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静波又叹了口气说:“但是现在有不少企业过于看重制度,以为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制定岗位职责,我想应该是那些管理人员希望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每件事都有人做,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公司的问题。”
江流不禁带着嘲笑的表情哼了一声。沈开却说:“感觉这样想也没什么不行的呀?如果员工的岗位职责确实能够覆盖公司的工作还是可行的!”
江流忍不住说:“问题是你怎么能够覆盖公司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和kpi不能用来考核员工是一样的道理!工作是变化的,岗位职责在一段时间内都是静态的,还不要说有很多公司岗位职责几年都没变!”
吴静波说:“还有一点,就是谁也不能保证公司的每一个人、每一天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人有能力差异、每一天心情有差异、人总有疏忽的时候。一旦犯了错,可能就是他自身无法解决的。如果没有人帮他解决,问题就会堆积发酵。最终会变得不可收拾。”
沈开似懂非懂地看着吴静波,吴静波想了想,解释说:“你可以看看江流的做法。他去公司的时候,问题成堆,他有没有说这是计划的责任,那是仓库的责任?他有没有去单纯强调岗位职责,要求每个人只做好自己的事情?”
沈开说:“这些人要能够解决,找他来做什么呀?就是因为现有的人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公司才找他来的呀!”
吴静波点头说:“那你现在也看到了礼也有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礼只能解决基本的问题,很多复杂的、边缘的、跨部门的问题都是难以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来完成的。这些问题必须要有人站出来解决,而这些事情又很难明确规定由谁解决,必须是能够解决的人自愿出来解决。”
江流点头说:“是的。有的领导看到事情没人管就觉得是岗位职责不明确。其实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个岗位职责真能明确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
吴静波继续说:“而如果公司希望问题有人自愿出来解决就必须做好前面的道、德、仁、义这四点。做好了这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的企业文化,这些事情都会有人去解决的。否则,要靠领导去推,光是协调都累死了。”
江流也说:“如果到了一定要先明确了职责大家才做事,这个公司的管理就已经是站在悬崖边了。我们就可以看到组织中诸如仁爱、忠诚、守信等优良的品德已经是何等薄弱了。而这是将要混乱的先兆!这就是道德经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本意。”
吴静波也说:“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推动供应商改善、淘汰不合格供应商,改善工作氛围,这是公司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礼已经基本实现之后的事情。如果在刚到飞达就提出这种要求,我想各个部门一定会抵制江流的!我想孔子提倡礼乐和江流在飞达初期的做法应该有同样的考虑吧!”
江流进一步解释说:“其实管理和中医养生治病的道理很相通。人如果长时间得病导致身体虚弱多病,一般都不是马上下猛药治病,往往都不能操之过急,一般都是先温补调养,帮助病人恢复元气。这就类似治理一个混乱到了极点的公司要先让各个部门做到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恢复最基本的职能,这就是强调礼。而元气恢复到一定的程度,对药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再开药治病,后续还要锻炼身体、注意饮食起居来保持身体健康。这就有点类似道、德、仁、义的作用了。”
吴静波也不禁赞赏地说:“江流的这个比喻恰当,你比我当年强多了,现在这个年纪就已经把管理的真谛领悟得这么透彻了!”
江流笑了一下,说:“有师兄在这里,我就抛砖引玉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请师兄点评。”
江流想了想,继续解释说:“而如果一个人完全靠调养维持,就说明这个人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这就类似说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并不是否定调养的作用。只是说仅仅靠调养,是不可能有一个强健的身体的!我们不能因为调养的作用就满足于靠调养维持身体,人真的要健康还是要用对症良药、甚至还要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防病进而保持健康的体魄才是最终目的。这就类似道德经里面提倡的以道德仁义治国的道理。”
沈开说:“吴总和姐夫这么解释,我现在是知道这几个手段的层次了。但这几个手段又是怎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我还是不明白,我的感觉还是很凌乱。”
吴静波笑笑说:“小沈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让人都喘不过气来了。你别急嘛,总得让我喝口茶吧?”
吴静波喝完了杯中的茶后,把茶杯往旁边一放。说:“首先,没有道,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工作就会越来越艰难。后面的公平、宽厚什么的就都无从谈起。所以,道是第一位的。但是道也离不开德、仁、义、礼,没有他们,道就无法落实!因为所有的工作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完成的。而德、仁、义、礼正是让人积极主动完成工作的氛围和制度保障。没有这些工作氛围和制度,工作就没有办法落实,当然也无法取得效率。”
沈开想了一会儿,说:“但是德、仁、义、礼又有什么区别呢
吴静波说:“徳是公平,是公司管理的基础,公司如果失去了德,后面的仁、义、礼就完全谈不上了。公平的氛围是一个公司的基础,你们有看见过哪个公司能在员工对公司的公平完全失去了信心的情况下,还能实现良好的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