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勇出去了之后,江流又把李义新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了解到返工进展顺利之后,江流问李义新:“这次这个整流器的事情你怎么看?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的质量不良?”
李义新想了想回答说:“这次批量不良直接的原因当然是整流器耐高温偏低造成的,研发实现没有考虑到这个细节。因为我们以前是做消费品的,为了节省成本,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高。但是工业环境就恶劣得多,比如这次天祺的质量事故,首先是当地发生了罕见的高温天气,气象台预报的温度都高达四十度!而实际的现场温度更高!听我们的售后人员说估计得有五十度以上,而我们的产品又在设备内部,因为设备发热的原因,最终我们的设备的运行温度超过了六十度!这对于消费产品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们以前缺乏对工业产品应用环境的理解就吃了大亏!”
江流没有马上说话,在琢磨李义新的话的时候,李义新继续说:“所以,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没有充分地考虑这个项目的艰难,当时过于乐观了,总觉得我们公司在民用消费品领域已经有了很多设计的经验,可以把我们在民用消费品领域的经验直接移植过来,忽视了工业产品的自身特点。”
江流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公司过于乐观了?”
周一上班后,江流立即向公司提交了辞职报告。领导明显感到很意外,表示希望他留下来。公司会给他发展机会,让他要耐心等待,并提出来挽留措施。但江流觉得这些简单加薪、提升待遇的措施根本就不是自己最想得到的,自己真正需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而这恰恰是创富无法提供的。所以坚持要辞职!创富最终也只能接受江流辞职的决定。
接下来的日子,江流除了按照公司的要求进行工作的交接就是通过网上的信息了解飞达的情况,并开始考虑飞达的工作计划。
期间,张总也约江流又见了一次,把飞达公司的一些特点详细地向江流做了介绍。江流了解到飞达公司是一个集研发、销售、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电子企业。公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产品毛利率比较高,但营业额不高,去年的营业额不到两个亿。公司产品特点是“三多三少”,具体的来说就是生产批次多,批量少;新产品多,成熟产品少;供应商多,单个供应商采购金额少。
根据吴静波的建议,江流到了飞达公司之后,并没有像很多人相像的那样来个新官上任三把火。树立一个风风火火、干练有为的新领导形象。每天只四处看看,或者在自己的办公室翻阅一些文件资料。江流还从人事部要来了主要管理人员的简历,初步了解下属人员的状况。同时经常去现场了解员工的工作,了解员工工作中的问题,查看以前的一些工作记录,抽空和一些主要管理人员、基层骨干员工做一些初步的沟通。就这样,江流不温不火地度过了在飞达公司的前三天。
预料之中的问题终于出现了。第四天的下午,江流正在查阅公司的一些记录,生产计划李勇打他的手机请他到生产现场去。他感觉有些诧异,但还是到生产现场去了,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江流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已经有好几个管理人员聚集在哪里了,大家还在叽叽喳喳的议论着什么。看到江流过来了,大家陆续止住了话头。
这时李勇带着气愤的语气向江流抱怨说:“产品都快要包装了,我也向客户回复可以发货了,现在才发现这个产品面盖不行,没法发货。我们这么多管理人员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早没有发现问题?为什么总是要等到发货的时候才发现有问题?”李勇一连问了好几个为什么,显得很气愤。
江流却示意他冷静一点,然后看了一下那个感觉有问题的面板。感觉明显较为陈旧,不像是新的。
江流正要问话,制程质量主管何平赶紧辩解说:“这不能怪我们质量部。质量人员是巡检,又不是全检,不可能发现每个问题。这么明显的问题,生产部应该先发现的。即使不能判定,请我们巡检人员过来看一下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生产部张经理连忙辩解说:“其实当初投放这个面板的时候,我下面的人就感觉不对了。但我们觉得物料是仓库发的,我们只管生产,仓库发出来的应该都是良品。这事应该问仓库,这种明显不合格的物料为什么会发到产线。”
仓库的经理徐荣发大声说:“这怎么关我仓库的事情!这个物料是iqc检验合格的,我们仓库不过是照单发料,物料是否合格怎么也成了仓库的事情?”
iqc的负责人刘振辉辩解说:“iqc也是抽检的,我们又不可能每块面板都去检验。那么多物料,谁也不能保证没有不合格物料漏过去。”
一时间,大家都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好一会儿,大家才发觉江流到现在还没有说一句话,不禁停止了争吵向他看过去。
看到大家停止了争吵,江流满脸严肃,用平缓而沉重的语调说:“我很理解大家现在的心情,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好。可是目前我们很多机制都不健全,各方面的问题也特别多,在这种局面下出问题的概率自然很高。所以现阶段,我们有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是难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