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常遇春的杀戮

三千人投降遇到常遇春,简直是遇到了阎王,纯碎死路一条。

当朱元璋的军令传到徐达和常遇春军中时,已经晚了一步——常遇春杀了其中两千七百人,只留下了三百人,算是大发慈悲。

这一数据用百分比来说明,就是:三千人被杀了百分之九十,只留下百分之十。

此数据还说明一个事实:常遇春是一个杀人狂魔!

同样身为名将,常遇春与徐达最大的不同是,常遇春好勇斗狠、冲动嗜杀、凶残至极,而徐达隐忍克制、沉稳持重、忠厚仁慈。

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就像一只猛虎,必须有一条锁链套住它。否则,它就会失去控制,疯狂地咬人、吃人,那将会相当恐怖。

所以必须给他套一条链子,这条链子,朱元璋自己不在他身边,没法套,所以只能委托给别人——徐达。

所以一直以来,虽然朱元璋知道他们都很能打仗,但他每次都让徐达当主帅,常遇春当副帅。

朱元璋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常遇春受到上级限制,不能为所欲为。

常遇春当然不明白其中的玄妙,但既然最高领导这么安排,也只好听命。

事实上,身为主帅的徐达也阻止过常遇春,告诉他自古不杀降,应当将俘虏全部释放。如果一定要杀,也要先向吴国公请示,等吴国公批准同意了才能执行。

但常遇春此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联想到前不久攻打杭州失利,满肚子怒火正无处发,这一回打了胜仗,正好可以泄愤。于是将所有对张士诚的愤怒都转移到了陈友谅身上:反正都是领导朱元璋的敌人,杀谁不是杀。因此,他不但对徐达的告诫不以为然,还反对这么做,理由是放了他们就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必须斩草除根。

这个理由跟李善长主张的简直如出一辙,都够狠够彻底,但造成的负面后果也是相当大的——民心。

要知道,战乱年头,大家都吃不饱饭,参军打仗无非就是为了混口饭吃,吃了饭就要为他们卖命打仗,无可厚非。你不让人在你的敌人家吃,将他们俘虏过来,也没问题。但只要你给饭吃,他们也都是明白事理的人,也会为你卖命:去哪家不是讨口饭吃,在哪家干活不是干活,都一样。既然这批人已经投降你了,就是你的人,你还杀他们,这就很不厚道了。俘虏也是人,也都有家属亲戚,也都有街坊邻居,杀了他们事小,让群众寒心事大。

但常遇春不会想这么多,一个字,杀!统统杀掉!免得给敌人留下帮凶。

老实说,常遇春这是不自信不成熟的表现。既然你够猛,够牛,区区三千人,就算他们以后见了老东家陈友谅全部反水倒戈,你也照样能把他们干掉。

然而,就在徐达向朱元璋紧急报告常遇春不听劝阻要杀俘的信发出后,常遇春就迫不及待地挥下了他的屠刀,大开杀戒。当朱元璋的军令下达之时,俘虏已经被他杀掉两千七百人,剩三百人。

徐达对常遇春杀俘的举动十分痛心,但常遇春是朱元璋的爱将,拿他没办法,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令将这三百人全部释放。

常遇春对徐达这么做很不满,就此暗暗跟他结下了梁子。

一直以来,常遇春都不相信“杀降不祥”。在他看来,那只不过是迷信,完全没有值得相信的价值。

是的,他不相信这些“迷信”,不相信报应。他可能听说过以下这些历史事实,但他绝不会相信每一件事里面存在的内在联系:白起杀降,被范雎拿来当作借口进谗,被秦王以有损秦国仁义之名赐死。项羽杀降,三秦民心尽失,后来失去天下,身首异处。

你如果对他说这些,常遇春一定会认为你是在扯淡。

常遇春很自信,自己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连领导朱元璋都会理解他,赞成他。

朱元璋得知常遇春杀俘后,只能长叹一口气。毕竟事已至此,追究他也是多余。况且他刚打了胜仗,总不能降他的职,打他一顿,所以只好作罢。

刘伯温明白朱元璋的想法,也知道常遇春在朱元璋心里的地位,因此也不打算主张惩罚常遇春,因为他很清楚,建议也没用,反倒会惹朱元璋不高兴,而且还会让常遇春记恨他,这样做不值得。

但他知道有一点,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常大将军虽然骁勇,但他嗜杀成性,做人太绝,迟早会出问题的。

一切,都像是上天冥冥之中注定的。

数年之后,常遇春绝不会想到,自己如何会落得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下场——事实上,他连意想不到都来不及。

但那是数年之后,不是现在,上天并没急着现在就要收他。因为现在他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仗要打。

因为,陈友谅又要来了。

陈友谅大喊一声:“我陈老三又回来了!”

他要复仇。

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华胥公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天机的真相:刘伯温的神奇预言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