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干大事的男人都应该准备一个女朋友,这样的话,事业上遇到挫折时候,就可以一头扎在女朋友的怀中痛哭一场。郑宏途在顾锐克那儿碰了钉子,心里自然是苦闷了,他便向杨淑童倾述了一番。说过去自己做普通员工的时候,总是觉得厂里那些做干部的很无能,而今自己做了管理工作,才发现自己其实更无能。
杨淑童先安慰郑宏途,叫他不必那么自责。然后给他出主意,建议郑宏途多方面的听取一下全厂员工的建议,不光要听领导干部的意见,也要听取一下普通员工的意见。
在杨淑童的倡导下,郑宏途便指示人事行政部门下达通知:鼓励全体员工提建议。其实厂里各处早就设有意见箱了,而且厂里一直都是鼓励员工提建议的,可是没有员工提建议。
郑宏途请教李凤巧:员工不愿意提建议原因何在。
李凤巧思量一下回答说:“干部有什么建议就直接向老板反映了,用不着往意见箱里投建议书,至于普通员工为什么不提建议,可能是他们不愿意操那份心吧。”李凤巧接着表示说:即使那些普通员工肯提建议,就凭他们的见识也提不出什么建议设的建议来。大概普通员工自知没有那个水平,所幸也就不提建议了。
郑宏途从李凤巧这番话的话音里听得出,这李凤巧和顾锐克是一样的,从骨子里对他的权威不屑一顾。郑宏途对李凤巧虽心里已很是不满,但他还没有底气去批评她。在我们部门李凤巧的影响力比杨淑童要大的多,只要是李凤巧不热心的事儿,十有八九都办不成。
郑宏途就只能和颜悦色地给李凤巧做工作说:“我看呀,员工提建议不积极,是因为他们对我们接受建议的诚意缺乏信心,而厂里长期以来对员工的建议也确实不重视,这样他们就不太愿意提了。当然大部分普通员工可能会像你说的那样,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来,不过即使员工提不出好建议来也没什么关系,只要鼓励员工提建议,至少能把员工的注意力,心思都吸引到企业的事情上来。”
郑宏途给李凤巧作工作,就是想把鼓励员工提建议的事儿,专门交给李凤巧来负责,李凤巧很知趣,没有再跟郑宏途起争执,并保障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李凤巧上嘴上答应的好听,可结果一番折腾下来,厂里还是没有员工肯提建议。
这样一来,郑宏途所幸就自己下去搞调查。郑注意到,厂里确实很很多意见箱,可箱子的锁子早已经生锈了。郑宏途明白了,员工一看到这样的锁,恐怕就没有提建议的意愿了。
鼓励员工提建议,没有人相应,郑宏途是个做事不气馁的人,他干脆把建议变成了硬性的工作任务,要求办公室人员以上人员,凡是工作满一年者,都必须写一份工作以来的心得体会,交给他。
这一下闹得厂里的白领怨声载道,别的部门不说,光我们部门的人都是牢骚满腹的,张淑芬就这样说:“那小郑,无非想抓点实权,我看他这个切入点选的不好。以为鼓励员工提建议就能怎么样的,我看这一套手段,简直是从电影、电视剧上学来的嘛。”
徐蕾也说:“大家都这么忙,他又不是不知道,他做了领导就不知道体谅咱们了,还给咱们增加那么些工作负担”
李倩说:“就是,管理上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做领导该操心的,我们那里操得了那么多心。”
大家这些话其实都是说给杨淑童听得,杨淑童那里应付得了这般群起而攻之,招架道:“你们怎么会误会的这么深呢,这怎么能是增加大家工作的负担呢,这正说明大家沟通的还是太不少。”
李凤巧见火候差不多了,打圆场说:“郑特助鼓励大家提建议,那是为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这是也是为了促进管理工作嘛,大家怎么就一点不能理解呢,大家应该对这项工作端正态度。”
接着李凤巧对跟杨淑童说:“我们都通知下去,鼓励员工提建议,可是全厂没有人响应,看来真像我们有些人说的那样,那些工人不愿意为企业的事儿操那儿多心。”
今天想说一下杨淑童的为人,在前面的内容中我已经交待过,杨淑童是富二代。
小钱曾说过:富家子女比我们普通家庭的子女交际能力更强。因为富人家里经常是高朋满座,从小就身处在这种迎来送往的环境中的富家的子女,待人接物的能力会被磨练的很强。再者,富人家族里有人生经验、社会经验的人很多,富家子女从小就能得到这些高人的指点,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应该比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更强。
有钱人真的很容易把儿女培养的更优秀吗,以我以后的经验来看,未必如此。钱最大好处是可以让儿女上最好的学校,为儿女请最好的家庭教师,但这样的条件,最多能教育出出色的小学生、初中生,却不能保证培养出优秀的高中了,大学生,因为到了高中以后,钱就会起到不好的作用了,有钱人子女处于青春叛逆期时,因为手里有钱,身后有靠山,更容易学坏,而且坏起来对社会的危害也更大,不像我们穷人家的子女,即使学坏,因为没有背景,坏得能量也很难最大限度释放出来。
杨淑童的父母好像很明白这一点,在杨淑童处于青春叛逆期时,就把她送到美国去读书了,到了美国那地儿,杨淑童再叛逆、再有钱也没有学坏的胆量了,因为在那儿无依无靠,闯了货就得全凭自己去抗。
而且美国的教育体系也与咱们中国有很大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只教书,不育人,也就是只教授文化课,没有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准确的说,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很简单:只要政治课考试优秀,热爱我们伟大的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能在搞活动时高呼爱党、爱国口号,那就算是思想品德优秀的青年了。总之把品德教育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西方学校的品德教育就不像咱们中国那么简单了,人家学校里有专门的负责学生德育培养的辅导老师,这类老师主要做的不是政治思想工作,而是心理辅导工作,老师会针对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帮助学生克服可能遇到的各种青春期心理障碍。
杨淑童是在美国长期待过的人,因为很难适应咱中国的环境,不过不光是不能适应中国的环境卫生、中国的空气污染,更不能适应中国的人,这种不适应从一下飞机就开始了,在上海无论是在地铁,街道、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都能遇到有人为很小的事情吵架、打架,在亲戚朋友中能听到最多的也是对生活的抱怨,其实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还不至于越来越差,这反映出的只是大多数中国人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状态。
我们这个厂的环境也很够呛,管理上严肃、呆板、装腔作势。各部门主管里像杨淑童这样的人一个也没有。
杨淑童初到我们厂时,我们部门里的人对她印象还不错,觉得她是个真白领,可时间长了,对她看法就变了,作为部门主管,杨淑童的管理理念现代,但她处事功力不够深厚,而且性格也不够开朗。这样很多人就不喜欢她了,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杨淑童太假,假就假在她从来不抱怨什么,也从来不八卦,难道她会没有好奇心,妒嫉心,排除异己之心吗,由此可见,她是在装正经。
不过我跟杨淑童倒是能谈得来,我跟她说话无需要有什么顾虑,无需考虑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我问杨淑童:是不是觉得这厂里的人很垃圾呀,其实我在这个厂待着,连自己都觉得变得垃圾了。
杨淑童问我:“你好像对厂里很有怨言,那你为什么不提建议呢?”
我这才意识到在杨淑童面前说话不该这般放肆,我便赶紧说:“我还是算了吧,凭我的水平,提建议又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呀。”
杨淑童问我:厂里的领导是不是长期以来对普通员工的建议都不重视呢。
我坦率说:是,厂里很多主管以上干部,都很讨厌下面人乱提建议。
杨淑童说: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的建议,企业还怎么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我说:“厂里的领导倒不是不愿意接受建议,如果建议是对企业发展有利,老板没有道理不喜欢,各部门主管也不会不接受。咱们厂的领导虽然专治一些,但特别无能的,特别不讲道理的人是没有的。那些领导不喜欢人提建议,是因为不喜欢夸夸其谈的建议。比如说这计件工资吧,提出个这样的想法很容易,可要拿不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就难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可是要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没有真本事根本拿不出这样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