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就要回到全面估值法了,投行分析师会使用贝小姐讲过的几种比较法、挑选相近类型、规模的并购案例,来对标此次并购的协同效应。【投行怎么估值(小学生版)】

在这个过程中,投行当然会跟买方的商务团队紧密合作,但投行也能通过自己的分析计算,审查买方商务团队做出的预期,帮助买方商务团队做出更好的执行方案。

所以,有钱还是请个投行吧,哈哈。

接下来是对收购策略的分析。

企业出去并购这种事,往往源于三个动机:账上有钱别闲着;打击对手不能停;资本市场很宽松。

账上有钱,得花啊——并购吧。

想碾压对手,或者对手有收购打算——并购,狙击对手。

股市大涨,央行降息——资金便宜,不借白不借。

三大动机之下,是三大策略:水平并购,垂直并购,混合并购。

水平并购指价值链上,买卖双方处于同一水平层面上。垂直并购顾名思义就是向价值链上下游扩张。这两种并购都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核心业务。

混合并购跟核心业务无关,比如我们讲过kkr和高盛并购凯傲集团的案例。【大白话:“财务投资者”】

之前讲了并购融资的三个方式,自有现金,借债,增发股票,融资方式直接影响合并结果,比如买方是上市公司,就会影响每股增厚/稀释以及信用比率等,进而影响到买方对报价的意愿。

投行顾问在协助买方决定融资方式的时候,要综合考虑:

当前的资本成本——借钱有成本;

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颜值,不能搞个并购企业毁容了;

资信评级机构的看法——不能搞个并购穆迪、大公之类把企业信用给降级了;

融资速度——上市公司是先谈合同,确定了合同金额再公告、融资,从签署交易文件到交割就这么长时间,资金不到位,卖方会向你要求分手费哦;

……

所以,在向企业推荐融资方案的时候,投行要深入分析买方的模拟现金流、每股收益增厚/稀释情况,以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通常收购都会有一个建立在自有资金、债权/股权上的融资组合,天平两侧的砝码多少取决于最优化的权衡。

以上是投行在收购过程中的部分工作。

【94】买方的天问:咱到底能出多少钱(下)

上一章讲了买方顾问要为买方做“合并效果分析”,并购的报价不取决于标的值多少钱,而取决于“咱能出多少钱”。投行的工作就是依据合并效果分析、为买方做敏感性测试,辅助买方及时做出最佳决策。

还有一个工作归投行——决定交易结构,不同交易结构对交易的影响不同。

交易结构,即交易的结构,简言之,买方你是买股票,还是买资产?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中石油想并购一个位于德州的石油公司。那么中石油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并购这家石油公司,包括公司旗下的5口油井、钻探队、运输队、后勤人员、公司已签署的合同,已承诺的债务,并购后这家公司成为中石油的海外全资子公司;另一个选择是只并购这家公司旗下的5口油井,并购后这5口油井成为中石油美国分公司的资产。

买公司(100%控股权)还是买资产?这二者肯定价格不同。这就是交易结构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卖方来说,不同交易结构,不同税后收益。

简单说,如果购买的是公司的控制权——股权,那么公司股东收到对价款后主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如果购买的是公司的资产,那么企业拿到对价首先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后收入分配给股东,股东再缴纳资本利得税——看,一笔对价款,两重征税了。

对于买方来说,交易结构决定买方的支付能力。

简单说,买股权贵,买资产便宜。

我们讲过,“合并效果分析”的“合并效果”,主要看合并后买方的资产负债表。

那么,不同交易结构,对于合并后买方的资产负债表有不同影响。影响主要在两个部分上,商誉和所得税递延,这部分比较繁琐,不在这里讲了。结果主要体现在收购价格和融资结构的对价安排上,最终要落到每股增厚/稀释的金额。这里再讲下去就会出现大量英文缩写,比如eps、ebit、ebitda什么的,太细了,大家有兴趣深入学习可以购买商学院教材。

如果标的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又采用股份+现金的方式,那么这个模型还会更复杂一些。

总之,搭建一个什么样的交易结构,是投行需要回答的问题。

对于月光公司收购乐慕公司,倒是简单多了。

标的是私人公司,交易结构是100%的股权收购,全现金。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为月光公司和乐慕公司分别构建本体模型——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然后把这仨表合并成一个可以按各种交易变量进行调整的财务模型,然后,将不同的收购价格假设和资金来源及使用输入到这个模型中,看看结果分别怎么样,肯定有的就“爆表”了,那就从模型容许范围内找最优解……

为什么岳迁自称“excel十级学者”?因为他做股权投资的时候也是干这个。

这期间,我们的分工是,我督战,张美领导着我们分析师大干快上了20个excel表格。

当然,这个过程,要与买方的商务团队紧密合作。

说点海外并购的实话。

赵总,我大哥,一次“探班”后私下跟我说:中企海外并购,协同?怎么协同?隔着太平洋你给我协同一个看看?都是纯理财。

我大哥太实在了,确实,价值链隔着太平洋,成本怎么协同?收入怎么协同?连在美国挣的钱都不能汇回来花销——汇回来容易,再汇出去容易吗?

又不是科技公司,可以把美国作为研发中心。

除了那些真在美国有业务的公司,或者收购自己需要的技术公司的,比如我们讲过的海普瑞、美的,协同不起来。(从猪小肠做起的王道)

当然,还可以理解为市场渗透,攻城拔寨。想进军发达国家,总要锲个钉子下去。

但进军发达国家目的何在?

钱总,现在也是我大哥了,一次“探班”后私下跟我说:不指望创造奇迹——董事长心里很清楚,收购乐慕,就是资产配置——现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不错(2014年11月—2015年6月a股大涨),国家鼓励企业出海,美元又在走强,配置点美元资产没坏处。

我本来想说几句片儿汤话,比如这么协同那么协同,钱总又跟了一句:收购完我们也不打算动什么,人家企业经营好好的,我们瞎动就是裹乱。

回国4年发生的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托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回国4年发生的事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