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朱元璋亲率大军,带着刘伯温一起,以徐达为先锋元帅,进攻被陈友谅夺去的安庆,留常遇春镇守应天。

作为一名嗜打仗如命的将领,常遇春当然是不愿意留守的,但没办法,领导发话了,应天是大本营,不得有失,如有闪失,人头落地,常遇春向来忠于朱元璋,对于他的命令从不敢说半个“不”字,所以只好乖乖留下来镇守城池。

朱元璋乘坐“龙骧”号旗舰走了,沿江而上。

鉴于陈友谅原来的战舰不吉利,朱元璋效仿陈友谅的战舰,专门命人打造了这艘巨无霸的战舰。

过去陈友谅有“航空母舰”,朱元璋只有破烂的渔船,只能看着陈友谅干瞪眼,如今他也有了,自然是要好好折腾一番的,万万不能输给了陈友谅,被他看扁了。

人虽然穷,但面子还是要的,就好比今天,别人开着宝马,你骑着一辆破自行车,不用比速度,光体积和规模都不在一个档次上。

朱元璋是一个要面子的人,尤其是被陈友谅看不起这么多年,更是要扬眉吐气一把才行。

于是,朱元璋让工匠将战舰以铁甲包装全身,并刷上五彩油漆,不仅结实,而且美观,相当拉风。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让人在船头竖起大旗,上书“吊民伐罪,纳顺招降”八个大字,战舰上士兵列队整齐,武器闪闪发光,在烈日的照耀下非常刺眼。

整个舰队和军队相当威严、威风,一遇上顺风,旌旗招展,看上去就像王者之师,震慑力十足。

徐达徐大先锋在前面引路,沿途的敌军远远望见这架势,啥也不要了,保命要紧,纷纷跑路。这么一路逆江而上,都没怎么打,已经拿下不少地方,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船果然是大的好,光摆出去试航一下都能吓人。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无论在他当时所处的冷兵器时代,还是后来的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第一战斗力。

不知道不要紧,只要拥有了技术就可以,毕竟掌握了技术就掌握了pk的硬件资本。

陈友谅给了朱元璋这么先进的技术,估计早就气得半死,但没办法,发明家总是造福别人的。

如今朱元璋就带着他赠送的福利来问候他。

由于一路进展得实在太过顺利,很快,徐达就率军抵达了安庆城下,并马上发动陆军对城池实施了包围,同时等朱元璋后续部队的到达。

然而,让徐达没有想到的是,镇守安庆城的陈友谅守军眼见朱元璋大军来袭,居然坚守不战,摆明了不跟你玩的意思。

徐达一看,敌人太不配合,实在是大大的狡猾。

然而,安庆城实在太坚实,硬攻的话伤亡会很惨重,一时半会儿难以攻下来。

这一次轮到徐达怒了,娘的,你坚壁清野是吧?那我就给你把城池周围都给你清空,让你这座城变成一座死城,看你还能守到什么时候!

于是,徐达就让小股兵力每天发动佯攻,让安庆守军不会觉察出有什么异样,同时派冯国胜、张志雄、廖永安偷偷率水军去偷袭安庆水寨,给他们来个“声东击西”计。

事情很快就有了进展——安庆水寨被攻破,敌军几百条战船要么被击沉,要么被缴获,损失不可不谓惨重。

朱元璋到了之后,听徐达报告这些军情,相当高兴,相当欣慰。

在他看来,安庆水寨已破,安庆就是死城一座,撑不了两天,于是,他没跟刘伯温商量就自己下了一道命令,让徐达全力攻城,务必将城池拿下!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安庆守军撑住了,而且摆明了不止能撑两天,甚至撑个二十天、几十天都不是问题。

敌人太顽固,太可恨,不把他们击败,脸面何存?陈友谅的其他地盘还怎么打?

朱元璋恼羞成怒,让刘伯温前去协助徐达作战,好早点将安庆拿下。

刘伯温一直跟在朱元璋身边,他看得很明白,这个时候的朱元璋相当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因为前面还有很多陈友谅的地盘在等着他,他不想在这里耗费太多时间。

然而,刘伯温这次没有劝阻他。因为他知道,有时候人还是要吃点亏才好,不然不能清醒。

于是,他奉命去了徐达那里。他相信,通过他能给朱元璋一个台阶下。

攻城池是领导下的令,死伤惨重就是后果,事实证明,领导的这一决策是错误的,他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才造成了现在这个局面。

但领导是不能有错的,不会有错的。领导如果在干一件事情之前跟你商量怎么做,你可以建议他怎么做,成与不成那都是你的事儿,但他如果没跟你商量怎么做,自己做了决定,后来证明他错了,你也不能告诉他:你错了,这都是不跟我商量的结果。

如果你这样说,恭喜你可以回家种红薯了。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知道领导永远是对的,不可能有错,尤其是一向英明的朱元璋,更不可能承认自己有错。

所以,必须想个折中的办法,让他接受目前这个结果,并且改变决策。

既然朱元璋派他去徐达那里,刘伯温相信以自己对徐达的了解和徐达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通过他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见到徐达,刘伯温就觉得朱元璋这次带徐达来是对的:徐达好说话,不像常遇春暴躁易怒,半句话不对他胃口,他就会卷起袖子给你松松骨头。

徐达问刘伯温有何破城良策,刘伯温也不跟他兜圈子绕弯子,时间紧,任务重,直接对他分析了面前的局势:

安庆城易守难攻,不是三两天能攻下来的,我军要想攻下来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当然,最后肯定是能攻下的,但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得不偿失,划不来。

徐达听出来了,刘伯温的意思是不要耗在这里。徐达告诉他,其实自己也不想强攻,毕竟军命难违,没办法。

刘伯温一听,好了,要的就是你这句话。你不愿意,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刘伯温告诉他,刚才所说的不能耗在这里的原因只是表面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徐达越听越来劲,军师考虑的就是不一样,赶紧问刘伯温是什么。

刘伯温一看徐达已经上了“钩”,断定合作必成,于是对他抛出了最重要的答案:

此次西征陈友谅,最终目的是江州,强攻安庆城费时费力不说,搞不好还会招来陈友谅的援军,到时我们就会遭遇水陆两路夹攻,陷入不利局面。而且,张士诚明知我军西征却一直按兵不动,如果见到我们被安庆城拖住,应天又空虚,极有可能趁火打劫,发动偷袭。这样的话,我们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局面,犯了兵法大忌,离败也就不远了。

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华胥公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