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被他反复的演示了很多次,直到杯壁上的哈气全部消失,杯子里重新现出清澈的水时,他这才慢慢的端起杯子,小心翼翼的凑近唇边,先是轻轻的咂了一口,而后含在嘴里咀嚼着,接着一点一点的让水流进喉咙里,像是试图从中咂么出什么滋味来似的。
接着,他把水杯举在了面前,像对着一件精致的文物一样观赏着,视线透视着杯底的玻环,仿佛是在查看着原木的年轮;目光审视着表面上的水痕,似乎是在丈量着航迹的长短。就这么静静的过了一小会儿,他才若有所思的将杯子放回到原处。
这很像一个自闭症患者的行为,在迥长的等待过程中,他好像经历了一番起伏跌宕的心路历程,而他这么做的目的完全不详,看起来像是他的全部努力都只是为了让一口冰水值得回味似的,完全是一种另类的癫狂。这不免让人愤怒,要知道,他可是在当今最昂贵的间谍船上,它的成本都是以分秒为单位进行核算的,动辄上万美元的计价费用可不是给他用来自恋的。
然而,“学者”绝不是个有心理疾患的病人,他的无常表现掩盖了他的城府太深,以至于没有人能够勘透他的内心,他所有的怪异举止和费解表现,全都表明了他此时此刻的心思正活动频繁。其实,有谁能够真正了解到,他此刻的内心有多么的纠结?而他的心情又是多么的迫切?
原来,他此刻的缠绵并非是在打发时光消磨时间,更非是孤芳自赏另类自恋,而是为了弹压愈演愈烈的急躁情绪,排解纷繁复杂的困扰纠缠,面对着危机四伏的局面,这个身处险境的濒危之人,靠什么才能跨过死海到达彼岸?“学者”渴望获得一次圆满的成功,好助他的事业达到顶峰。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的无间行者,他从来都没这么急切的想要得知一个结果,即使是他一手操纵的颜色革命就要取得成功之前,他的心情都没有什么大的波澜。那可不是一个小的成绩啊!它甚至在不久之后导致了苏联和东欧的巨变,即便如此他依旧表现的非常平淡。
然而,就在几个小时之前,他的生命受到了威胁,由此,淡定被震惊打乱,信心被疑虑冲散,一个的踌躇满志的人,忽然分不清敌我阵线,辨不出真实和谎言,于是,他知道了什么是恐惧害怕,懂得了什么叫特间凶险,因此,这才迫使他把这份差事当成了自己的一份救命保单。
他把全部的赌注都压在了一个人的身上,他既希望于能够有一次精诚的合作,更渴望得到一个全胜的结果,这样,他不但赢得了一个强有力的联盟,更获得了一份自我保护的丹书铁卷。作为中情局的有功之人,他有资格得到联邦政府的保护,甚至还有可能晋阶成为领导层。那样一来,他的生命就和他的地位捆绑的更为紧密了,他的身份有多重,他的命就有多硬,就算凶险重重,也无人可以撼动。
于是,他冒险接下了这一单,也接下了这个由多路人马组成的无间军团,力图把个一盘散沙的队伍,带成一个忠于自己的兄弟连。因此,他飘洋过海的空降到了“无瑕号”上,亲临到了隐秘战场的第一线,借此实现他的全盘打算。从现在起,无论是潜出刺探,还是列阵攻坚,他都要亲自指挥独立调遣。
现在,谍战的大幕已经拉开,身为统帅的“学者”虽然心怀忐忑,却也不能表现出坐立不安来,因此,他才表现得真如学者一般的深沉。即使含着一口冰水也能念痴,就算对着一只杯子也能发呆,其实,淡定也好深沉也罢,其实都是装蒜。只是,“学者”此番行动确是有几分把握的,这叫他想不作秀都难。正所谓:挖好陷阱擒虎豹,撒下香饵钓金鳌。“学者”急迫的等待着一个来自大海深处的讯息,它发自于一条游弋于深海中的黑色大鱼!
正午的阳光透过偏振单反的玻璃天幕直射进来,仅仅提供了充足的照度,此外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晒,因此,这间有着阳光屋顶的餐厅内,室温始终都保持在摄氏二十四五度的样子,这让换了一身淡灰色亚麻料西装的“学者”感到十分舒适。因此,他才敢点上一杯冰水来慢慢的品咂滋味,好借此压一压心火。
“学者”向来活得都很精细,吃穿用度的讲究程度无人堪比,在某些细致之处甚至连英国的王室成员都望尘莫及,由此难免不惹来旁人的非议。其实,并非是“学者”有意骄奢淫逸,只因作为一个早产儿,他的脾胃和心肾生来就虚,因此,他必须时刻注意保护好自己,以免稍有闪失影响了自己的“猎潜”大计。
一想到在刚刚过去的二十四小时里,竟然两次涉险堪堪待毙,“学者”就忍不住唏嘘连声心火加剧,他暗自思忖道:如果不是因为运气好,怕是绝难逃过连续两次劫杀的,只是,这好运不会总在自己这一边呐?唉!真是的。难怪“职员”肯释放善意与自己联手,想必他的处境也不好过啊!
一想到“职员”在电话里面释放出来的善意,“职员”便不由得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来,在日益沦为各大势力集团代言人的中情局里,真正靠实力站住脚的人已为数不多了,而“职员”和“学者”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一般情况下,他们二人必定成为晋阶路上的死对头,最起码也是互不相认的竞争者,绝难想象到他们会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的确,在中情局里一直以来都是自成体系的,从来没有暗中结盟的情形出现过,对以技术和谋划著称的“职员”和“学者”来说,也从未想过会在组织之外与对方联起手来。而今,这两个实力派的人物莫名其妙的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处境,并且,他们还不约而同的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这种威胁一定来自组织内部。于是,联盟的建立有了存在的土壤,只等着一阵春风播下种子,而后再等来一场春雨,便可滋生根须发出芽来,恰巧就在这时,“坏小子”给他们带来了福音。
科林.维尼先是拯救了危难之中的“职员”阿瑟.迈肯奇,接着,又挽救了濒危的“学者” 埃德蒙.兰斯,“坏小子”的出现犹如天使降临,使得中情局中两大实力派的领袖免于殒命归西的噩运,真可谓是横空出世力挽狂澜,奇功至伟无人堪比。“职员”和“学者”几乎同时看中此人。一通电话为他们穿针引线之后,“坏小子”便成了这两大巨头间沟通与联络的不二人选,从此,他在未来的联盟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看。
哦,时势造英雄啊!这个年轻人一旦找准了节奏,其前途不可限量啊!一想到那个机灵的小伙子,“学者”便不由得暗自感叹起来,与自己年轻时比起来,那个家伙可是幸运多了。“学者”黯淡的想:与一个人的才华相比,途径的选择其实更为重要,既然你选对了路,那么,我是不会亏待你的,我在这一点上,绝对不像那个口是心非的“四分卫”。
“学者”一直把自己遇袭的幕后指使与“四分卫” 乔治.丹顿联系起来,他很想当面质问这位总统的前国家安全顾问:难道不是吗?杀手是你请来的人,事发时你就在附近,而且,又是埋伏在你事先知道的地点,你如何能让自己摆脱干系呢?“学者”想到这些的时候,他的眼前浮现出了“四分卫”那张道貌岸然的脸来,于是,他不由得恨得牙根儿都痒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