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大型交易,是在交割日后完成文书的更新。
以上就是并购活动常用文件的各种称呼,其实这些文件卖公司可以用、卖股权可以用、卖房子也可以用,不限于并购,而且没有一定之规,都可以灵活使用。
【128】来,比比谁最敢砸钱
钱总很焦急:termsheet董事长看过了,基本没有不同意见。但问题是——我们能靠这玩意儿跟对手拉开差距吗?
钱总:根据他们的信披,内德报价折合起来是6.05亿美元,迈尔斯6亿美元,我们的报价是5.85亿左右,相比之下,是最低的——虽然是全现金吧,虽然我理解你们要给谈判留余地吧,但是感觉力度还是不够。如果我们到这会儿了都不能扭转局势,都不能让人家对我们产生兴趣,我们基本就是陪跑的结果。
钱总:相信你们也听到传言了——下半年国家会出手整顿海外并购,美元花太多国家怕外汇储备消融影响金融安全,很可能要出收购的负面清单,最次也是出指导意见,甚至可能窗口指导——当然,我们倒不担心不让我们出去,但是谁能说得准这一整顿就要花多长时间?如果像说停股市ipo就停ipo一样,说停海外收购就停海外收购,到那时候,咱们这工作做了一半,怎么办?等于我们折腾这八九个月,全是浪费时间,而且失去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钱总:形势很严峻啊,你们必须得了解这个情况的紧急和迫切,不能再在常规动作上打磨来打磨去,咱们拖不起!必须有大动作扭转局面!
我跟张美是有备而来,所以对钱总的要求并不慌张。
我:这种局面也不是没有对策,我们觉得有一个办法可以试试。
钱总皱着眉:快说。
我:主动向对方提交一份经营方案,谈一谈收购后的战略安排,把战线往前推一推,看看能不能扭转他们的印象。
钱总死亡连珠炮:经营方案?什么内容?怎么扭转?能起到多大作用?我们现在不能停留在试一试的层面,必须见效果。
……
此时是5月上旬,距离我们尽调回国已经过去了四周时间。
内部会刚刚碰完ts的所有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估值调整。
协议签署日到交割日之间,还有一段时间,买方要警惕这段时间内标的资产、负债发生变化,或者双方对某块资产的估值有争议始终不能平息。解决的方法是允许在交割/支付最后一笔款项前,根据资产/负债的变化进行估值调整,或者先付没争议部分的对价,观察有争议部分的发展情况再支付。“估值调整”也有前提,双方一般同意变化在x-x元之间就算了,超出这个范围再调整。
付款节点。
一般都是分期,一笔一笔付,交割日付最后一笔。
保留/托管条款。
买方通常要求把一定的款项托管给第三方,等经营一两年确认没雷没坑,卖方没重大隐瞒,再由第三方把这钱转给卖方。当然,这种条款卖方通常不答应,但可以博弈一下。
赔偿条款。
交割后发现有雷有坑,有权要求卖方赔偿。当然,这种条款卖方通常不答应,但可以博弈一下。
诉讼时效。
如果发现卖方有雷有坑,买方可以发起诉讼提出索赔的时效,比如一年、两年内可以提出诉讼。卖方通常只能答应半年一年。当然,不管是半年还是两年,总之不能交易都结束三五年了买方还跑到法院去告卖方。
交易的先决/后决条件。
先决条件指条件具备了,协议就成立。比如,政府审批过了协议才生效,审批没过就算咱们白谈我也不赔钱(买方违约赔钱,即“反向分手费”,当然不赔钱只是说说而已,卖方基本不同意。中资买方因为审批不确定性强,在海外收购中承诺的反向分手费全球最高)。后决条件指条件具备了,协议就撤销。(复习《海航和当当》)
交易中的交割条件。
条件满足后,才能交割。通常都跟企业运营有关,比如要求企业将某笔债务处置完,某官司执行完,某问题资产清理完等。
独家谈判权。
要求卖方给予独家谈判权,90天不得与其他买方进行讨论云云。通常卖方都会缩短到30天之内。
……
一份比较标准的ts,律师、投行、会计所和客户在现场+电话会议上最后确认了一遍。
会后钱总跟我和张美单独开小会,表达了上述的焦急心情,敦促我们拿出办法。
我跟张美合计的“交份经营报告”的办法,确实是推动谈判一个可选项——卖方寻求下家,钱是一方面,靠谱也是一方面,交份经营方案,证明我们是最靠谱的买家,就是意图“走心”,增进彼此认识。
张美:我们建议,咱们公司出一份经营方案,明明白白告诉乐慕,只有卖给我们,他们才能获得最多的资金投入,最独立的经营权,最有可能成为全国性品牌、获得最好的发展前景。
钱总眼睛一瞪:最可能成为全国品牌没问题,最独立的经营权——这话也可以说,最多的资金投入——你们给出啊?
张美笑:领导好尖锐——确实,品牌和经营权都是幌子,重点就是“最多的资金投入”,我们这份报告就是要挑明:实业发展,就靠资本推动,谁敢给乐慕砸钱,谁就最有诚意,而我们,来自中国的月光公司,就是最敢给乐慕砸钱的买家。
钱总听完“哼“了一声,就差冲张美翻白眼了。
张美顽强地接着陈述:其实砸钱这个事,钱多钱少,全靠同行衬托。咱们只要比那三家多就行,我们推测了一下另外三家的速赢战略,给您汇报一下?
钱总:说。
张美:无论谁接手乐慕,都会力争让乐慕实现增长,但是,短期内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乐慕实现增长呢?
张美:对于内德来说,肯定是大搞成本协同。大家都是做鲜奶生意的,可以减员、机构合并、采购协同、分销渠道协同……采取的是削减成本、提升利润率的增长方式。
张美:迈尔斯的情况跟内德差不多,大家都是做酸奶业务的,也可以用削减成本的方式实现增长。
张美:所以,我们认为,这两家并购乐慕后,不见得会马上给乐慕投钱。
张美:而我们呢?我们在美国没有其他业务,隔着太平洋,我们也没什么可跟乐慕整合的。所以,我们不会裁人、不会合并、不会搞以“优化”为名的成本削减,相反,我们要想获得增长,只有对乐慕进行新的资金投入这一条路。
钱总一开始没拿眼看我们,似听非听的,但是听着听着也不禁专注起来,迎着张美的目光“嗯”了一声。
张美:所以,如果我们明确地喊出“投钱”,应该是一个优势。
钱总“嗯”完大概想起来,一个月前的矛盾还没化解,还跟我们叫着劲呢,于是板着脸顶了一句:这道理还用说吗?美国人不懂吗?这不废话吗?
我:不能指望人家自觉地给咱们加分儿,咱们提醒他们一下呗。
钱总:能达的速赢策略呢?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是外来户,要想在美国站住脚,也得搞直接投资吧?拼资金实力,我们拼得过能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