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床上坐起来,努力消化了一遍麦总的通报:……我确认一下啊,你是说,岳迁趁你股价高,把你股票抛了?
麦韦:我觉得是这么回事。
我:也就是说……我操……
我全想起来了,春节期间吃饭,岳迁是问过麦韦准确的路演时间他真不是白问啊。
我:我感觉他这是有计划有策略地啊。
麦韦:我也觉得是……我他妈真是瞎眼,我当初怎么把他给弄成股东了呢!
我:那你现在怎么办?
麦韦:他抛就得有人接啊,我现在就想知道他是打算全抛光,还是抛一部分,要是全抛光他有80多万股,我得预备钱接股票啊。
我:你现在股价多少?
麦韦迟疑了一下:你不知道?
我:我没账户,没法看你们那个盘,你们交易又不公开。
麦韦:我都不知道该不该告诉你我是真不想告诉你。
我:怎么了?
麦韦:老大,你也有80多万股啊!
我:我去,哦哦,懂了。
麦韦恳求我:万总,万哥,万爷爷,万祖宗,你可千万别跟着他插兄弟刀。
我:别急,我先问问他。我就给他打电话,问问他打算抛多少,对吗?
麦韦:对。
我打岳迁电话,不接,再打,还是不接,打了三遍都没接。
这些年我建立了自动屏蔽复杂信息的能力,因为工作在身,不想深究跟工作无关的事,虽然知道是个大事,但我给麦韦回了个“没接”,扔下手机马上睡着了。
早上醒来一看手机,好嘛,岳迁半夜四点给我发了十多条语音微信,长长短短演讲呢?
他的基本意思是:1.我今天抛了一些麦韦的股票;2.现在价格非常好,是我们当初投资的4-5倍,麦韦为了3月20日路演前保持股价上扬,一定会我抛多少他接多少;3.不要信麦韦“价值投资”那套,中国股市是投机市;4.这波行情没有坚实的支撑,麦韦的股票没有流动性,趁着有流动性赶紧出手,否则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出手;5.如果感情上过不去,等他股票跌了再买回来即可,就当挣了一个波段;6.以上是操作建议,供参考。
我起来后又听了好几遍,一边刷牙一边听,一边洗澡一边听,一边穿衣服一边听……不闹心是不可能了,4-5倍啊。两年4-5倍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并不鲜见,但凭个人资金实力能赶上的真不多。中概股刚兴起的时候我也买过百度什么的,但是那时候没多少钱,买的不多。等到收入提高了,中概股的掘金期已经过了。
但另一方面,我又是“价值投资”的奉行者。我一直持有百度股票,在谷歌退出中国之后,百度股票半年就涨了一大半,直冲700多美元,那种爽真令我终生铭记。我当然希望能复刻一把投资百度的经历持有麦韦的股票,也来个10年10倍,那多么爽。现在卖,会不会太短视了?但岳迁又说能再抄回来,做个波段……
能信这小子吗?国内市场我太不了解了。
就这么闹心着,我们来到了《匹兹堡邮报》。
《匹兹堡邮报》创立于1786年,比美国宪法还早一年,得过六次普利策奖。
但它其实只是中等城市的一份地方性报纸,印量最高的时候也不过三四十万。
美国媒体的传统非常厚重,使命感很强,尤其地方性报纸,扎根地方,很有贴近性。现在的人习惯用互联网搜索资料,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有需求的人是怎么搜索资料的呢?
去当地报纸的资料室。
那些历史悠久的媒体一直很注重资料的整理,早期,他们用图书馆式的“索引卡片”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后来进化为胶片化留存,再后来是数字化留存。
一个更好的传统是:每家地方媒体都为地方名人建立了单独的索引。
托马斯穆勒家族自然也有自己的索引。
收获相当丰富:80年代时他们两口子是社交栏的常客。“本地成功商人托马斯穆勒偕夫人出席某晚宴”之类的。也有专访之类。还有穆勒小姐结婚的报道……还有讣闻,小托马斯穆勒死于19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