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刚一请婚假,江小宛就毫无掩饰的申请接手徐蕾的招聘工作,李凤巧劝杨淑童不可满足江小宛的要求,否则会起到坏得示范作用,由此一来,以后手下的人就不好管了。杨淑童没有听从李凤巧的意见,但也没有轻易的如江小宛的意。
杨淑童让江小宛先写一份招聘工作计划给她,江小宛很快就写好了,杨淑童看了后很不满意,嫌江小宛写的太简单了,从中看不出她的工作思路来。江小宛反驳说:写工作计划只要列出打算做什么,做到什么地步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写的太细。
江小宛明显很轻视杨淑童的指导性意见。一般做领导的遇到江小宛这号部下,都会感到头痛的,而杨淑童却对江小宛并不怎么反感。因为杨淑童是受西方教育的,她思绪和别的领导不一样,她不觉得部下的想法与她不一致是什么错。又由于杨淑童缺乏管理,她反而会检讨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杨淑童说服不了江小宛接受她的意见,索性就来个民主评议,把江小宛写的招聘计划拿到部门会议上让大家讨论。杨淑童的这种作法使我们部门成员都很不适应,在我们厂,只有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才值得在会议上讨论呢,普通员工制定工作计划是否正确,那是应该由领导来判断的,下面的人才懒得操那份心呢。
这样一来,会便开得冷了场,没有人愿意发言,最后还是李凤巧救了场,她提议由张淑芬接手徐蕾负责的招聘工作,张淑芬忙不过来时,其他人员可协助她。
张淑芬是我们部门里的业务骨干,本职工作已经够她忙的,这一接手了徐蕾的招聘工作,自然有些忙不过来了。江小宛便见缝插针地给张淑芬帮忙,张淑芬正乐得有人给她打手下呢,便把部分招聘工作交给了江小宛来做。
工业园区的工厂招聘工作跟上海市区的写字楼里的公司在方式流程有所不同。我们厂时常会有些人员流失,所以几乎天天在招工,来补充生产一线的人员,招聘农民工的方式很简单,不需要在网上,或者平面媒体上发布招聘广告,仅需要在厂门口张贴张招聘告示即可,虽然告示的传播范围有限,但通过奔走相告,消息就会不翼而走。
来应聘农民工人数虽然很多,但在时间上不集中,人事行政部没有时间精力一一接待,就由厂门口的保安来责任把关,安排这些人在门房填写简历。当简历累积到一定数量时,人事部门将对简历进行筛选处理。
江小宛帮张淑芬做的便是这筛选简历的工作,这项工作应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江小宛却做得不得要领,因为看简历看得太认真了,影响了工作效率。张淑芬指导江小宛说:“你简历看的仔细,领导是不会给你加工资的,反而会因为你看的速度慢,觉得你的工作效率有问题呢。”张淑芬说着便筛选示范给江小宛看,张淑芬筛选起简历来果然要比江小宛快的多,平均五秒钟就能看完一份。
江小宛疑惑地问张淑芬:“看简历都粗枝大叶的,就不怕把优秀的人才给漏掉了?”
张淑芬说:“漏掉就漏掉了呗,漏掉了老板也不会知道,我们就不用担那个责任了。”
筛选下来的简历统统都被扔掉了,江小宛对此种作法倒没有什么异议,而新任主管杨淑童对此却很不满意,她认为:应聘者给我们厂投简历,那是看得起我们企业,我们没有理由这样不尊重人家。杨淑童认为应该将那么简历归还给应聘者。
张淑芬觉得杨淑童有些吹毛求疵,她向杨淑童解释说:咱们中国的事情,没有那么多讲究的,用不着想的那么多,搞得那么复杂。
简历筛选完,下一步工作是电话通知那些简历入围的应聘者来参加笔试,笔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应聘者真实的文化程度,因为现在假学历满天飞,真伪难辨。笔试之后是用人部门的面试,人事部门的人一般不参与面试工作,因为面试考的主要是专业技术方面的东西,人事部门的人不懂行,没有能力考专业知识。比如说:招数控操作员,就需要考数控操作方面的知识,只能请加班车间懂技术的人员来面试了。这人员录用的权力也就完全掌握在用人部门手里了。
由此看来,人事部门进行的所谓招聘工作仅仅是帮用人部门找附和条件的人罢了,这样的工作其实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言,这让江小宛很是失望。我也觉得江小宛争这样的工作来做,其实没有太大意义,不过金玉慧倒非常支持江小宛参与招聘工作,因为在这方面她有求与江小宛。
工业园区里的工厂很多,大多数都是些效益不稳定的小厂,像我们厂这样的大厂则是凤毛麟角,一般外来农民工都愿意进大厂上班,因为大厂的定单稳定,而且还严格的执行劳动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而小厂情况就糟糕的多,工作时间很不稳定,经常是有定单了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没了定单就放长假,员工的合法权益常是不能得到保障了。想进我们厂这样大厂的人多了,这精工招工条件也就相应开的很高。在民工村里,一些不附和条件又想进我们厂的人,便想走江小宛的路子,可他们苦于跟江小宛搭不上话,而江小宛在民工村里给人感觉是个高高在上不好接近的白领,这些人便托金玉慧来为他们牵线搭桥,来引荐江小宛。
这天下班回村,金玉慧又要引荐人给江小宛面试,江小宛对金玉慧的做法很是反感,她提醒金玉慧别管这闲事儿:“玉慧姐,你应该清楚,凡是托咱们的人,准是达不到条件的,不答应他们吧,得罪了他们;答应吧,领导那儿又不好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