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大商场,说摆地摊,一个人摆地摊确实不用多大的成本,只要肯摆就行。
圈子内的人闲聊过,实实在在做生意的,什么成本最低?打工不用成本,卖苦力不用成本,但那不算做生意。擦皮鞋,算是服务业,做生意的,应该算是成本低,风险低的了。
摆地摊的成本比擦皮鞋高一些了。其实摆地摊也可以摆出业绩来,摆出有钱人来。以前浙江那边的人早几十年挑点小货卖起步成为亿万富翁的大有人在。跟好几个摆地摊或熟悉摆地摊的人聊过,一个月三四千元是常有的。
如果来货来得好,货堆多一点,再在商业旺地摆摊,偶尔一个月做上一两万也有。关键是货源,好货源不常有,这样的业绩也不常有。
上面说的都是好的地摊。如果地摊货来的不好,生意自然也会不好。一个月几百的收入的也有的,不赚钱也有的。
如果有点钱,比如说两三万元。现在贷款很容易,息又低,普通人家都可以贷的了。比如说两三万,雇几个信得过的人专门做摆地摊,这样的生意操作也不错,你雇几个人的意思就是地摊连锁了。一个人一个晚上帮你赚上五十元,十个人就可以帮你赚上五百元。如果城管方面搞得定,或者是一个城市有专门的几个点做地摊夜市之类的,也就没有风险了。十个人,一个人一个晚上拿出去的货也就两三千吧。如果是十元左右拿来的货,卖个十八元这样,挣过七元八元。是好货,肯定有销量,好货就是最好的销售技巧,不好的货靠三寸不烂之舌推销出去不叫技巧,叫骗人。一个人如果能卖个十几二十件,一个晚上,一个人就是一百五左右了,你拿利润四成,摆摊的人拿六成,共同致富,大家开心。你是总摊主,拿货量大,拿货有优势的话,也不怕别人出来单干。
为什么有的衣服会那么便宜?
可以有这样的诠释,一件衣服,不就是一块布用几圈线组成的吗?布值多少钱啊,线值多少钱啊,再有,最低层的车工的工价确实也不高啊.
本来是二十元的衣服,到后面有厂家或批发商愿意以十元出手,不是少量,而是大批量的出手,便宜也就是这样来了.谁叫中国这么多服装厂家,这么多年生产出十年也穿不完的衣服.
一样的衣服,前面的价格可以说是市场价,后面的价格自然就不是市场价了,叫做跳楼价.不符合成本价格却符合市场规律。衣服,在商店里也有,在工厂里也好,准备换季就面临贬值。但不管是不是贬值,衣服都做出来了,成本包括流通成本是存在的。后面买的人,五十元买二百元的衣服,或许可以说明衣服的价值就是这样,但就算是卖十元,衣服已产生的成本是既成事实。就价值来说,后面的消费者得不到超值的,但是对价格来说,消费者得到的是十足的实惠。
这种实惠其实也是别人帮埋单的了。
这种市场规律对服装一点都不公平,服装只能是随时间而贬值(有价值的除外),它不象红酒那样,会升值。按理说,一件衣服摆在货架上,人家商户每天都要发人工,交税交铺租,出利息,衣服摆得越久,成本越高。实际操作上,商户为了甩掉这个成本日益上涨的衣服,并换回一定的资金,最终不得已廉价出差,除之而后快。
商家进一百套西服,举例两百元一套,进货款两万元,六百元一套卖掉三十套,回款是一万八千元,后面清货了,三百元一套,也清了三十套,回款九千元。以上共销六十套,回款两万七千元。到了季末准备换季了,一百元一套,超值哇塞,抢空的话,商家又回款四千元。货全卖完了,商家回款三万一千元。除了租金和人工,商家赚的也合理,关键是款回来了,资金盘活了。后面顾客买的很便宜,但实际上价值也是赚的,西服不象时装,不会过迟。
这笔西服的货,商家赚了,商家不亏。但也有的货是商家帮埋单的了,消费者得到了价格上的实惠。
去年为什么珠三角倒那么多服装商场及小的服装商户?其中的低价连锁反应也在里面。
一个朋友,总共开了五家服装超市,到去年下半年只剩一家,五家的货集中在一家,五家的债务也集中在一起。五家的债务至少也不少于一百万吧。跟他在西餐厅聊天的时候,他脸色是青的,说话的无力。过年前,这个老板跑路了,供应商都找不到他人了。
想一想,他五家商场的货集中到一块,猛清货,本来是一样的衣服,方圆几公里的商场不跟着他的清货价来销售,别的商场就没生意了,就这样,一个拖累一片,一倒就倒了一大片。我商场所在的镇区,大型服装商场全部完蛋。
就是因为服装很多价值低于价格,严重的冲击市场,所以,门槛低并非好事。
但是真正坚挺的品牌还是坚挺,部分逆市而上。这说明品牌效应的力量。如果某一天中国整个服装市场都走上品牌化的道路,或许是一个好事来的。
今天在街头上看到有人摆地摊售卖假冒的名牌休闲运动装,什么阿迪耐k,还一个劲的捏着劣质的吊牌向消费者说是代理的,十元左右做出来的货卖三十元。
今天也在深圳地w大厦看到意大利著名圣罗什么的在清夏装,应该是去年的货,某件t恤,标价近七百元,清货二百。我特地去摸了摸。感慨,品牌就是品牌,就算是旧货也值那么高。
曾笑言,服装也可以这样诠释,就是一块布和几条线拼凑而成。这是最简单的服装,虽然没有艺术和内涵,但最简单的服装也是服装,只要它不是仿牌的,就值得尊重,至少它可以给需要它的人保暖和遮羞。
高端的服装,其价值在于品牌、自创,还有艺术、内涵、品味等等,通过公司运作及代理形式的品牌,还存在较高的流通成本。
我是一个半路出道的服装商人,服装生意也只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不能通篇以专业的术语和专业的理念来表述服装从业的经历和看法。我做服装亏了就亏了,如果我说的东西,能帮助到别人降低一些成本,减少一些损失,降低一点风险,就感到荣幸。有些高深的东西我不会说,说不了,说了也做不到。但我很有诚意邀请这方面的人才在这里发表见解,让大家受益。
说实在话,现在服装只可能有极个别的暴利及暴发户,包括合法的或非法的服装从业者。我对服装生意的信心也是不足。服装,从设计到流通的形形式式,有诸多不健康的因素。某人预测这些诸多不健康的东西将会统统死掉。历史总是这样,有旧事物的死亡,也有新事物的产生,某人说一种事物死掉,这种事物几十年或上百年后真的死掉,也代表不了某人就是先知先觉。
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只能是大浪淘沙,慢慢的淘。不合理的、不健康的方式也好不健康的模式也好,虽然不能说存在的就是有道理的,但至少存在的就是有空间的。挤压这个空间,甚至除掉这个空间,要通过市场的作用,不可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