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基地司令官就会草拟一封加密邮件,发送对象是中情局专门负责特种作战的迈克.斯班森准将,并且还会紧急联络刚刚从基地出发的雇佣军首领早川,告知他们刚刚在基地附近一家农庄的牛棚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过辨认确信他就是黑鹰直升机的日裔飞行员,名字叫做西村盛彦。
37.3.3
法国 巴黎 绿野画廊
01:10 (17:10)
阿兰在爬满了绿萝的画廊门前站下,摘了那顶蓝色的礼帽拿在手上,又冲着玻璃理了理修饰一新的头发,而后才推门走了进去。画廊的门实在矮小,如果不脱帽的话恐怕会碰到头,并且过厅也着实狭窄,只有侧着身子才能避开各种陈列造成的障碍。但是阿兰倾心喜欢这里的氛围,既随性又理智,没有酒的沉迷,没有咖啡的醇腻,甚至也不同于书卷的气味,可是,当你身在其中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那种艺术的纯粹。这是巴黎众多画廊当中极为普通的一家,却是阿兰最青睐的一家,他只有在独自打发时间的时候才会来这里,而今天他却破例同意来这里见一位中国的画家。
曲折的画廊里视野被挤得窄窄的,但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望去几乎都能得到一份惊喜,应当说画廊的设计可谓是匠心独具,在这里每一幅作品都被安置得很别致。阿兰来此虽然不是为了赏画却也免不了踯躅前行,更不期被一幅平铺在案台上的画深深吸引,于是忍不住停下脚步多看了几眼。这是一幅构图简单的沙画,虽然黑白色调灰暗背景,却靠着浓淡表现出了视野的纵深,更巧妙的是它利用了深浅的变化巧妙的显现出了极其恢宏的场面。炮火硝烟爆炸烈焰,厮杀呐喊人仰马翻,好一幅惨烈的景象!阿兰被画中情景所吸引,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名字来,滑铁卢之战。
“杜瓦尔先生也喜欢沙画吗?”
忽然,一个声音从昏暗的角落里传出,阿兰心头一震随即意识到自己走了神。于是,他稍一沉吟便稳住了心神,却不回头观看,只是盯着那幅沙画说道:
“嗯!我一直喜欢简约风格的作品,却不局限于沙画这一个种类。”
“哦,其实,具体说来,沙画不单纯是构图简单,最特别的是它具有动感。”
那个人非常专业的回答引起了阿兰的兴趣,他忍不住回过头去,就见一位年轻的东方人端坐在角落里,脸色带着谦和的笑容。阿兰禁不住怦然心动,暗忖道:莫非, 他就是约来见面的那个中国人吗?好像猜透了阿兰的心思似的,那年轻人起身说道:
“对,我就是约您见面的那个人,来自中国的画家,我叫齐骥。”
阿兰似乎并不太关心这个年轻人的姓名,他的兴趣点还停留在他刚刚说过的话,齐骥看懂了阿兰的疑虑,于是笑了笑来到那幅沙画前面。他在桌案前站稳撩起了画的玻璃罩,沙画随即裸露在了阿兰的眼前,齐骥打开装着沙子的盒盖,手伸进去拈起一撮沙子来,他略一凝思随即动起手来,就见他的两手在画面上面拢摊泼撒,非常娴熟的作起画来,画面随着他的手法不断的变幻着场景, 一场大战就以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在了阿兰的眼前。
他的目光随着齐骥的双手移动着,心里体会着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是如何的惊险,直到那顶熟悉的两角帽随着白色战马黯然遁去,阿兰才从画的意境当中解脱出来。
“哦,很精湛的表演。年轻人,你约我来,不是单单为了回忆那场战役吧!那可是对法兰西,甚至,对整个欧洲都有着深刻影响的重大战役啊!”
齐骥注意到了阿兰使用了“表演”一词来称赞他的沙画技艺,并且,也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于滑铁卢之战的敏感,于是,他笑了笑回应道: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想借沙画来表达什么深刻的寓意,如果我画了火烧圆明园的话,或许您会联想到更多的东西。”
阿兰惊诧于这个年轻的中国画家的语言竟然如此的犀利,随即想道:是啊!滑铁卢之战是法兰西与英普对阵,若是说到火烧圆明园的话,那可是英法联军一起干的坏事,哦,还是言归正传吧!免得被这个年轻人问得没有面子。于是,阿兰便不想再提及那幅画的内容了,但他又不甘心在没开时谈判之前就先长了对方的气焰,这口气让他这个一向骄傲的法国人实在是没法往下咽,于是,他的锋头一转而对着齐骥的技法挑起了毛病。
“以我对沙画的浅显认知,年轻人,你在处理画面变化的时候还是有些不太连贯,这就使得观赏者的思路容易产生间断,好的画师可从来也不会给人留下这样的感觉,他们在画面的更新变换当中很有讲究,先动哪一部分或者先留着哪一部分,无不体现着他们的风格特点,哦,呵呵!你看,我说得多了一点,想必不会介意吧!年轻人?”
齐骥想不到这个貌似硬朗的法国人竟然也会用软刀子捅人,于是想道:哪有拿画跟电影比连贯的?就算沙画具有动态的表现手段,但它到底也是一种静态的画面,怎么能拿画去比视频呢?这不明摆着是他刚才折了那一阵,不找回面子就心不甘呐!管你此刻心里是苦还是酸,反正我没时间跟你这儿闲扯淡,不如,借着讨论绘画技艺的功夫先把“大师”交待的事情办完。齐骥想到这里便开始拨拉起了小算盘,可手上也没闲着,就见他抓起一把沙子,借着现成的画面,变改动边说道:
“杜瓦尔先生说得是啊!如果处理好了改动的次序,那么画面的递进关系就会变得合理,因而情节的变化也就显得自然而且连续,就像这样。”
齐骥说着话沙画已经在他的手上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先是出现了一个电气工程师的影像,那人佩戴的胸卡上还清晰的显现出他的名字来。阿兰不由得一愣,但不等他回过神儿来,齐骥又在画面上变换出一个女教师的模样来,接着还竟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她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觉间阿兰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虚汗。
他知道对方所表现出来的人物可都不是虚幻,他们眼下都在中国境内从事着所谓的“正当职业”,而实际上他们都是些肩负着秘密使命的法国人。阿兰立刻想道:如果不马上喊停的话,还不知道他会一口气画出多少个间谍来。哦,原来,这个家伙约我前来并非是为了谈判的,他这是来这儿跟我叫板的!
阿兰顿时像个泻了气的皮球一般,深知自己决不能拿那么多法国精英的生命做无谓的冒险,因此,几乎不用再多商量就决定了接受“大师”提出的条件,尽快放了“买手”和“中间人”。其实阿兰在这件事情上本来就心虚气短,原本已经是谈好了的事情,却因为法方内部的问题搁了浅,现在如果还想扣着不放人,那确实有点欺人太甚。难怪连“大师”都忍不住要翻脸,不惜拿出压箱底的情报来换那两个人,唉!罢了,做个小小的妥协算不上丢人,今天到此为止哪儿说哪儿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