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来,出口商拿到一个美元,央行就相应的印刷6、7元人民币。那么出口创汇越多,人民币发行就越多。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因为央行一边给出口商印钱,一边又通过发行央票,提高准备金等方法把印出去的钱又收回到央行了。
你不妨对照一下中国央行与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美国人抱怨美联储的资产过于膨胀,殊不知中国央行的资产比美联储大得多。而且中国银行系统的准备金不仅从绝对金额上还是从法定准备金率上都让世界所有国家相形见绌。2010年中国央行的储备金达到17万亿,是美联储的储备金的3倍。
所以,出口并没有导致货币超发。实际上2000-2007年出口高速增长期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并不高。当然,你可以质疑央行这种一手印钱给出口商,一手又把这笔钱拿回来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而且,这种笨拙的货币发行机制确实后患无穷:天量的储备金躺在央行里睡大觉,这让中国的银行还没跟国外银行竞争就已经输掉了。其次,这些钱迟早要从央行流出来的,是一种潜在的人民币贬值与通胀压力。
22日fed会议成了眼下市场关注的焦点。高盛大摩等大行都预测会推qe3。估计这一预期是造成昨天美股上涨美指下跌的主要因素。
尽管我不认为fed会推qe3,但我其实是希望qe3推出的。因为市场反弹将会给我一个增加空头仓位的机会。不知道fed会不会如我所愿?
昨天外盘的反弹除了对qe3的憧憬之外,英国卫报报道德国可能允许用欧盟救助基金esm直接购买成员国国债的消息有关。但是今天又有德国官员对此予以了否认。
我觉得,德国采取某种形式的妥协以缓解西班牙的燃眉之急是非常可能的。允许用救助基金直接买债的话,显然会稳住西班牙的形势。但即使德国同意,估计会附加资金上限。因此,这还是符合我在前贴中分析的德国“拖延时间以为退欧做准备”的策略。
fed的fomc会议结束,正如我预料的,没有推qe3,而是延长扭曲操作。所谓扭曲操作,就是卖短债买长债,希望缩小利差。我觉得伯南克搞的什么扭曲操作,纯粹是要突出fed的存在感。很多分析人士都认为这种扭曲操作不会有效果。
但是,外盘市场似乎并没有过多受到qe3的打击。美股微跌,欧股上涨,美元指数微涨,倒是lme金属及黄金有所下跌。另外西班牙10期国债收益率从7.1%跌至6.7%
如何解读欧洲股市上涨?我觉得应该是在期待欧盟最新援助西班牙方案的出台,也就是说动用救援基金直接购买成员国国债。
另外,为什么欧洲股市上涨,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下跌,但是金属原油黄金都在下跌?我觉得,这说明大宗商品市场担心的不是欧洲,也不是美国,恰恰是在担心中国。
决定按兵不动,等候欧洲方面的利多消息出来,再增加空头仓位不迟。
警告:本贴意在交流大家对经济问题的想法,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根据我的意见进行投资,其一切后果由其本人承担,我概不负责!
看到一篇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的介绍,很清晰的总结了“官进民退”问题。
《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模型研究》amodelofchina’sstatecapitalism”
thispaperdocumentsahallmarkfeatureofchina’sstatecapitalismasthestatecontrollingtheeconomyinaverticaleconomicstructure:state-ownedenterprises(soes)monopolizekeyindustriesandmarketsintheupstream,whereasthedownstreamindustriesarelargelyopentoprivatecompetition.wedevelopageneral-equilibriummodeltoshowthatthisuniqueverticalstructure,whencombinedwithopennessandlaborabundance,iscriticalinexplainingapuzzlingfactaboutchina’seconomy:soesoutperformednon-soesinthepastdecadewhiletheoppositewastrueinthe1990s.
weshowhowtheupstreamsoesextractrentsfromtheliberalizeddownstreamsectorsintheprocessofindustrializationandglobalization.itimpliesthattheunusualprosperityofsoesinchinacanbemerelyagrowth-underminingsymptomoftheincompletenessofmarket-orientedreformsratherthanaproofoftheirefficiencydominanceovernon-soes.
大意:国有企业垄断市场与行业上游,下游则向民营竞争开放。这种垂直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国有企业的业绩胜过民营企业,而上世纪90年代则正好相反。
我们通过这个模型证明了,国有企业的繁荣实际上建立在向下游民营部门寻租的基础之上。
探讨一下当局应对经济困局的可能对策。
人们也许说其实是中国的4万亿财政刺激及10万亿信贷井喷救了世界。我不认同这种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国这一史无前例的“救市”是hw对那场危机的误判造成的,结果是将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果几乎挥霍一空。
其实,2008年的危机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只不过是由于外贸的短暂性休克,导致2000万农民工的临时失业。外需不可能突然消失,因为中国出口的大都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是刚性的。只不过由于雷曼冲击导致金融市场突然失灵,使得国际贸易暂时中断。h&w误判了这场危机的实质,反应过度。而且,他们做出的反应也错的离谱。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冲击是农民工失业,对公有部门的影响非常小。当局只要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失业安置与救济就可以,但是当局却下出了大规模财政刺激与信贷扩张这招臭棋。由于信贷基本被官办企业垄断,政府投资也主要惠及公有部门。结果是该救的民营企业没去救,却让本已虚胖的公有经济变成了巨无霸。
今后中国面对的危机将不再是2008年那种“流动性危机”。那种危机是急症,来的快去的也快。中国将要面临的是结构性的经济危机,好比患了癌症这种慢性病,不可能会有简单的救治方案。
但是,正如我前面分析的,指望当局进行深层的经济结构调整乃至政改是不现实的。当局最有可能做的,不过是kickthecandowntheroad(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那么,还有哪些can可以用来kick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