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仗打到目前,初步看出,美军的AIM250远程空空导弹的优势仍在,但是在失去信息战优势之后,射程远的光芒被掩盖了。

到目前为止也可以看出我军的两项弱点:

巨网阻击机群要坚持12分钟,J12战机的数量仍嫌太少,但是至关重要的东南军区所有获得的J12都给空六师了;

另外,美国人的高能激光战略武器系统不能恢复,一旦恢复,我军的巨网机群的25架点阵合成相控阵战机和3架大型化学激光战机会被击落,巨网一失,阻击立即失败。

美国人的高能激光战略武器系统正被我“强迫收视”计算机病毒压制。初战胜负取决于我军少量的J12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取决于美军能不能在12分钟内修复他们的战略激光武器。

299

空六师1团团长知道全团要熬过最初的10秒钟。

R79导弹的主动导引头先不能开。

与美军最新型的F22战机初次交战,不摸对方底细,如果打开导弹群的主动导引头,而导弹又被美军用什么办法防御成功,那么我军费尽心机赢得的这一次出手机会就会前功尽弃。要坚持,让导弹群离美军近一些,再近一些。

导弹群现在也无法使用目标信息的被动制导,所有目标信息都被我方空前强大的电磁压制湮没。

导弹只能由载机制导。我军强大的压制电磁波并不妨碍我载机对导弹的电磁制导。高场强的电磁波是由我军发出的,这些电磁波的能量频谱、相位变化和幅度变化都已经巨细无遗地灌进机载计算机和弹载计算机;战区电磁环境,大到上百座电视台、广播电台和商业电台的能量频谱,小到经过的定期轮船甚至日照、潮汐、风力和空气湿度、云层放电、太阳黑子变化规律等等一系列海洋气象因素和天文气象因素的干扰变动规律,都被预设置在机载计算机内,这是数十年来上千名各有关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积累默默工作的结果。我方的人工电磁波和战区环境电磁波是已知的,可以被预置—比对后轻易剥离,电磁制导信号就可以清晰无误地传递到导弹。至于敌方发射的电磁波当然是不可预知的,但是功率场强差了数量级,频谱曲线下的能量面积分的数值低到计算机可以轻易分离的下限阈值之下,就被弱信号干扰对抗模式排除掉了。

1团长对战场资料了然于胸,他清醒地把握住当前团作战的关键问题:

战场的制电磁权在我军手里,但是这个制电磁权是暂时的。

制电磁权的存在是由于巨网存在,巨网存在是因为美军未能找到巨网,未找到的原因是我军以巨网为枢纽造成的压制电磁场,但是这个压制电磁场的前置网络节点是1团机群的40部机载雷达,由于发射R79导弹,转瞬即逝的红外发射特征被美军抓住,团机群暴露了。

敌机数量至少5倍于我。继续发射导弹攻击,不被机载计算机容量所允许。在如此强大的广谱电磁波压制下以比对分离方法制导2发导弹,就已经达到了机载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极限。不继续发射导弹,在美军如此大的数量优势面前,一团机群很难保全。

1团一旦垮掉,前置网络节点立失,虚拟成像座标一撤,巨网立即暴露,暴露的巨网在当面美军力量的攻击下难以持久。

团机群必须尽可能持久地坚持,必须在制导R79导弹群的同时躲避美军的红外成像主动制导模式的AIM250导弹攻击,

最初的10秒钟很难熬,但是必须挺过去。

300

在进入混战前,1团团长还要作出最后一个决策:机群是下推机头,迎着导弹群飞行,还是拉高让导弹追尾。

如果迎着导弹飞,双方的正面投影面积都是最小,飞机与导弹交错而过的时间也最短,首次交错而过避开近炸攻击的概率较高,而AIM250这样超远射程的导弹要储存大量的推进剂因此体积庞大,机动力应该较差,对穿后折返调头二次攻击费时较长,很可能被团机群就此甩掉。并且,飞机的尾焰被最大限度地隐蔽,而美军的AIM250此时是仅能依靠红外单模制导的。这是防御的最好方式。但是迎着导弹飞会大大缩短接触前的时间,一旦穿越导弹群未能甩掉导弹,必然陷于缠斗,为防万一,在穿越导弹群前一定要启动我R79导弹群的自动红外成像寻的导引头,让我飞机的缠斗和损失不致影响我方远程导弹的攻击,就是说,R79的主动寻的要早些打开,弹载主动寻的打开后战机对导弹就失去控制,面对与不摸底细的F22猛禽的首次遭遇战,这将使我方远程导弹攻击效果充满变数;

另一方案,机群约37度爬升前飞,与目前导弹群的方向垂直,导弹群必然被飞机尾焰吸引而追尾,导弹速度矢量的水平分量方向要反转180度, AIM250的庞大身体的反转半径不会很小,因此会被我机群甩开一段距离,AIM250的短时最大速度约5.8马赫,而J12的短时最大速度可达3.7马赫,从目前的2马赫速度冲到3.7马赫需要10秒钟时间,随后导弹群就会追上机群,被导弹咬上尾巴是飞行员的大忌,但是这样做会大大延后R79打开主动导引头的时间,使攻击效果可靠,并且我军战机性能利于近身格斗,快速缩短双方机群的距离无疑对我方是有利的。

前一方案利于防御,后一方案利于进攻,但风险很大。

但是J12空优战机拥有一项伟大发明的独有技术优势。1团长决定凭借这一点,冒险一试。

六 绝不低头 301-310

301

最难熬的10秒钟。

1团机群被3面夹击:正面是194架美军F22,前下方40架F22大角度仰攻,后面80发AIM250紧追不放。

美军超远程空空导弹AIM250的机动性能出人意料,反转半径并不很大,很快追了上来,紧紧咬住机群的尾巴;

机群的37度角爬升,暴露了尾焰,立即被对面的美主力机群抓住,第二批80发中程空空导弹射出,向1团机群飞奔而来;

机群暴露了,多孔径合成雷达用于电磁压制和虚拟电磁座标的一个偶极就失去意义。团长命令放弃虚拟电磁座标,转换雷达主功能到制导导弹,1团机群随即射出80发R79导弹攻击对面的美机群,接着,开启了首批导弹的红外主动寻的导引;

下方的40架美机射出第三批80发中程导弹,抛射80发红外诱饵。

后面的AIM250已经风驰电掣般地追到不足4000米的距离,J12已经加速到近3马赫,仍然与导弹有近2马赫的速度差,每秒钟,导弹向机群逼近600米;

团长看到下方美机群抛射红外诱饵,就知道美机使用这种传统战术对付R79的红外成像寻的已经过时了。美国人慌乱中的一步臭棋,给了身处三面夹击中的1团机群一个宝贵的喘息机会,

不失时机,团长启动了J12战机最宝贵的独有性能—

中国机群突然全体关掉了发动机,

追尾的AIM250弹载电脑装有应对俄罗斯战机17种战术的反制程式,现在弹载电脑对敌机此刻关闭发动机的反应是“普加乔夫眼镜蛇”——敌机即将机头向上机身平移,导弹的反制动作于是立即开始,

J12的机腹矢量小喷管向下喷出一道1000多度的高温气流,

AIM250弹载电脑反应“敌机急剧爬升”,立即按提前量调整出一个仰角,

J12在1秒钟内飞机背部矢量小喷管向上喷出第二道高温气流,

AIM250弹载电脑反应“敌机急剧俯冲”,立即向下调整出提前量,

J12在轴线距离3米多的上下两个喷出矢量形成的力偶作用下在瞬间倒翻过来,处于尾部朝前机头向后的倒飞状态,瞄准镜在火控计算机操控下立即将逼近到不足800米的AIM250锁定,双管20毫米机炮射击,80条穿甲炮弹火流射出,37枚跑了200多公里的AIM250在临近终点时凌空爆炸,2发从 2架J12机腹下穿过,1发击中J12。沉重的爆炸。

来不及喘息。按照2对1交叉攻击规范设定的40枚AIM250以约45度夹角射到。追求夹角的交叉攻击使得两群导弹间出现一个3秒钟的时间差,使1团机群又获得一次宝贵的喘息时间;

39架J12的发动机重新喷出长长的尾焰,倒飞状态的J12突然减速、静止、反向加速;

处于夹角攻击状态的导弹群无法适应目标这种倒转方向的变速,这是17种战术反制程式里所没有的,AIM250导弹全部从J12机群的尾部向下穿过;

J12在发动机推动下以周缘矢量辅助以极小半径倒翻,立即咬住了导弹群的尾部,40发短程格斗-反导导弹随即射出,红外导引头紧紧咬住AIM250的尾焰,猛冲过去,

只一瞬间,38发导弹被反导导弹击毁,2发被J12机炮打成火球。

美军第一波80发AIM250导弹全部消失了。

仰攻的40架F22美机先是对着扑面而来的R79放出红外诱饵,但是诱饵远不如F22健美,R79的红外成像导引头丝毫也不理睬。就从这一瞬间起,抛射红外诱饵战术成为了过时的东西。

当美机看到笔直穿过诱饵的导弹群丝毫不受影响地泰山压顶般扑过来时,开始慌乱,机群的队形终于保持不住了,绝大部份F22采取迎头对穿战术穿越导弹群;

R79导弹的红外复合多普勒雷达,立即捕捉住对穿瞬间具有明显相对速度差的红外复合信号,经过弹载计算机的精确控制,在导弹与飞机擦身而过的一瞬间启动了近炸引信,导弹近在咫尺地贴身爆炸了;

奇怪的是,导弹爆炸的高速破片带着足够的动能叮叮当当地敲在F22的机壳上,却没有得到预料中的效果—只有3架F22爆炸,11架冒烟失控,其它的二十六架竟然没事一般!

1团长看到这一震撼景象不禁大吃一惊:传说中的F22高强度钛合金机壳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

先机消灭美军仰攻机群的机会一瞬间就失掉了,已经来不及采取其它措施,穿越我军R79导弹近丨炸丨弹幕的二十六架F22狰狞地扑了上来,射出52发近距格斗导弹!

302

美军双机联网预警机。

中国前突机群高空杂技般的眼花缭乱的机动性表演,令预警机里的军官们目瞪口呆。

80发汇聚了美国最高技术的AIM250竟然对中国人的最新战机J12无可奈何,J12与F22的首次遭遇战竟然打成1:14,这实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中国人必然拥有绝密的超高机动性新技术,在这个技术领域大幅领先美军,傲然处于世界的最前端。

石油咽喉保卫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中悦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石油咽喉保卫战第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