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尽量多地塞了知识到这个案例,同时深深感到贝小姐之前踏踏实实做了很多解释的工作,辛苦了贝小姐)
文章已于2018-09-13修改
【98】再返纽约
月光公司的具体收购路线上章讲过了,出资是这样安排的:
战略投资一家:月光(香港)
财务投资n家:月光投资,港v投资,中京投资及其他。
战略投资者就是月光集团香港子公司,我们说的“香港收购平台”。
财务投资者列举了名姓的三家分别是:
月光投资:这是月光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可以理解为月光集团名下有上市公司,也有投资基金。2008年之后,实力雄厚的企业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投资基金。月光公司要出海并购,集团内的兄弟公司跟着搀和搀和,说的过去——李董事长和钱总惦记把人民币倒腾成美元搬运到海外去,怎么倒腾?中国企业出海并购,可以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换汇,外管局也不是可丁可卯地批准额度,允许企业打出富裕。比如说并购花了6亿,但是你申请点,我申请点,一共倒腾出去7亿美元,没花掉的钱就可以趴在乐月(开曼)的账上。李董事长和钱总的愿望不就部分达成了吗?
月光投资申请换汇,是用自己账上的钱,但李董事长还惦记着转移上市公司资产呢——把上市公司资产转移到私人账户的搬运怎么弄?这就需要港v投资——香港的victorhwang黄总的壳来操办。
港v投资作为财务投资人之一,也按既定路线参与收购,不过黄总不要月光公司的a股,他只要现金。所以,乐月对乐慕的收购完成后,其他投资人纷纷进行乐月a股的换手,这时,中京(香港)出面100%收购港v投资,支付现金对价。黄总卖掉港v,全身而退——此时必须回放一下黄总第一次见钱总提出的问题:是用一个全新的壳?还是要一个有业绩的老壳?港v投资是一个专门为此次收购注册的全新的壳,在被中京收购的时候,新壳不存在历史旧账的困扰。通常这种壳叫做spv,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purposevehicle),就是专门为一个特殊目的成立的公司。
普通人审视企业的经济行为,最大的难点在于“穿透”。企业为了自己的多重目的,可以注册很多很多的“壳”,这个壳干这个事,那个壳干那个事。我们为了叙述方便,都给帖子里涉及的壳起了易于辨识的名字,可在实际生活中,企业为了掩盖自己的目的,很可能起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所以普通人很难通过百度来的片言只语穿透企业的经济活动……如果是这样,如何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这也是国际社会近些年加强金融机构穿透的原因所在,更是发达国家海外反腐的着力点。
最后说说这个中京投资。中京投资也扮演比较重要的角色,它的任务除了参与收购,还要中途接盘港v投资,帮助套现——能参与这个活动,看来中京投资属于李董事长的老朋友。
中京中间来这一杠子很妙,因为“组队并购”是为了分散风险,中京接了黄总的盘,可以“短平快”地解释为,港v投资为中京投资参与此次收购提供了一笔过桥贷款,从外界看起来,这很像是中京和港v之间的交易——看,月光和黄总瓜葛更少了……
妙不?
按照出资比例,我大概估算了一下:如果收购价是4.5亿美元,月光(香港)估计能为李董事长挪出1000万美元,月光投资估计能为李董事长挪出1000万美元,黄总能为李董事长挪出6000万美元。按合同的话,如果收购在5个月内完成,黄总的收费应该是1500万美元——确实很良心了,黄总是垫资啊,连金融服务带垫资只要了25%。当时深圳的地下钱庄抽水最少都要20%(后来因为对外投资收紧,跳涨到了40%)。当然,这是按照4.5亿美元对价计算的,比较保守。
不过大家能看出来吗?月光(香港)和月光投资在整个收购中,一共只出资2000万美元,但是撬动了价值4.5亿的收购。等于月光集团自己只花了2000万美元的现金,其余都是财务投资者出的钱。所以,财务投资者背负的风险很大,这就是财务投资者的宿命。
我与张美就“诬陷郑总”谈话的第二天就是全体投资者会议,大家说,我头天能有心情跟她八卦女人心事吗,只能督促她收心好好工作。
李董事长亲自压阵,会议上我们汇报了各项进度,做了“合并效果分析”的演示,提出了报价方案,为各路神仙答了疑,来的都是老总,午后董事长举行了闭门会议,核定出资比例的细节问题,我跟吴总也闭门聊天——聊了会儿纽约安排。
月光公司要利用第一次报价的机会接触对方团队。
这是一个很好的亮相、展示自己的机会。
并购是一门艺术,金钱之外,也有情感。很难想象双方在互相看不上的情况下坐在谈判桌上谈买卖,怎么也得互相都看得上才好。所以,不可能拖到不得不见的时候再见,早见早安心。第一次报价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既可以大动干戈地拜访,又不显得咋咋呼呼。
第一次见面很重要,必须要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
怎么样的印象叫好呢?
也简单:诚意。
商场上最讲究的就是诚意,别的都是次要的。
所以,月光公司这边是钱总出马,吴总陪同,顾问这边是我跟张美,律师太贵,就甭去了。
三个人略少,四个人正好,eddie待定,他肯定得接待钱总,但是否跟队,届时看情况。
我跟吴总商议着都准备啥资料,吴总给我看了他改了几稿的公司介绍。
我:这英文是你翻译的吗?
吴:必须的啊,一个字一个字推敲的。
我:那我就放心了,肯定特棒。
嘴上说着,我还是接过打印稿认真地一页一页看起来。
这是我们准备的最重要的资料之一——公司介绍。当然,见面的时候,肯定会有口头介绍,但是也要给人家留下文字版本以显诚意——都堂堂正正给你翻译成英文,方便你做我们的背景调查。
文案写的很不错,公司规模、市场地位、发展历史、公司架构、经营情况、业绩和主要产品等。
从头看到尾,又快速翻了一遍。
我:吴总,提个小建议。
吴总:万总您讲。
我:领导这里也放一张钱总照片呗,不是钱总带队过去吗?放个照片就对应上了,职级比较直观。
吴总神秘一笑:先不放呢,等董事长发话我再放。
我也鬼鬼祟祟地一笑:民企也讲政治啊?
吴总:别多想,我都是听钱总的吩咐。
我淘气了一句:那要是董事长不发话呢?
吴总半真半假:那就得、万总亲自去提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