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原来的服装超市在大型百货超市商场里面,这个商场,东搞一下西搞一下,比如说,在日杂生鲜超市区招内衣商进来,在门口租位置给别人搞特卖,还在侧面的一楼租几十平米给人家专门清衣服。虽然说人家赚得不多,象超市里的内衣甚至做不下去,但对我来说,确实很受伤。就算他们都是亏损的,对我的营业额也是巨大的伤害。

很多批发档口都是风格相近的在一块或一层楼,比如说株洲的两家档口都是从广州进来的风格相近的衣服,但有一家档口是要养一家人的,另一个档口就只养一个人,这样的话,价格战确实难免,最后是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我这里主要是说低端的,高端的依靠自己的品牌和网络优势,基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不能说这些品牌没有危机感。

浙江那边有专门做羽绒服和羊毛衫经销的。他们只做冬天生意。我们每年八九月份要接待十几个浙江过来的商人。他们有做代销的,就是把冬天的货放到商场,年前或年后来结帐。象羽绒服,一般是这样操作的,他们在服装超市或百货超市商场里租一块地专门做羽绒服,交租金、压金或入场费,百货超市商场就是扣点,自己请人,超市收款,月结,做到年前就不做了。这种生意前几年很好做,但近几年不好了。有一种情况这样,我们跟浙江商人签了合同,百货超市商场也会和另一个浙江商人签的这样的合同。这样,同一个商场就有两家做大众羽绒服的生意。更是有的百货商场,一人独签两家,搞得有些浙江商人定金不要了,扭头别走。去年我叫一个浙江商人过来签合同,等了半天都不见人,后来来电话,他说百货超市商场已经签有做羽绒服的了。我说不可能吧,为这事我都跟他们交涉过好多次了。他说商场门口的招聘板上有招羽绒服营业员的广告,广告上联系人的电话是他老乡的。所以去年我没有做成羽绒服。前年想自己做的,不租给浙江的商人,结果是商场自己在日用生鲜超市里划地方给浙江商人做。我们做不成,光羽绒这一项,这一个冬季至少不见了二十万的毛利。不得不感叹,难做!

资金很重要。但板及渠道更重要。很多做服装的本意是提供自己或家人亲戚一个工作,养一个人或养成一个家。实际上,眼光、定位、货源及运气不到位,不仅不能如愿,反而会亏损。一批也是,投点钱进去,找个档口,然后找板找加工厂生产,要么加工厂包料,要么自己包料,很简单。但有的就是做不下去,有的就做起来。多种原因,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人都不能做到未卜先知,小的批发商,多做几个板,走量的机会也多,但压货的风险也大。

所以说,小的加工厂或小的一批极少敢做很多板的。

有人跟我说他的亲戚想注册公司做一个大众品牌,主攻国内的某一片区市场,因为这个片区她有商场上网络。她说到,现在内地很多人服装的消费观念都不差,不能老是想着用那些库存货尾货之类的东西撒向广大农村城镇市场。其实,说这样话的人,很多,听都听腻了。但是普通的库存尾货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每一层次的货都在夹缝中寻找到空间。她还说到,她跟商场很多的老板都打了招呼,他们都很愿意合作。

当时是电话里听到这样说的,我第一反应回复如下:

首先,在国内偏远的片区做服装公司,在广东这边找加工厂加工,这个不可行。要做就在广东这边做,除了主打那个片区的市场外,还可以做一下全国的市场。

其次,人家商场的老板是打了招呼不错,但真正到实际操作时,需要人家现金支付货款的时候可不是那么好说了,要么你铺货出去,但这个看你有多大的资金去支撑。再说,就算人家多么的合作,如果货做出来不好,销不出去,你还叫人怎么再合作?

第三,请设计师设计这点对一个做大众品牌刚开始行不通。就算一个设计师是天才,也是有限的才能,何况中国几万设计师,天才少之有少。而且不要说一个设计师,就算是十个设计师才能也是有限的。国内不知道有多少家品牌公司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所有的板都是原创的?有一家全是原创的我相信,有十家全是原创的我也相信,如果说有一百家全是原创的,我打死都不相信。退一步来说,如果这一百家都是原创的,那么,其中有七十家肯定在两年内消失。人家初中没毕业的做加工厂自己产自销的,定期走广州市场,看到好板两三天就自己做出来。这叫全国智慧,归已所用。

后面那条和后面这句话确定是得罪人,不厚道,不过,也确实是事实。

毛衣及羊毛衫会因为经常拉伸而变形。所以,大多数女士在洗衣晾衣的时候都十分的注意方式方法。但是部分男生或生手的营业员不太注意上货取货时的一些动作。比如说上架的时候,衣架直接从衣领口塞进去,取货的时候将衣架直接从衣领口取出来。这是错误的动作,有些客户会因些放弃购买。因为领口不大,衣架大,经常这样拉抻,衣服会变形,正确的方法是从衣服的下摆下面取放衣架。

上面有讲,什么一元衣服,绝大部分是做广告,骗人气的。一部分人想找到有档次有品味,卖得起价钱的衣服,一部分想找到便宜又不差的衣服。一些卖家利用下家的这种心理,打出这种广告,吸引人气。甚至有人千里迢迢赶到,梦想找到好的货源,把生意做起来。满怀希望而来,失意而归。这些所谓的一元衣服,不是卖完了,就是垃圾一堆。一元的衣服,严格来讲,只有一手才可以拿到,如果从一手中流出来的一元衣服,最好是不相信为好。

好些年之前,人家说常熟那边大把几元的毛衣和羊毛衫,还有不少的国处知名品牌。据说是洋垃圾来的。常熟的洋垃圾我没见进,但东莞d朗的洋垃圾我见过。一样是在网络上打一元起的广告,去到一看,象垃圾一样堆在一起的货,几个员工在挑选整理。也有零星的零售客在淘。那情景,象我小时候淘金一样。我老家是金矿来的,矿山把废矿石倾倒在外面。每到周末,很多人去淘矿石。黄金矿的矿石里面尽是黄金闪闪的碎粒,方形的我们管叫硫磺,如果矿石里的碎粒是圆形的话,那就是黄金了。八十年代初,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很有经验,经常找到含有黄金的矿石,最高一次听说找到值千元的。八十年代初,千元的,不是二零零八也不是二零零九的一千元。同样,矿山里面也有专门收这种含有黄金的石头的。别人捡到好石头了,就估个价,认为值了就成交,省得自己回家提炼。

不少国家处理废品是有补贴的,比如说羊毛衫垃圾,就有人收了外国的钱,然后卖给中国,两头收钱,能不便宜的吗?到了中国这边,就有一手商人挑选整理,翻新加工,然后以不到两元每件的价格转给各地二手。早十年前,香港的废机油处理由专门的公司处理,好象是政府环保部门给二百元每吨的补贴,如果走私到深圳,经过提炼加工,可以卖到一千多元每吨。这个不是我道听途说,是有人跟我实实在在谈过这方面生意合作,只是最后没有做成而已。

我在杭州摆地摊的日子——看80后如何从一贫如洗到年赚百万》小说在线阅读_第1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坦克老汪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在杭州摆地摊的日子——看80后如何从一贫如洗到年赚百万第1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