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渐渐恢复的对华岗守卫战的增援让日军感到事情不妙。现在正是守军最衰弱的时候,一旦他们平息了内乱或者中国大陆军队通过台湾海峡台军开始政治动摇的阻隔线,第三军不仅无法攻克台北,能不能撤回去都很难预计。早就知道中国军队的15英寸火箭炮的射程,因此接侨舰队停泊于金山角-基垄东约35千米近海恰在火箭炮射程之外,解放军已发动2次地对舰导弹攻击,24发重型导弹半数被舰载机拦截,其余击沉了3艘驱逐舰护卫舰重创了一艘航空武库舰,台军的岸基 “雄风”II型岸舰导弹最大射程只有45公里,竟然被一辆不知死活的牵引车钻过基垄亲日台军混乱的防线在最大射程竖起发射架打出了3枚,4分钟时间内舰载机只拦下1枚,2枚弹击中了一艘驱逐舰,正在连串爆炸中缓缓下沉。.尽管如此,接侨舰队的主要实力还在,舰载机轮番起飞轰炸,螺旋桨电战机为巡航导弹指引目标,155舰炮射程65千米的增程弹也打到了一些目标,日军仍能保持“发现即摧毁”的能力,华岗附近国军支援防御的203毫米自行炮和工蜂6型火箭炮发射不久就受到精确轰炸,很快就沉寂了。
凝固汽油弹的火焰渐渐减弱,身着三防作战服的2个小队日军步兵不顾一切地再次从东坡爬近华岗公路,一直没有受到任何打击,直到30多鬼子登上公路,
三挺轻机枪从西侧石崖棱线处刮风般地扫射,30几米的距离鬼子步兵无遮无挡一下子栽倒了大半,剩下的急忙就地卧倒,西侧棱线后飞出七八颗手榴弹,投掷者显然受过良好训练,手榴弹是数完数扔出来的,三十多米的距离有几颗竟然还能做到凌空爆炸,卧倒的鬼子无一幸免,第二批手榴弹投到东坡后面,紧跟着西侧棱线后冲出3名战士,冲到东坡边缘摔出一堆手榴弹,东坡下手榴弹爆炸惨叫声一片,很快下面手榴弹甩了上来把3名士兵炸翻,不久数十名日本兵狂吼着冲上公路,迎接他们的还是轻机枪手榴弹的扫射爆炸,远处夹道山丘上的3挺12.7毫米重机枪的子丨弹丨咚咚咚地斜斜打进路面,鬼子兵在交叉火力打击下横躺竖卧翻滚了一地,
罗连长直跳出来肩挂轻机枪挺身扫射,近距对射一霎时定生死见胜负,对面十几米几个鬼子猝不及防仰面栽倒,七八名国军官兵一起跳出来轻机枪自动步枪狂扫,81毫米迫击炮弹连连在东坡下爆炸,半分钟后枪声渐歇,罗连长点点人数连自己还剩6个,派3个战士下去东坡50米搜索残敌布设一道警戒线,右腰间一阵剧痛,手一模粘湿湿的一片,被鬼子一颗子丨弹丨穿了个深槽,不声不响自己掏出急救包包扎起来,招呼其他2人撤回棱线隐蔽,困难地举起对讲机要夹道山丘上的人撤下来隐蔽,再支援10个人过来。 眼前阵阵发黑,罗连长接通解放军联络频道嘶哑地说:“你们什么时候能上来?我们快顶不住了。”
十六 814-816
814
中岳岛舰队09号驱逐舰全速开进,舰长深知此刻本舰处在了一个关键位置上。日本海军“接侨”舰队成为日军登陆第三军的火力策源地,6个航空武库舰编队的实力非同小可,不仅还剩下的三十几架FC01舰载重型战斗轰炸机轮番挂弹轰炸,舰载重型导弹的威胁也很大,第一轮90枚气爆弹攻击已把国军各军用机场炸平,红膏药舰载机随即夺取了台岛制空权,武库舰大量导弹精确对地攻击完全压制了国军抵抗的火力,增程弹舰炮也对沿岸二十公里内的抵抗据点造成严重破坏。并且,每条航空武库舰载有30枚射程达3000千米的远程导弹,这是一种战略武器,如果说日本南下舰队远程导弹威胁的是美国军事基地的话,“接侨”舰队运载的战略导弹威胁的正是中国大陆本土。
日本在朝鲜核问题上大做文章,发展出射程3000千米的远程导弹,不过居心叵测地没有明摆在陆基基地而是放到了航空武库舰上。这就是说,要攻击这些战略导弹也不会造成攻击日本狭小的本土,而海基平台机动性强,反而可以接近对方本土,并且航空武库舰的防空反导能力很强,作为海上基地要摧毁它并不容易。
北京和宁波两处中日谈判都在进行,这本身就很罕见,传来的消息表明两处日方代表言词和主张都不尽一致,平常看可能是一种愚蠢的策略,现在看没有别的,他们的通讯系统被彻底打坏了。连两处日方代表团之间的通讯都是使用中国的手机。这两处日方代表的主张有基本的共同点:不放弃在台权益,承诺不用航空武库舰的远程导弹深入打击中国大陆腹地,要求中方对应承诺不从大陆本土出发攻击日本海上舰队、不武装干涉台湾各方之间的事态发展,…,这些两处共同的要求中,日方舰载远程导弹不攻击大陆内地、我们暂不使用沿海空军攻击日本的航空武库舰这一对妥协似乎得到某种默契,双方迄今都没有采取违反这个默契的动作。舰长的理解是,我方以内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层层拦截对我腹地的攻击,包括外交拦截,而日方不实施这种打击是有基础原因的,他们没有必要对我腹地实施打击,中日、中美之间都在尽量不破坏对方的经济基础,否则也等于破坏自己的经济,所以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不知什么时候突如其来地就结束了。我们暂不使用内地空军打击日本舰队的战术原因只是因为:使用中岳岛舰队收拾他们更为有利。
本舰现距基垄近海日本舰队110千米,还要再接近一些。
中岳岛舰队的辅舰驱逐舰排水量都是1万吨,单体流线船体仍为泡塑钢构,不沉系数恰恰为1,没有富裕。就是说水线下舱室并不是全填充满泡塑的,船壳钢板内衬一层1米厚的泡塑缓冲阻燃层,再往里面,舱室容积要发挥功用,都设置了塑胶固化气泡喷射装置,比起大体积战列舰使用的水线下全泡塑填充来在不沉安全性上要打一个折扣。中岳岛舰队的船舶不沉系数是一个独有的技术指标,意思即船舶所有的舱室都被与海水打通连接的话,船在最大可能进水之后的总体比重。这个系数,中岳岛主舰是0.7,不消说是永不沉没了,战列舰是0.8,像个软木塞子也是永不沉没,巡洋舰0.9仍比水轻,驱逐舰排水量小舱室都要使用,不沉系数恰为1,在甲板下所有舱室的发泡喷射装置损坏超过30%而又都被打坏进水时,驱逐舰仍要下沉。
驱逐舰在低速巡航时使用2万千瓦柴油机-传统螺旋桨驱动,在高速行驶时就启动直燃射水推进主机,小体积大功率高效率的直燃射水推进主机此刻已将09号驱逐舰推动到43节的高速。战舰劈出高高的白浪,如同在海面上奔驰的猎豹,从东南方向向日军舰队猛扑了过去。
815
基垄东日舰队的外围反潜圈最东侧的直升机从拖曳声纳里听到明显的规律噪声,声音很大,电脑比对不属于任何已知潜舰噪声,也不属于任何一种现行船舶推进系统的噪声,可以断定的事情有两件:声源正在向日舰队高速逼近速度43节!声源位置。
数据发到日舰队旗舰翔鹤号航空武库舰,与附近可疑舰船位置的对照使得结论很快作出:这是那艘万吨级的台湾运输船,船上未见有火炮、导弹发射器和直升机。日舰队司令的决策是宁可错杀不要漏网,下午攻击中绳的浮岛机场上也未见火炮和导弹发射器,但是中绳岛上弹落如雨,从何而来?是不是这些船装有新型隐蔽的导弹发射系统?司令官命令发射30枚对地对舰巡航导弹,战斗部重量半吨,突防十分之一就足够摧毁这条快速“运输船”。现在顾不上许多,要排除次要问题可能带来的困扰。
30枚反舰巡航导弹划出弧形后接近海面掠海飞行,速度0.8马赫,拖着在夜晚的海面上看起来很是醒目的尾焰,直冲100千米外的09号驱逐舰奔去。
816
听到东南方向传来滚雷似的沉重爆炸声,解放军联络官告诉罗连长,大陆的15英寸火箭炮在我特种兵小组的目标指引下,又收拾了鬼子一个运动中的小队;台湾海峡封锁线的国军已开始“让路”了,华岗守军无论如何要顶住最后3个小时!
3个小时。恐怕撑不了那么久了。日军3个小时内可以发动3次以上的攻击,我们竭尽全力还能顶住一次。一次过后还有没有活人留下来不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可以告慰的是,既然共军能够运动上来,说明两岸之间已达成了某种东西。今天国军的表现真不争气,没顶住小鬼子,可解放军上来了,日军登陆部队后面就讨不了好去。华岗阻击战的成败至此已无关日军最后战败的结局。接下来死守3小时的意义就是不让日军冲进台北,鬼子冲进台北打巷战会给台北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并且如果日军占据部分市区死守,解放军大概也无法放手进攻,一旦打成僵局,会横生变数。罗连长作为军人,对他指挥的这场华岗阻击战的政治意义还没有完全认识,可是他的部队绝大部分官兵的家乡都在北部,保卫华岗就是在家门口挡住鬼子保卫家乡父老保卫亲人。官兵们无需语言的政战鼓动。
增援部队都在头猪山被挡住上不来。华岗只剩50多人,夹道山丘上成片落下鬼子的炮弹,部队呆不住,刚才一挺重机枪没能撤下来,大概被鬼子炮弹打中了。最后一部81迫也打坏了。西侧棱线只能放十几个人。罗连长在东坡下50米台阶处放一个组15个人1挺重机枪2挺轻机枪,让标图少校带西侧棱线组和3挺轻机枪,夹道山丘下隐蔽处放一个组打反冲锋,自己带着剩下的8个人扛着一挺拆下来的重机枪和一挺轻机枪摸上了华岗山顶。
山顶上死气沉沉。遭受大当量气爆弹反复轰击之后什么都荡然无存。和预计的一样,没有发现日军。罗连长命令3个人带一挺轻机枪把守北面路口,自己强忍腰部疼痛,手拄着一支自动步枪,指挥着布置好重机枪阵位。重机枪枪口沉甸甸地指着五六百米外的公路东坡,2箱12.7子丨弹丨,2支装着枪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步枪,三个阵位相互距离都在80米以上,鬼子炮弹落下来防无可防躲无可躲,但炮弹不大可能同时干掉3处。只能这样了。还能打一次火力奇袭。
十六 817-818
817
09号驱逐舰继续接近日舰,一直没有开炮。原因是驱逐舰上没有离心电磁大炮,主炮是155毫米螺管炮。螺管炮是ZY研究机构的另一项新概念发射方式。盘旋直径30米的特种无缝钢管像线圈管那样一圈圈盘绕20圈形成高3米多的线圈炮管,炮弹列在炮管内首尾相衔地串接,螺旋炮管底部设有燃气推进器燃烧室,高压可燃气喷入燃烧室被点燃爆发燃烧,高压燃烧气体作用于炮弹列最后一发炮弹底部,将这列炮弹从速度零开始推动加速,串接各发炮弹增加了气密性,燃烧室燃料混合气连续喷入连续燃烧对炮弹列形成连续推动底压,在一千余米全长的炮管中平均推进压力约为火药推进的1/15,但炮管长度却是直线传统炮管长的 180倍,12倍增益比值的平方根理论上可将炮口初速提高2.4倍,但为了提高射速也为了避免炮口初速过高引起的炮弹初段高温烧蚀,一般采用分列推动炮弹射击而不是推动单发炮弹,并且炮弹列在出膛后的初段还获得大幅降低等效气阻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