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将距离控制得很好,始终都保持在一百米左右的样子,这是驾车盯人最安全的距离,无论如何那个骑车的老人也看不到身后这么远的距离。但是,如此一来,这个年轻人却给自己出了一套难题,就算一辆汽车的马力再小也无法跟人力骑行的自行车相比,若想维持一个不变的距离,他就不得不走走停停的了,一旦这样持续下去,他被发现或被甩掉的几率就变的越来越大了。
年轻人很快便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知道跟踪一个上了年纪的人速度已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能够很好的隐蔽自己,可面对的是一个出入白宫的老先生,这个年轻人便不敢掉以轻心了。他想,经常去第一家庭做客的人能是什么省油的灯?更何况,这位老先生更是与众不同,看他特立独行的骑了辆自行车去访客的样子,呵呵!就更不是一般的人物了,既然如此,和不如…
年轻人想到这里坏坏的一笑,随即一摆舵轮将车停靠在了路边。就见他闪电般的跳下车,又像风一样的冲到了车尾,随后迅速的打开了后备箱,像变魔术一样的取出一只滑板来。这是一只带有四个万向转轮的滑板,滑行起来的时候行进轻快转向自如,用它来追踪一个骑车的老人真的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于是,几秒钟之后,这个年轻人便脚蹬滑板,像一只弹性十足的弹珠一样出现在了大街上,就见他轻盈的摧动滑板,时而冲入街面,时而转向便道,时而跃上马路牙子,一刻不停的变换着跟踪的位置。他流畅的穿行在车流当中,灵巧的避让开行人与路障,就如同一条欢快的鱼儿畅游在溪流中,但他的眼睛却死死的盯着那辆老式的“凤头”自行车,视线如同打了结的绳索牢牢的套在了骑行的老人身上,片刻也不松懈。
吕博为骑得很有兴致,他把周身的经络关节都行开了,浑身的劲儿也都使匀了,人和车就融为了一个整体,于是,骑行就变成了一种乐趣,变成了一种醒脑健身的运动,同时,也变成了他独有的一种思考方式。从白宫里出来,吕博为的脑海之中便不时的闪回着“深喉”的狡黠眼神,他一路捉摸着到了这会儿,忽然意识到那眼神背后暗藏着的是对方蠢蠢欲动的野心,由此,一个他深埋已久的期待被轻轻触动了,吕博为悄悄的兴奋不已。
他想:有了这个机会,那个正在准备实施的“潜水泵”计划无疑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原来,年逾古稀的吕博为有个最大的心愿,他想在自己辞世之前为国家培养出一个接班人来,那等于是为了国家安全再埋下一棵定海神针呐!呵呵!早就想着该有这样的一个人了,否则,百年之后无颜见同志战友啊!这些年,国家培养了不少的杰出人才,可是缺少了合适的土壤和气候,就算是好苗子也难长成参天大树啊!嘿嘿!这下好啦!“闲写手”中的接力棒终于可以有人接了。
吕博为一边诙谐的想着,一边满脸慈祥的朝着临街的商铺望去,他看见那家早已选定的中餐馆已经近在眼前了。于是,他轻轻一拨车把,“凤头”便稳稳的上了便道,随后,他不慌不忙的朝着餐馆门前骑了过去。这是一家主推江西口味的赣菜馆,菜品以咸辣著称,显然这不是吕博为的偏好,但他还是坚持在湘赣风味的菜馆歇脚,只是因为这一类的餐馆在布局上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才是吕博为最看好的。
原来,在餐馆的银台后面都紧连着厨房,而厨房通常都带有一个后门通往偏僻小巷,为的是煎炒烹炸辣椒的时候产生的油烟能够很好的排出去,而不至于弄得餐厅里烟气熏天呛得人喘不过气来,吕博为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吕博为行走无间多年养成了谨慎的习惯,无论是在大海上扬帆还是在小河里行船,他都秉持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从不改变,由此才保他几十年风雨行舟安稳度过,无惊亦无险。
吕博为“赣味餐馆”门前下了车,他把车往墙上一靠,从后车筐里取出根链锁来,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物件儿了,平时防身驻车防盗。他弯下腰锁好车,起身时他往餐馆窗子里望去,不想却在玻璃的反光里看见了街对面的滑板青年,吕博为略一沉吟,暗道:哦,好帅的年轻人呐!看你西装革履的样子可不像是个玩儿滑板的小伙儿啊!呵呵!盯我的梢儿啊!嫩的啊你。
吕博为不露声色的推门进了餐馆,径直往后厨走去,他忍住呛鼻的炸椒味道,穿过厨房出了后门来到小巷当中,在餐后的后窗下面停放着一辆更旧一些的“凤头”自行车,吕博为脚步停歇的走过去,掏出钥匙开了锁,蹁腿骑上用力一蹬,车子悄悄的出了巷口往另一条街道骑了过去。
这是吕博为的另一辆“凤头”牌自行车,作为年轻时的爱好,更为了工作的需要,他先后总共买了十一辆相同品牌的自行车,现在都保养完好。至于放在餐馆门前的那一辆,或许要等个十天半月他才会收回,只需花一两个小钱儿,找个小孩儿就能办到。现在,他需要它留在那里,陪着滑板青年解闷儿吧!
“坏小子”“科林.维尼没如吕博为想象的那么笨,但是,等到他醒过盹儿来,提着滑板走进餐馆的时候,早已经没有了吕博为的影子,科林很快便穿过了厨房来到了后门口,他看着空空的小巷思忖着,哦,这个老先生可谓是老奸巨猾啦!他到底是哪一方的人呢?
31.1.4
美国 华盛顿 白宫
12:45
科林一脸茫然的站在巷口,看着左右行人稀疏的街道无可奈何笑了笑,然后把滑板扛在肩头,转身朝着来时的大街走去。他边走边想着“职员”的简短指令,试图从中悟出点什么新的内容。原本,他是“学者”的贴身助手,由于出手救过“职员”的命,这才有幸结识了阿瑟.迈肯奇,但他也只能算是“职员”的临时雇员,正是因为“学者”命衰,刚刚在指挥“无瑕号”猎杀中国核潜的行动中不幸殒命,这才被“职员”正式收归帐下,因此,他对这个不苟言笑的新老板知之甚少,自然也就少不了要细心揣摩了。
虽然,他跟丢了骑“凤头”车的老人,却并不担心就此失去了线索,因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既然老先生能够自由出入白宫,想必“职员”早就知道了此人的身份,因此,若想再找到他也就不算难,只是有一点让科林颇费脑筋,让他举棋不定的是,通常给“职员”盯上的也并非都是敌对一方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华裔老先生不一定就是属于中国大陆的人,对此,该如何判断呢?
科林肩扛滑板低着头默默的走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他此刻正在为如何处理这一情况而犯难,他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是否该及时通报给“唐笛”知道呢?科林的顾虑在于自己刚刚才与上级见过面,如果破坏会面的规则再一次紧急约见“唐笛”的话,那无疑会增加不必要的危险,而科林完全拿不准“职员”要他这么做的原因。科林想:这也许是白宫内部派系斗争的一种表现?也许是“职员”争权夺势的一种手段?也许…怎么办?机灵的“坏小子”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总是能够随机应变,但在初次接触到白宫高层人物的时候却显得手足无措,一时没了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