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总:解放职场妈妈——嗯,也不算高大上,顶多是实事求是——那玩意儿确实减少劳动,任何时候开盖儿就喝,无论户外还是夜奶,都解放妈妈。就算妈妈不在,爸爸也能支应一阵儿。
张美:不不,这就是高大上,高大上就是人类共通情感,无论种族、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是个人就能懂的价值。所以,要落在“有了液态配方奶,可以解除职场女性对配方奶安全性和便易性的焦虑”上。
钱总:这些都没问题,你们要是说不好让市场部给你们起草,这种话他们说的好着呢——不过我总感觉,乐慕对做液态配方奶有抵触,不知道他们愿意不愿意上马这个项目。
我:确实有抵触,但这是咱们跟其他三家最大的区别,一定要好好做文章,如果能在这点上说服他们,咱们就成功了一半。
钱总:先照这个写,写出来我看看。还有吗?持续增长就讲这个?说服力够吗?
我:暂时够,市场前景交代清楚就得了,再说多了是给自己找麻烦。
钱总:懂,别扯那么多。资金投入有了,持续增长有了,还有什么?
我:这就不少了钱总,这等于一个崭新的咨询报告,工作量非常大的,我们人手都不一定够。
钱总立刻打断我:好了,知道了,不要叫苦喊累,海外并购就是长征两万五——人手不够给你们配一个:写的时候,带着小李。
钱总看着我的眼睛:你不是一直提醒我们,并购团队一定要包含未来的管理层吗?我们现在就是让管理层直接介入你这个经营方案,明白吗?
我一边点头一边恨自己给钱总留了话缝儿:不该提人手,应该直接谈增加的工作量好再要点钱。
【129】王位继承人突然要刷存在
小李:你们知道我爸的创业史吗?
张美:看过报道,90年代响应南巡讲话,辞职下海。你爸之前是养奶牛的技术员儿,钱总是搞外贸的。
小李:对,他们管我爸、钱总叫“九二派”。
张美:“九二派”?
小李:就是响应总设计师南巡讲话下海的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原来是体制内的,都下海去做企业——因为南巡是1992年,所以这拨儿就叫“九二派”,代表人物挺多,国内搞房地产的“万科六君子”,冯仑、潘石屹、王功权他们就是九二派。
我:还有泰康保险陈东升,zhuxi的外孙女婿,我印象里“九二派”这个词儿就是他发明的。
小李:嗯,媒体总结他们是“又懂体制,个人能力又强”,当然我爸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九二派”,他说他不够格。
我:怎么不够格?我记得说董事长是农业局出来的,也是体制内嘛。
小李:对,但是他出来的时候并没带个“长”,人家都是处长下海、书记下海。主要我爸是他们兄弟姐妹里学习最不好的,大学考了个上海农学院不说,学的还是畜牧兽医。农业里,学粮食的比较吃香,学畜牧的没什么存在感。我爷爷奶奶都觉得太丢人了。不过我爸很幸运,毕业分到了农业局。因为上海人爱喝牛奶,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只有上海把“居民喝奶”当民生工程来办,所以农业局专门给学畜牧的大学生留了名额。我爸能分到政府机关,周围人都说太幸运了。
小李:我爸的工作就是对接牧场,他年轻时天天跑牧场,当时上海十几个牧场什么光沪、光浦、光华,他脚底板都跑熟了,脑子不用想,一到时间,脚底板自动往牧场跑……我爸英文其实也还可以,他就是哑巴英语,能读不能说。他当时总去图书馆看外文资料,琢磨养牛的事。当时上海地区的牛奶需求量蛮高,但是鲜奶供应不足,很多人还是靠冲奶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怎么满足?他觉得要提高产量,就要把国内奶牛都换成世界上品种最好、产量最高的荷兰奶牛,否则喂死也就是那个产量。
小李:钱叔比我爸小三岁,他大学是学外贸的,毕业分在二轻局——这个局现在都没有了。钱叔当时负责代表市里的轻工企业做对外谈判。改革开放以后,国营牧场很多都改成集体经济,什么承包到户啊、包产到劳啊。二轻局主要管理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国营牧场进口奶牛,又涉及对外谈判,工作就归到钱叔他们那个科。
小李:一开始,他们科长不同意给牧场进口奶牛——外汇有限,得紧着工业部门,工业部门产值高嘛……我爸就带着牧场场长去跟钱总他们科长谈,谈了好几次都不行,后来人家场长忙,不去了,就我爸自己去,天天堵人家门,就跟钱叔混熟了。
小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是不是。后来,牧场场长给农业局写报告,农业局出面找二轻局,才把事儿办了。跟我爸没关系,哈哈。
小李:后来荷兰进口奶牛就来了,先买了十来头,种牛母牛都有。荷兰冬天温暖,夏天凉快,7月份最热的时候也就20多度,上海冬天冷,夏天热起来40度,本来奶牛就怕热怕潮,上海是又热又潮,奶牛来了就乳腺发炎不产奶,愁死人了。我爸口语不行,老让钱叔帮他打电话跟荷兰人咨询,人家荷兰人还真不错,自费来上海,还带着一套怎么建设牧场的资料,打算帮中国人好好弄弄牧场。来了一看,觉得中外差距太大,只能对付着提高标准,比如,给牛棚装空调……啥叫空调?当时电扇都不是家家有啊……
我跟张美都听入迷了:后来呢?
小李闪闪眼睛:你们俩真信啊?
我和张美:啊?假的啊?
小李:哈哈,捡合适的真话说,storytelling(讲故事)嘛。
我还挺好奇:好吧,那董事长后来是受到什么鼓励下海呢?自我实现?还是一直有从商的志愿?
小李:其实就是穷,想过好日子。上班儿挣不到钱。因为他老跑牧场嘛,那些牧场撺掇他下海,说,你弄个厂子,我们给你供原奶,你就卖去呗——不就是消消毒装个袋子嘛。
小李:鲜奶生产自动化程度特别高,主要是杀菌消毒……那时候中国还是短缺经济,只要你弄得出来,都比较好卖,后来加了酸奶就更好卖了。
张美:好像你们家生意一直很顺。
小李:还可以吧。
张美:还得说你爸有做企业的天赋。
小李:其实我爸跟你爸挺像的,你爸一开始不也是体制内的吗?
张美:对,不过我们广东人文化比较开放,体制内的人也不避讳挣钱这种事。
小李笑:我们上海人商业文化上不输广东的。
张美笑:你们家公司上市了,你说了算。
小李也笑:还是你说了算吧,你们家都跨国公司了。
我笑:差不多得了啊,你们俩再码两下我爹挨家都坐不住了。
小李:万总别拉偏架呀,都是我姐逗我。
张美:我爸一直说,中国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是在中国,个人能力只能排第二,政治因素才是第一位的。
小李瞪大眼睛:哎呦这话跟我爸说的一模一样。我爸老这么说。
张美:你爸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