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有没有办法简单地教几个招,马上就能搞定的。这恐怕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如果说几句就能扭转局面,这肯定是自身有了一定的积累,只是缺个人点拨一下,但是对于积累不够的人来说,除了耐心积累,提升自己,我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江流说:“感觉这样做很危险啊!如果领导一味施加压力而不关心实质管理的提升,最后问题可能会积累,越往后走越难。”
吴静波摇头叹息说:“可不是吗?一开始施加压力还有潜力可以挖掘,到后来就像压过了头的弹簧,完全失去了弹性,施加压力一点作用都没有了。但是前期积累的问题、累计发酵的问题逐步开始暴露出来,一些管理人员还是在施加压力,这个时候就完全于事无补了。”
吴静波又和了杯茶,细细品味了一下,说:“而且由于过去的成功,很多管理人员的自信心已经极度膨胀,什么事情都必须按自己的心意来。而且大家也发现,与其累死累活地卖命做工作,还不如跟紧领导,好处更大。领导喜欢这个人了,也不管是不是业务确实需要、这个人能是不是真地行,就给个位置。结果公司做事的人也是越来越少,我们的直接员工和间接员工的比例也越来越低。大量的人都不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人,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往往工资都比做事的人高。所以,大家拼命想办法成为间接人员,工作也就越来越没有人做。但是如果看人员编制,我们又不缺人。结果最后的结果是忙的人累死,闲的人闲死。”
江流说:“前面做事不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注重从方法上保障目标的实现就失了道。现在管理人员恣意妄为,按自己的好恶分配,又失了德。没有了德,后面的仁和义很可能也没有,即便有也是小仁小义,得不了人心的。这个管理就很危险了!”
吴静波点头说:“你现在到了这个境界,已经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根源了。所以,有些领导后来发现越来越叫不动人,一开始还请客吃饭,希望拉近感情。但很快员工就发现这都是虚的,请客吃饭也没作用了。”
沈开叫了起来,说:“怎么和我在泰瑞碰到的问题一模一样啊!我原来的经理也是发现没人干活,就搞这一套,但我们谁也不鸟他!后来,他就只好悬赏,但我们还是不相信他,要求他先兑现好处,我们才肯动手。”
吴静波苦笑说:“看来大家的套路都差不多,但这种做法根本就解决不了多少问题。而且每次碰到工作困难,大家都要讨价还价,很浪费时间。所以到了后来,我们的反应越来越慢,有人总结出了很多问题,什么大企业病、什么缺乏合作精神、什么kpi考核需要改进。都没有抓到问题的核心,所以,嚷了嚷,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江流说:“是这样的,那篇文章我也看过。我觉得问题的核心还是企业的管理没有遵循师兄前面说的道、德、仁、义、礼,导致企业缺乏合理的运作机制,更没有办法通过这种机制选拔出做事能够合乎管理规律的管理人员。急功近利的工作氛围很难熏陶得出能够为公司的未来长远规划的人。感觉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吴静波无奈地苦笑了一声,说:“没有办法!中国这么多年的发展其实是粗放式发展,对管理缺乏重视的。具体到企业上面,自然也就是粗放式管理。只有当粗放式的发展走到尽头,可能大家才会关注发展的质量,那个时候可能大家才会关注管理,营造合适的企业文化吧!而且中国的管理发展也需要一个阶段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目前真正精通管理的人太少了,很多人只会夸夸其谈。这导致就算企业下决心提升管理水平,也不一定能够找到高水平的人才,即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提升管理也不一定有很显著的效果。这也在客观上制约了对管理的重视。毕竟老板做事情也是要看投入产出的。”
江流说:“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可能还不明显,但是规模越大,这个制约就越明显。我不觉得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没有价值。不过我也同意师兄的观点,现在真正精通管理的人也的确不多,提高管理投入的风险也的确比较大。而且中国现在的发展确实也像师兄说的,可能更依赖于市场的粗放式发展,还没有到提升发展质量的阶段。中伟呢?中伟那么大的规模,主要的竞争对手又大都是国外的知名企业,他们对管理提升的欲望应该是更为迫切吧?”
吴静波叹了口气,过了会儿才回答江流说:“是的,相对于很多国内的企业,中伟的确更早意识到了企业内部管理不畅的问题。但是公司一开始总是觉得发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感觉是公司最大了,这些问题自然会有办法解决。比起解决内部问题,公司对能够给公司带来增长的员工显然更为重视。很多能够取得业绩的同事都升得比较快,这种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的风气也随着这种人的不断上位和提拔而越来越强烈。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规模更大了,人也更多了,有些问题一直积累,得不到解决,部门之间怨气越来越大,部门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情况最初出现的时候,我总还抱着过去的想法,部门必须解决需求部门和客户的问题才有其价值,但是感觉问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一沾上手就甩不掉。最后把问题帮成了自己部门的问题,搞得下面的员工意见非常大。而这些事情,对员工的考评和绩效没有任何帮助。员工做起来抵触情绪很大,我也不得不让步。有些问题只能就那样让他去了,只能让那些部门指责了,就当没听见,我也没办法。”
沈开有些不解地说:“我以前公司也是这样,感觉事情越积越多,到了后来,我们谁也不敢碰,就怕沾上麻烦,也不知道怎么就搞成了这种局面?”
吴静波说:“我原来也搞不清楚为什么,后来无意中想通了,发现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你们应该也有这种经验,就是如果你一直保持清洁,感觉做清洁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平时不收拾,不维护清洁。等脏到自己受不了的程度的时候,这个时候做清洁就变成一项浩大的工程了。为什么呢?因为工作堆积了,导致了短期工作量大大增加,超出了我们的承受限度,自然觉得这个工作难以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