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铸造企业的工人分工比较细,离熔炼炉最近是熔炼组、成型组、修模组的工人。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在夏天,在上七百二十度的熔炼炉旁边工作会是怎么样情景。而且一到夏天,金属液在模具中冷却起来会很慢的。而冷却通常只是用凉水进行,而凉水会被高温铸件变成开水,成型组的工人经常被开水烫伤,按照行业潜规则,轻微烫伤还不能算成工伤,还得继续工作。(轻微烫伤是指开水溅在身上烫了一个黄豆大的血泡。)这还不算最苦的,熔炼组的工人还得用特制的金属器具,将熔炼池中的杂质掏出来。这个时候人与上七百二十度熔炼池的距离不会超过一米。
在高温下作业,车间里能用的降温设备只有鼓风机。车间里除了高温以外,噪音还非常巨大。熔炼炉助燃所使用的鼓风设备发出的声音和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十分的尖厉刺耳。
楼主以在后来有幸在铸造车间工作过,并且干过最苦熔炼组的工作。后来我还亲身体验过的另一种制造业的工作,压铸工作。
压铸是靠压铸机来完成的。是靠压铸机利用高压强制将金属熔液压入形状复杂的金属模内的一种精密铸造法。
以上说的工艺,大家可能没有看懂,没看懂没关系。只要知道两点就够了。第一,压铸机里也有个小熔炼炉,熔炼炉的温度最高可达910-940℃,这是硅黄铜的熔点。我工作压铸机的温度是最低的,只有420-440℃,这是锌合金熔化温度;第二,压铸机在压铸时冲击力很大,超过子丨弹丨的冲击力,一但出现危险甚至会危及生命。
我在压铸厂的车间做压铸操作工只有四十来天,不过这可是天最热的四十多天,是从七月中旬到八月底。
干完这四十来天后,我胳膊上全是伤疤。这些伤疤全是烫伤,大部分是被铸件烫的,铸件的温度在两百度左右;还有一部分是被熔炼池中飞溅出的锌合金水烫的,锌合金的熔点是420-440℃。
在这四十来天里,我几乎每天都会被烫伤,车间里其他工人也是如此。如果早晨刚来上班时被烫伤那就算你运气好,若临下班时被烫伤,那你晚上就睡不着觉了。这些烫伤因为只有黄豆大,所以都不能算工伤,被烫伤后还得继续工作,工人没有权力以此为借口请病假,企业也不会给任何赔偿。
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企业的老板心太黑。其实这已经不是某个老板的个人行为了。铸造这一行里,确实像李凤巧说的那样,工人被轻微烫伤是常有的事儿,一到了夏天轻微烫伤就更是难以避免了,尤其是对缺乏经验的新人,轻微烫伤可以说是这一行的必修课。要是轻微的烫伤都得算成工伤的话,老板的工作就只能是天天赔偿了。那铸造型企业就只有关门了。
这一节不喜欢看的人也可以跳过不看:
铸造业的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其实还算不上是最艰苦的,更算不上对身体损害最大的工作岗位。
还有中国的冶金业的生产一线的工作岗位也同样艰苦,甚至其辛苦程度还超过了铸造业。如果中国不要血汗工厂的话,中国是不是应该把铸造业企业和冶金业都关闭。是不是应该把首钢、宝钢、鞍钢等大型国企关闭,是不是该把所有像炼钢、炼铝、炼锡等冶金类企业都关闭?
别说中国不可能把像首钢、宝钢、鞍钢这类国家重点扶持大型国企以及其他冶金类企业关闭,就连关闭民营的铸造业小企业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的铸造业对中国的整体经济影响巨大。
据我查的相关资料的介绍,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铸造业第一大国,中国生产铸件达2242万t,全球排名第一,而且产量还在逐年增加,今年比上一年增长23.6%。我国铸造产品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约占1%左右。最近几年,铸件出口贸易还在逐年的增长。我国铸造厂点多达2万多个,铸造行业从业人员达120万之多。“长三角”地区的铸件产量占全国的1/3。
大家可不要以为关闭铸造业的企业,仅会造成120万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失业,铸造业一但没有了,将会影响到许多行业。因为铸造业是很多工业产品的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很多金属材料的工业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铸造。
金属类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第一道工序将金属熔化,铸造成铸件;第二工序是加工,是将铸件经过车床及铣床等设备的加工,制成产品的雏形;第三道工序是进行表面处理。也就是对加工后的产品雏形进行抛光、或喷漆、或电镀等等工序。第四道工序是包装。
假如铸造业企业被关闭,那么它的下一道工序的企业,机加工企业,以及对产品表面进行处理的抛光厂、涂装厂、电镀厂,还有包装材料厂等等厂都会因为没有生产原料而倒闭。而铸造业的上线,为铸造企业生产模具的模具厂,因产品无处可卖,也会倒闭。这么多企业倒闭,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该有多大。
铸造业一但关闭,垮掉的会是整个中国的制造业。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将不复存在。
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中国获得经济腾飞并不需要全民努力,只需要三点五亿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付出牺牲国家就足以富足了。而中国还有一部分人,主要是城市人,就可以活得像西方人一样安逸。可往往这一类城市人,却总觉得自己生活在苦难这中,顿不顿就觉得工作压力太大,生活压力太大,活的太累。其实归根结蒂是想要的太多了,欲望太多了。你不追逐金钱,那儿会有金钱带给你的压力;你不追逐权力那儿有权力给你带来的压力;你不追逐名誉那儿有名誉给你带来的压力。
这一节不喜欢看的人也可以跳过不看:
铸造业还不是最苦的行业,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比铸造业还辛苦,即使在我们厂最苦的车间也不是铸造车间。也就是说整个制造业产业里有相当多的工种是很艰苦的。那么中国制造业企业里还有没有好的企业呢。这个倒是有的,而且它还不是外资企业,就是合资企业的。这企业便是———富士康。
大家看到富士康的名字可能会很失望,近些年富士康可尽是负面新闻,根本不能代表中国制造业的形象。不过富士康是目前中国出口额最多的企业,而且在中国已经连续九年出口额排名第一。2011年,富士康进出口总额达2147亿美元,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近6%。富士康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也已经上升到了52位。
富士康名声虽然不好,但在中国,可不是随便那个农民工就能进入富士康打工的,就像不是随便那个高考生就能考入北大、清华一样,农民工能进入富士康工作,那绝对是种荣耀。
为什么农民工愿意进富士康,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富士康一线工人的收入是同行业里最高的;第二,富士康严格执行劳动法;第三,有在富士康工作经历的人,比较好找工作。
很多爱心人士大骂富士康是血汗工厂,批评富士康的人,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体罚员工;二是工作时间过长。还有记者暗访了富士康。发现富士康的工人要站着工作一天,并为此感叹:富士康好不人道,好残忍。网上更是有人鼓动民众把富士康赶出中国大陆,并说中国不要这种血汗工厂。至于体罚工人,据我对工人的了解,工人硬可受体罚,也不愿意被罚款,尽管罚款的方式比较文明。
如果富士康是血汗工厂,那么咱们中国的其他工厂,又会是什么样的工厂。
中国的其他工厂的工人的工作如果和富士康一样辛苦,或者比富士康还辛苦,中国的工厂不都成了血汗工厂了中吗?中国的经济腾飞,不就成了建立在农民工的血汗之上了吗?
虽然郑宏途受了李凤巧及张淑芬的一番训导,但对铸造车间的那桩工伤事故还是念念不忘。而对于劳工协议,郑宏途就更是有抵触情绪了。其实不光是郑宏途,即使是办公室人员,私下里也都是有抵触情绪的,但大家却又不愿公开向领导提出自己意见,郑宏途对这种逆来顺受的心理应该是很深恶痛绝。郑宏途搞不明白:难道人在工厂里工作的久了,见得多了,思想情感就会麻木不仁了吗?郑宏途觉得:本部门里的小叶还只是个新人,她应该还没有达到李凤巧、张淑芬所说的见过大世面的程度,他应该与她的共同语言能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