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群携带的最后一批无人机悉数放出。第三次炮击开始了,掩体内06式两栖坦克的155线膛炮和装甲团的155毫米车载迫击炮都不得不使用热发射,中岳岛集团的初段冷发射-接续弹尾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弹种和火炮只集中起来装备了一个中岳级步兵营,此刻空运到了西线,台湾号海军陆战旅155迫击炮的气压冷发射射程只有几百米够不上射程,五六十个火力发射点在初上的夜色下点点闪耀,在无人机的精确指引下制导炮弹把日军暴露的火力点一一炸毁,日军故技重施以大口径迫击炮射出电磁脉冲弹烧毁了中方绝大部分无人机,倚仗5倍兵力优势和3倍火力优势与我展开精确打击对攻,炮位雷达在有效作用距离内以红外为主结合可见光和声波束合成测定高速计算机解算很快测定了我军火力点位置,一批制导炮弹飞出,接着日制105自行炮射出0.05个密位精度的无制导炮弹,在数千米距离内将我方暴露的火力点一一摧毁,
不过,陆战旅突击群此时即使处于兵力火力劣势,仍表现出优良的战术素养,所有坦克装甲车迫击炮车在掩体内发射数发炮弹之后立即冲出掩体转移阵地,利用地形地物掩护边冲锋边射击,日军针对红外特征的火力点位置测定立即失效,不少精确炮弹击中了原火力点位置,但精确不等于准确,原火力点不等于现火力点,日军落下的制导炮弹里只有磁遥感引信复合雷达制导的有些作用,但06级两栖坦克和装甲车的车体为了求得轻重量高强度和浮力储备使用了内含陶瓷微粒的工程尼龙装甲材料整体注塑成型,本身虽然不小却算不上一个大型金属物,外部旋转装甲盘栅的轻金属合金和尼龙陶瓷的复合结构使磁遥感探测失效,也使设定为对大型运动金属物探测模式的雷达制导失效——……
日军密集的炮弹轰轰地打入地面爆炸,但炮击密度很大许多炮弹对我装甲车辆形成近炸造成损伤,接着,日军坦克营30辆最新型先进主战坦克隆隆吼叫着爬了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大队的步兵,对冲锋中的中国突击群展开了凌厉的反冲锋。
927
陆战旅装备处长在装甲车顶探出半身,一边仔细观察战场实况,一边在小笔记本电脑上写写画画。
中岳岛集团是一个集装备研究、试制、批量生产和作战于一体的现代化军队集团,对装备的研制极为重视,仿军委确立的四总部建制,在师以上单位设立了装备部,在旅、团两级设立了装备处,在营、连两级设立了装备联络员。
陆战旅装备处长是中共党员,在中岳岛建设期间曾担任海军陆战队装备主任工程师,此时仔细观察敌我双方交织的战况和优劣消长因素的演变,
台湾号战列舰中主炮因战略拦截能力保留而停止发射,左主炮在卸载射击后失去战斗力,右主炮受领紧急任务以制导弹盘的10对炮管全力打击压制敌浅见山基地,剩下5对非制导炮管不仅要支援多处作战,还因为缺乏地面精确指引而无法准确轰击嗣谷车站的日军,此刻只在卫星地图标定的敌中心阵地内打出一道爆炸火墙,对敌压制杀伤作用有限,海军航空兵接近打光,陆航直升机也所剩无几,防御一方依托坚固阵地且兵力火力数倍于进攻一方,地面进攻此刻完全依赖地炮支援,可是热发射地炮开火就被发现,即便开火后立即转移,在技术先进的敌方侦侧-确定-瞄准-发射-来弹飞行-抵达的总共不过3-10秒钟的反应时间内,我方车辆可以机动的最大距离不过几十米百余米,如果对方使用一群24发155炮弹以合理的散布打击一辆车时,在我方车辆最大机动距离为半径的圆面积内,扣除24 发炮弹对装甲车辆近炸损害半径的24个圆面积,剩下的安全面积不到20%。也就是以一个155毫米炮兵营按炮位雷达指示一次齐射打击一辆机动装甲目标,损伤目标的概率仍大于80%。这里排除了通常的攻顶子母弹因素,因为子母弹撒布的攻顶子弹头对我方车辆装备的顶部旋转装甲不起作用。当然,以一个大口径炮兵营齐射攻击一辆车未免太奢侈——
百米远十几发炮弹爆炸,显然一辆装甲车被击中起火燃烧,
战场的闪闪火光在上校的笔记本电脑耐冲击液晶屏幕上映现,屏幕上是装备处长苦思数月的离心式迫击炮车的构思图,这是老大李中岳去年亲口交待他组织研制的轻型车载离心炮的雏形——
日军显然使用了攻顶子母弹,“铮铮!”两响来自上校头顶直径2米的旋转装甲栅,它救了上校和旅装备处装甲车的命,可没有打断上校的思维,
是啊,再过一段时间,大规模生产装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我们内部的泄漏,更可能出现战场泄漏,完全做到即使被打坏的残骸也不被对方缴获是不大现实的,当对方的装甲车辆也装备了旋转装甲,攻顶子母弹对双方就都失效了,这时战场上起作用的是硬碰硬的反装甲火力的同时密度,如果一群足够数量足够密集的普通炮弹落了下来,凑巧这装甲车没被直接命中,它命大,可总是有炮弹在概率密度下近炸,装甲车总是有面积的,多么了不起的主动装甲被动装甲都是有面积的,有效近炸的冲击波单位面积压强乘以装甲车的作用面积是一个巨大的数值,足以掀翻装甲车或者损坏机件弯曲炮管扫掉外部装备震晕人员让车辆暂时失去战斗力,一个呆呆的靶子就难逃下一次的致命攻击,
问题是用什么办法造就战场上足够的同时火力密度?坦克装甲车群总是足够分散的,即便奢侈到用一个炮兵营打一辆车,那对方来个100辆车大面积分散的装甲冲锋,你总不能用100个炮营打他一个装甲团,
所以传统技术是无法解决这个战术问题的,要用离心炮。攻击性离心炮太重,是战略武器,要当战术武器用甚至装备到连队,就要足够轻,所以老大让研究轻型车载离心炮。这题目难度很大,最轻的155离心炮主体也有上千吨,赶制了数十台,都被运到昆仑山脉组建了咯拉昆仑国防线,听说一路上水运陆运都很费劲,最后吊到山顶上那一下子是8架最大型的直升机一起动作,工程总指挥骑在轮盘上驾云,玩命了。所谓车载的离心重炮只做出4部,都装备到唯一一个中岳级步兵营,那也很重,主体是2部分分开组合的,输弹车、发电车、指挥车都分开,一部炮要5架重型运输机分开运,外带几架飞机给他运炮弹,这也不算真正的车载,另外还生产了几十部车载155离心炮,部队管他叫“小炮”,一次射击几百发炮弹最远不过几十公里的规模,的确是小炮,可是仍嫌太重,一部炮要3辆55吨履带车合组起来形成,老大说那不行,要单车集成轻到30吨以下,装备到连队,必要时可以空运。硬指标,难啊。
928
一道近炸火光犹如闪电,炽热的弹片“铮!”的一声擦得上校的钢盔转了一下,这一下子打出突发灵感把苦思数月不解的难题一扫而光。
要降低重量就只能用基本离心机构,提高离心线速度的……都不能用,这样无四象限电机的纯机械驱动的离心轮盘本身重量不过2吨,加上10吨炮弹旋转质量12吨,其它机构1吨多,炮车工程尼龙混合陶瓷微粒装甲材料整体注塑成型本体加大功率燃气轮机高效率传动系8X8轮式和1吨燃油是9吨,合起来不到24 吨!使用基本离心机构的最大缺点就是材料强度限制的周缘线速度不过500米每秒,这个速度当炮口初速的话射程不过十七八千米,首尾相衔,飞轮直径3米周长按10米,上校在快速心算,首尾相衔炮弹流串长10米约12发155毫米弹头串质量按300公斤,这个首尾相衔炮弹串的无助推基本射程——上校按下笔记本电脑的几个键,屏幕上显示一组待定数据和一个基本数据——24千米/4*度,最大射高,上校大致心算一下把一个待定数据键入为63度,电脑回答弹道顶高9 ×××米/射程19×××米,上校心中涌起巨大猎获前的紧张激奋,炮弹到达顶高后受控尾翼按制导要求滑翔下落,气动力水平分量延伸水平射程!电脑没有编入相应程式,上校深厚的基本功让他迅速心算一连串公式数据,拿电脑当高级计算器不断敲键盘辅助解算——尾翼滑翔炮弹像滑翔机一样斜落,时间延长绝对速度有所下降这都不要紧反正是落地爆炸只要射程和制导精确度,非抛物修正线滑翔下降过程本身就既把射程大为延长还给了制导瞄准过程足够的时间,射程大约可达——笔记本液晶屏幕在夜色中闪出一个人机合算的数据——2*.*千米!既然是155毫米又是离心发射无火药爆燃加速冲击就可以用简单廉价的制导机构和小矢量尾推!炮弹串首尾相衔用尾部那发当整个串的尾推发动机弹!这样制导射程就完全不同了!上校手指有些发抖,155毫米尾推弹同外形体积完全允许装入××公斤推进剂将×××型慢燃火箭推进剂按脉冲……,前面11发战斗弹相应简化全部扣除后战斗部装药仍有至少××公斤,就是普通TNT也足够了!这样,矢量尾推弹的脉冲动力辅助滑翔弹串的射程,这个套用中岳级积木式旋接多节弹的推进节有现成程式,手指抖抖地按下几个键,一串数据跳了出来,最关心的那个是——不小于 85.9千米!
装甲车颠簸前进,周围炮弹连连爆炸,上校浑然不觉,灵感迸发独上高楼,一人凌峰顶望尽天涯路,十指触键如飞,离心式车载轻型155“迫击炮”车的轮廓渐渐在电脑上浮现出来,口径155毫米离心轮盘直径3米总重24吨,炮口初速500米每秒,12发弹串无助推制导滑翔射程2×千米,1发脉冲尾推弹弹串射程85千米,2发脉冲尾推弹相当于2级火箭的弹串射程×××千米!爆发射速双管——飞轮储弹10吨400发可在0.36秒内一次射出!持续射速设定为每次击发2串24发,瞄准转移间隔3秒的持续射速480发分,还是配一辆24吨轮式弹药车保持通过性一致,带自动车际输弹机构的载弹量16吨640发?还是 2辆离心炮车打完20吨弹药更好?战术最优化计算回去再弄,离心炮车燃气轮机120秒峰值功率7500千瓦额定持续功率1800千瓦,以短时峰值功率将 12吨旋转质量从战备转速提升到战斗转速用时90秒,战斗转速保持功率33千瓦,以1800千瓦驱动时车速在190千米小时以上,没必要回去再优化还要兼顾续航力,要不要加一挺机枪,其它回去再说,能不能活着回去,上校从高度创作境界回到战场环境,看看周围炮弹爆炸的闪闪火光,将笔记本的数据打包以激光猝发通讯垂直上传给一颗中国协助日本民间通讯的卫星,再输进一个U盘,拔下U盘蹲进车舱交给装备处一名保密干事,告诉他要千方百计活着回去把U盘上交给台湾号装备部,再挺身出来继续观察战场现场研究装备的应用与改进,浑身感到轻松,生死已经置之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