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在中国体制内,怎么样才叫有发展,这么样才叫成功呢,很多朋友其实稀里糊涂考进来,稀里糊涂干下去,稀里糊涂抱怨,稀里糊涂辞职。

中国目前有多少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我也不知道,基本是笔糊涂账,根据官方数据大概财政供养人员为30比1,中国现在接近14亿人口,也就是说,体制内人员大约4000万人。你在体制内,不管是军队、政府、事业、还是国企高层都加起来,如果你要进入顶层,你的对手就是这么多。中国目前副国级领导有多少,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两院、人大、政协、军队,加起来不超过100人。你若以此为目标,认为这才是发展到位,你要成为40万中出一个人的佼佼者,自己想想,你有如此优秀和运气吗。

至于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科级的数量,就更是一笔糊涂账了,现在网上数字很多,但感觉都不大靠谱,不过好在楼主是个比较无聊的人,没事的时候自己还真用心算了算。

省部级干部一个省应该在三十到四十人,全国三十四个,共1200人左右,加上中央部委,人大政协,军队、国企,在职的应该在三千人左右。也就是说,你要是想干到省部级,要成为万分之一的精英。

地厅级有多少呢,我也粗略算过,连地方带中央,大概地厅级是省部级的五十倍,也就是说,全国大约十五万地厅级干部,4000万体制内,十五万地厅级,你成为地厅级,还要在将近300人中脱颖而出。处级干部大约100万,成为处级干部,4000万中平均40人出一个,那么你就要成为40人中胜利的一个,你做得到吗。

以上说了那么多,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不管在哪里能够提上去的都是少数人,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无法成为哪怕是个处级领导的。相信帖子里的朋友每一个人入职的时候都不会把处级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大家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考入体制内,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是竞争对手中的佼佼者,是有远大抱负和志向的人,心怀憧憬,壮志激昂,可能都会认为自己至少是干个市长的料,可你想过没有,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诸位到退休都干不上个副县处级。你现在还会认为提不上去不正常吗,事实就是,提上去的人才不正常,一辈子干到底才是个科级的人才正常。

不怕大家笑话,楼主干这行开始也胸怀壮志,是以总理为目标的。十多年过去了,楼主也现实了许多,目标降到副总理了。:)

此君写的甚好,转一下让大家看到。

诗人猫的话发在天涯会被猛拍是难免的,因为很多人是站在社会金字塔内来看这篇文章的,视野难免会偏斜。社会中的人群按照天资禀赋、教育学历、能力才华和能获得的资源去分类,本就是个金字塔型。公务员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是整个金字塔中的中等偏高,而公务员所获得的福利待遇确实是中等偏下。所以诗人猫对待遇有所抱怨也是自然的,但为何这么多的人会来拍砖?

有很多猛拍诗人猫的人论据之一就是——公务员抱怨,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去考?那么多的人想进?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是想进的人是多,但是要看是什么样的人想进。金字塔型的社会人群中,哪些层级的人多,不言而喻,对这些层级的人来说,受到专业、学历、能力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能够得到中等偏下的稳定收入就觉得满足了,他们自然会拼命考公务员。这并不能说明公务员在整个社会中有多好,只能说明对他们个体来说,找不到比公务员更好的位置而已。而另一类想当公务员的人,确是受到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影响,希望直接服务于公共事业,并将此作为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对这群人来说,只要待遇不是过去下去,那他们更重视的是“兼济天下”的精神追求。这两类人都有,但都不能说明公务员待遇有多好,前者是公务员只是个体的最优选择,后者是待遇问题在他们的选择中次序是靠后的。

泛泛的去说,怕没有说服力,就举我身边的例子吧,我的研究生宿舍有四个人,毕业时一人拿到商务部的offer,拒绝了,去了建行总行,一人拿到人行总行的面试资格,放弃了,去了摩根大通,而我和另一个同学,更是都没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们班最终只有一个热衷公共事务的男同学选择了部委,在他政审的当天,宿舍的其他三个同学被请去跟部委来政审的人来,来人问,“你们为什么没报公务员?”答曰:“公务员?不考虑!”。在同学校友朋友圈子里里,外企、国企、高校、公务员都有,但没有谁认为公务员在当中有多好,确实只是个中等(部委)、甚至中等偏下(地方)的选择而已。在聚会的时候,公务员同学更是因为收入低而成为受到照顾的对象,基本不让他们买单,如果真是轮到买单了,关系好的朋友一般都会问一句,“有没有问题?”

估计来拍砖的看官们看到此处说可能会说,“切~~公务员那点工作中学生都能干,不给他们最低工资就不错了,他们凭什么抱怨待遇差?”那好啊,就请中学生来做做全国的经济形势分析,来搞搞金融监管,来答答人大政协的各种提案,来撰写各领域的法律条文,来组织那么大规模的救灾和重建,来在中国各方面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制订出台各种制度、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我感觉在网上,说出公务员工作中学生都能干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诗人猫这类的公务员,而且没有在自己的单位担任过任何管理职务,所以他们不知道管理包括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工作量有多少,他们更不明白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复杂、繁重更甚于个体经济领域,否则绝不会说出这么轻率的话。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稍微不那么冲动,就应该明白,目前中国的社会管理领域还有太多的事需要改善、需要推进,甚至需要变革,那谁来做这些事呢?我相信理智的人都会意识到,中国要进步,需要一大批愿意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且有能力做好公共事务管理的公务员,中国需要有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进入并留在公务员队伍里的体制机制。当然,这种体制机制不仅仅是收入问题,可是从天涯这呈现出的态势是——对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水平,大家有很高的要求,可是对于提供这些公务事务管理的人员待遇,大家又认为应该是很低的水准。在市场经济中要素自由流转的情况下,大家认为这样高低相悖的失衡状况可能出现吗?[color=#ff0000]至少在北京我敢说,在现在的公务员待遇水平下,发改、财政、一行三会,这样的经济部委,别看报名的人多,其实他们很难招得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家可以做个假设,如果北清二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以收入来抉择职业,那么最优秀、最聪明、最上进的一群人肯定是会进入各大外资企业,而相反最平庸、最保守的那几个人则只好选择去各经济部委,当这两拨人在工作中交锋时,你们认为后面这些相对差一些、笨一些的人能占据主动,保护中国利益短期不受损失,且构筑出长期战略优势吗?长期以往,受到损失的恐怕也包括拍砖的各位吧。上述假设是绝对的,但是可以反映出一些不理智的、凡公务员都反的人士所持的高低悖论之荒谬和误国!

公务员自身谈一谈体制内外收入差异》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红尘万丈向李学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公务员自身谈一谈体制内外收入差异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