说:“明白了吗?”

1108

刘教官觉得工作好做多了。因为老大问完了“明白了吗?”,自己却不讲解,只说具体技术问题由教官讲。

老大简洁地讲了一番话:

随着人类的技术进步,敌对双方一线士兵间的作战距离是越来越远。大刀长矛是一两米,燧发枪百十米,近代膛线枪械到二百米,近年来步兵作战距离稳定在数百米的范围,导弹可以隔着几百几千公里发射,传统大炮可以隔着几十公里开炮,但是步兵交火距离还是稳定在几百米之内,特别是一二百米之内。

但是这个稳定即将被打破了。步兵战术发展到现代,距离是非线性的和不对称的。

所谓不对称的,就是要做到敌人对我们来说是近在咫尺,我们对敌人来说是远在天涯。

一类思路是装甲,距离200米,装甲车的炮和机枪打过去是近在咫尺,对方却打不透你的装甲,200米距离对他来说就是远在天涯。这样,200米的距离对双方来说是不对称的。

工事、掩体、坑道也属于装甲的思路,有的比装甲早,有的晚一点。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2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2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