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我:当然,巴菲特买的企业,都是各行业的冠军企业,细分领域里最好的企业。买亨氏也是这个思路,他明确说了,他就是为了番茄酱才买亨氏的,因为亨氏的番茄酱在全球的市占率一骑绝尘,霸主地位无法撼动我记得咱们中国也有企业给亨氏生产番茄酱吧?是不是叫中粮屯河?

董事长和钱总都听的认真,没搭茬。

我只好继续说:亨氏集团大概40%的利润都是番茄酱供给的。

还说点什么呢?

我又瞎扯了几句:这次卡夫亨氏合并,其实是亨氏并购了卡夫。而且巴菲特收购亨氏以后就让亨氏退市了,亨氏现在也不是上市公司了,等于非上市公司亨氏把上市公司卡夫收购了。不过一般大公司都愿意说“合并”,比“被收购”好听一点。

我:不过这个卡夫也不是当年的卡夫了,卡夫这十年盈利下降,前几年刚做了拆分,把国际业务都拆出去了,另起了个牌子叫“亿滋”。现在是美国部分跟亨氏合并,估计内部还会有大震荡。

董事长:什么震荡?

我:巴菲特这次是联手3g资本共同出资,他现在只参与收购,不做投后管理,投后管理都委托给3g资本做。3g资本是个巴西公司,高管都是巴西穷人出身的金融精英,没什么顾忌,压缩成本手段特别凶狠。他们收购亨氏以后就猛裁员,这次合并,估计卡夫的高管层会集体下课成本协同嘛。

董事长:哦……那这件事对咱们有什么影响吗?

我说:好的影响就是少了一个劲敌。

想了想,我又加了几句:不过我个人觉得,对咱们公司日后的经营影响其实挺大。巴菲特和3g资本都很喜欢收购食品企业,3g资本前几年还收购了汉堡王,裁员关店,手段也很凶狠。他们这么弄,对美国食品业影响挺大的如果龙头企业疯狂压缩成本,肯定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压迫,形成连锁反应。

我也是边想边说,说的比较慢。说完感觉还比较靠谱,加了句:董事长,跟咱们商务团队说

一下,尽调的时候咱们在成本这块多下点功夫吧。

董事长点点头说:分析的很有道理。3g资本,mba课上听说过,零基预算对吧?我们也在用这个预算管理方法。

我:是的,零基预算。

董事长:他们压缩成本确实见效吗?

我:我还真得查一下汉堡王的财报才敢说。不过应该见效,因为3g自己懂经营一般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都只精通投资,3g的几个创始人还懂企业管理。他们起家的时候收了一个巴西本地的小啤酒厂,自己经营,后来用这个啤酒厂收购了百威、米勒,现在是全球最大的啤酒企业。巴菲特为什么跟他们联手?就是因为理念比较合,都想用资本打造一个好企业,然后永远持有。

董事长:在美国怎么压缩成本呢?

我:裁员呗,主要就是裁高管。大企业合并,成本协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高管裁掉一半。3g资本比较铁血,我印象里他们收购了一个什么企业,把人家管理层90%都给裁了。

董事长:在美国裁员不是很困难吗?

我:再困难也允许企业裁员啊,就是补偿费要给够,比如50多岁、在你们企业干了十来年的员工,不管什么级别,都要给很高的补偿费因为人家岁数大了,不好找工作了。

董事长:我还以为巴西人都阳光沙滩,无心工作呢,原来也有能办事的。

我:哪儿都有狠人。对了,还有一条,他们特别反对铺张浪费,经常收购完了,第一件事就是把企业的公务机给卖了,亨氏的公务机就让他们给卖了这不也是压缩成本吗。

董事长弹幕:穷人本色。

我:哈哈。

董事长:你觉得巴菲特从持有金融资本到持有产业资本,思想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这个不好说,只能谈点我个人意见2000年以后,新兴市场崛起,发达国家的冠军企业迅速把自己的业务发展到新兴市场,全都成了巨无霸,有稳定的盈利能力。您想,新兴市场的人口是多少?金砖国家,印度+中国+南非+俄罗斯,13亿,13亿,2亿,大概得有二十八九亿。整个欧盟的人口才5亿,美国3亿,日本1亿,澳大利亚加拿大都是两三千万人,整个西方国家加起来也就十亿十一亿。再加上东南亚、非洲的商机,等于这些冠军企业突然把自己的市场扩大了两倍。

我:所以说,与其炒这些企业的股票不如持有这些企业来钱比如可口可乐,1988年,巴菲特买了3亿多美元的股票,现在值一百五六十亿,等于股价涨了40多倍,为什么啊?因为可口可乐成了真正的全球企业,一年光给股东分红都五六十亿美元,投资机构什么都不用干,拿着股票等分红这多省事。

我:一句话,持有冠军企业,享受稳定收益。所以在巴菲特的投资里,就有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倒挂。

董事长:这么一说也挺简单的就是冠军企业坐拥全球市场,坐在金山上数票子,然后持有冠军企业,就等于坐在金山上数票子那怎么别人没学他呢?

我笑说:别人想学,没那么多钱啊。都知道亨氏挣钱,是现金奶牛,买的起吗?280个亿,美元啊。

董事长若有所思:这倒是。不过我是觉得美国有钱人挺多的,哪家投行拿不出280亿美元?能拿出280亿美元的私募基金也多的是吧?

我:这事儿就跟投资风格有关了,这二三十年流行投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高科技。人家别人有280亿美元,不见得砸在一家传统企业身上,时髦领域多了去了。但巴菲特不投任何互联网企业,也不怎么投金融企业。他的投资理念真的是非常传统了不,应该说是经典。

我:对了,我又想起来一事儿。次贷危机以后,高盛、大摩自己的股权都是跳楼价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可是那个时候谁也拿不出闲钱来投资,巴菲特就买了一大笔高盛的可转换债券,5年赚了30亿。

董事长笑:你当时没买点?不够贪婪?

我也笑:您这不挤兑我吗,不说可转换债券,高盛股票在2008年最低点的时候都是100多美元一股,我就算心再大,财力也就够买个100股。哪个投资者100股100股买股票?我宁可买那种十几二十块钱的。

董事长:万总,你给出出主意,怎么让巴菲特看上乐慕。

我:啊?您是认真的吗?

董事长:这不瞎聊嘛。

我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假装在思考:要不收完乐慕以后,我们给您做个杠杆收购,咱们把内德收了,先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估计这个起点能入了巴菲特的法眼。

董事长:是个思路。哈哈。

回国4年发生的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托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回国4年发生的事第1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