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沈:“我想,这大概是由于我更愿意在不朽的意义上思考、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成功的缘故。在这点上,我与我从前的老板(一个开电器卖场的人)刚好相反,他总是在思考‘这批货能赚多少钱?’,结果,到了他不能再赚的时候,事业就走到了头。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问自己:‘一时的赚法能解决长久的问题吗?’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便思考起了‘不朽’的意义,并渐渐认识到,假如一个商人在赚取金钱的同时不能赚取时间,他的事业肯定走不远,破产或关门是早晚的事。再后来我有了自己做老板的念头,首先想到的是要赚取时间,在别人活一辈子的地方,活出几辈子来。

“事实上,人也只有在利用了几辈子时间后,才能赚到足够多的钱。因此,在这里,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就特重要。”

记:“就像对一本‘说明书’的认识——它本来只有一种用途,您却让它具有了其他(或更多的)用途。”

沈:“是啊!单独就一本说明书来看,它甚至是无甚用途,可就我的情况而言,差不多就是事业全部。在‘说明书’对他人的无用与对我的有用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凡角度。但我必须声明,事情绝不像人们传说的那么有趣,相反,枯燥无比。我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才在几乎撂荒了的知识基础上,把一本本说明书改编成了一本本维修教材,从而在一个更加有用的地方,闯出一片新天地。

“惟一的不同在于,这件事太过简单,让我可以据此无限复制,却又少有他人察觉。我认为,这就是它的不朽之处。”

记:“是啊,只要有学生,教材可以一版一版地印,学校可以一所一所地开,一切都可以重复使用,甚至……”

沈:“连赚钱的方式也一模一样?对吗?”

记:“对。但……它们仍旧是不同的啊!”

沈:“你能说出不一样来,还真让我高兴。我所做的一切的确是个长着眼睛就能看的事情,却不是个长着脑袋就能想的事业。就像‘说明书’对‘教材’,这种转换本身是一场飞跃,人必须跳出先前窠臼,才能见到这个东西。只是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我们看到了什么,而是想到了什么、怎样去想。最终,认识的不同,导致了思维空间的不同,以至在根本上导致了生活方式的不同。

“在这方面,我个人的直觉是,遇事想得太浅不好,想得太深也不对,惟有想得不朽时,才能品悟通达的滋味。否则,你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会忽然间变的乏人问津,竟然让一个被迫出售这种东西的人会不计成本地甩掉它们。这正是一个人作为商人需要反复学习的地方。

“总之,在我看来,凡是能够简单到自我复制的事业,就是可以赚取未来的事业,作为一种依托,必定是长长久久的事业。在此,人理应学会给未来以时间,而不仅仅是向着它争分夺秒。

“相反,一味追求成功的人,将不能从中解套。”

记:“我总结您的话,正好是人生的三道坎儿。第一道坎儿:学会想问题。第二道坎儿:学会独立地想问题。第三道坎儿:学会不朽地想问题。”

十五、从钱眼儿里看钱,只能看见小钱

(人物:韩耀成,39岁,广州人,硕士学历,房地产开发商。)

韩:“一个人从钱眼儿里看钱,只能看见小钱,想要发财,就得转移视线。在这方面,人可以跟着钱走,却不能盯着钱看。

“思想因对立而深刻,因变化而和谐,这使得大智慧的产生经常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相反,单向的思维总是欠缺的、残疾的。

“那么,一个被蒙上了眼睛的人将如何找到隧道出口?他得调动身体的其他感官。他得和一向习惯于用眼睛感知方向的思想斗争。在漆黑中,蒙不蒙眼睛是一样的,此时仍要依靠眼睛的话,就上了眼睛的当。

“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人依靠于眼睛的情况必有光亮条件,光亮不存在,视觉也不存在,一厢情愿以为它存在,就会迷失。”

十六、凡事得于近必失于远

(人物:扬一玫,女性,40岁,天津人,大本学历,景观设计公司董事长。)

扬:“我们这个新兴行业的迷人之处在于,有可能给客户带来额外收益,风险在于这种收益不能确定,其不可缺少的重要性同时与某种无关紧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便是景观设计。它的商业价值总是出人意料,或者超过预期,或者低于预期。”

记:“就如同一件工具,关键看怎么利用?”

扬:“你说得对。然而差别在于,它只是一种辅助性工具,相对于人们更为关心的实际目标而言,充其量是一件附属品。尤其是在毫不费力就能赚到大钱的时候,‘景观设计’的营生甚至会使人误解你工作的性质。那时,开发商会明确指出,你所做的一切只能徒劳地增加他的成本,而不是帮他挣到现金。后来当我也不得不尝试着这样看问题时,才认识到了这种处境的自相矛盾——尽管有可能给客户带来巨大利益,可是作为商人(在我们必须赚取他人利益的地方),仍旧鲜有说服力。

“作为开创中国景观设计先河的公司之一,我们由此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这里,我能告诉你的最有用的经验是,当你不得不依靠他人才能生存时,就既不要开拓市场,也不要成为真正的商人,二者都是貌似正确的方式,却在实践中经不起推敲。”

记:“这话让我既明白又糊涂!”

扬:“本来就是这个道理么,你不是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嘛。”

记:“那您初期的业务呢?”

扬:“差不多都是些公益事业。我们为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免费设计‘景观’,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总之,我正是靠着我的不赚钱才养活了自己。”

记“我明白了,然后您就利用您得到的名声赚到了更多的钱?”

扬:“是的。赚了很多钱。我从这件事上悟出一个道理:凡事得于近必失于远。”

十七、赚在“一点儿”上

(人物:朱知,35岁,北京人,大本学历,独立制片人。)

朱:“我以为,与成功的人士相比,芸芸众生的特点,就是刚刚好差了一点点,这一点儿不是别的,恰是不能成就自己的东西。”

记:“请您说得具体点儿。”

朱:“首先是思维方式,其次是生活方式,最后是定位方式——包括了价值取向,自身修养与人格特点;对一个成功者来说,无不相辅相成,对一个失败者来说,总是互为矛盾。

“所以,我敢说,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努力搭建什么的同时,也正拆着这个东西。”

记:“这对您的经营有什么启示?”

朱:“它告诉我,作为制片人,永远都不要相信差一点的东西。我赚钱,就赚在这‘一点儿’上。”

和中国商人聊天》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望京闲人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和中国商人聊天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