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李凤巧的语气中明显带有怨气,我们部门里的人都觉得这工作是为她李凤巧做的,可李凤巧不但不对大家感恩戴德,反而埋怨大家,大家自然心里很不爽。张淑芬不失时机地将了李凤巧:“小李呀,要论起给人做思想工作,咱们部门里就属你这方面能力最强了。现在呀,也就是那个陈田骏在跟咱们做对,你要是能把他搞定了,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再一个,咱们部门里的年轻人呀,也好跟你好几手,提升提升能力嘛。”

张淑芬这一起头,我们部门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都说就看她李凤巧能不能拿下陈田骏的了。李凤巧这下没法推辞了,也只能谦虚几句,然后接受了这个挑战。

楼主立时觉得有一场好戏可看了。这个陈田骏自然是不好对付的。不过以楼主对陈田骏了解,其实这个人品质并不坏,他是当兵的出身,而且是在西藏那种很苦的地方当过兵,并且历任副班长、班长,曾经获得过部队的表彰,并且还是个共产党员。陈田骏虽然在部队里很优秀,但是他在部队除了受过一些军队正统思想教育,什么技术也没有学到,到了企业也就只能做既艰苦,又没有技术含量的铸造车间的熔炼工作了。陈田骏为人很仗义,好管工友的闲事,好为他人的事儿打抱不平,因为这一点,他在铸造车间的威望很高。

估计李凤巧心里很是清楚:这次跟陈田骏谈话的成败可关系到她李凤巧在人事行政部的声望地位。我想面对陈田骏时,李凤巧心理压力一定是很大的,她应该知道,她身后有很多同事在瞄着她呢:真是每一次努力的成败,都决定着是给自己的声誉地位加分还是减分。

李凤巧当然是知道知己知彼的道理的,在跟陈田骏谈话前,她事先做了功课,仔细研究的陈田骏的人事档案。

陈田骏的对待李凤巧,跟对待我们部门其他人的态度一样,还是那一付很不合作的态度,他很明确地表示说:“要谈签字的事儿,那我就没什么话好跟你讲的。”

“那好,咱们就不谈这个。”李凤巧和蔼可亲地说:“那咱们就随便聊聊天吧。噢,对了,陈田骏,你是在西藏当过兵吧,那就聊聊你们部队的事情吧,其实我对西藏挺感兴趣的,你给我讲讲你以前在部队的事儿好吗?”

陈田骏当然清楚,李凤巧这是没话找话,想跟他套近乎呢,他便不理李凤巧的话茬,说没兴趣谈过去的事儿。李凤巧却很有耐心,她凭自己对西藏有限的了解,对陈田骏聊了一通对西藏地区风土人情的看法。陈田骏这一下中了李凤巧的计,遇到李凤巧说的不对的地方,他就忍不住订正一下李凤巧的谬误。渐渐地陈田骏的话匣子被打开了,他不由自主跟李凤巧谈起了在部队时的一些工作生活的经历。

通过跟陈田骏看似不经意的闲聊,李凤巧应该能把陈田骏的个性、特长、弱点等掌握了个大概了,接下来李凤巧对陈田骏说的话就很有针对性了:“陈田骏,你是当过兵的人,你该晓得军队可是比企业管理还要严格,那么军队是不是已经侵犯了你们当兵的个人权益了,你们当兵是不是应该去抗拒军纪呢?”

陈田骏答道:“那怎么能一样呢,部队那是保卫边疆,纪律不能不严。可是现在是在打工呀,两码事嘛。”

李凤巧开导陈田骏说:“你过去当兵保卫边疆,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很光荣。那么你今天在企业打工做的事情就没有意义了吗,就只是为了混碗饭吃吗?陈田骏,你晓得吗,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这些外汇从那里来的呢,是从工业产品出口赚来的,也就是像我们这样的工厂创造出来的,你该晓得,我们厂的产品全部都是出口到国外去的。可是我们跟外国大客户做生意不是那么容易的,要重合同,要绝对的守信用,为了保障生产,保障按期交货,我们的企业管理上就不能不严,一些职工的利益就难免会受到损伤。你是从部队出来的人,还是个党员,过去当兵可以不计较个人得失,舍小我,为大我,现在做经济建设的工作,你怎么就把个人利益看的那么重了。”

李凤巧这一番话说的,恰中陈田骏的要害,陈田骏的气势一下减了大半,他只剩下勉强抵抗了:“就算是你说的那样,可是你们也不能搞限期签字那一套吧,这不就是强制执行嘛,这不就是不尊重职工的权益嘛。”

“是,按理说是应该给职工讨论的时间。可是我们毕竟是个大厂,人多呀,如果真让职工讨论下去,可能就会讨论的没完没了,很多工作都会因此耽误。你也看到了,我们工作也是很辛苦的,而且我们今天可能要加班到半夜十二点以后。如果真像你说的我们是搞强制执行,那又何必要让你们签字呢,你们不签字也一样能执行呀,我们又何苦要加班到半夜十二点以后。”

李凤巧的话中带有一些述苦意味,陈田骏这号人是属于那种吃软不吃硬的类型,他最受不了女人述苦了,他心肠一下就软了,气势更是半点无存。

李凤巧看得出,陈田骏已经动摇了,他现在只是想最后在维护一下男子汉的面子,才不肯马上屈服的。李凤巧站起身,倒了杯水递陈田骏:“陈田骏呀,我们其实都是一样的人,都是打工的,打工人是不会骗打工人的,你应该相信我。”李凤巧这样做,算是给足了陈田骏需要的面子了。

陈田骏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说:“好,我相信你,那我就签字。”

“真是谢谢你了,你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李凤巧接着说:“希望你能多开导开导你的那些同事,我想他们也应该都是些明事理的人。”

陈田骏这一签字,大部分的工人也就跟风在劳工协议上签字了。这铸造车间工人就是这样,他们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相当多的人遇事没有主见,这类人往往从众心理很强,看着他们平常比较看得起的人都签字了,很多人也就跟风签了。

李凤巧抓住铸造车间工人的这个特点,铸造车间换了中班以后,李凤巧用同样的重点突破的办法,先谈通了在工人中威望高的人,让他们带头签字,这接下来的说服工作做起来就势如破竹了,上中班的工人也绝大部分签了字。李凤巧这才长松了一口气,心想铸造车间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工人被搞定了,再辛苦一下,加五六个小时的班,拿下夜班那三分之一人应该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正经工作,去沿海谋生的苦逼历程》小说在线阅读_第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四海归心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正经工作,去沿海谋生的苦逼历程第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