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没有?“对企业有利的都可以干”,只是为了逃离外汇管制。人家说套钱是为了个人挥霍吗,说把企业的钱装进自己兜里吗?没——有——人家说的是“对企业有利”。
所以,我回说“现在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前景不明朗,而且美元一直在走强,企业配置一些美元资产,能对冲汇率风险”——您可以把这理解为乙方的乖巧,也可以理解为我的求生本能。
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急升,谁也说不好人民币是否要在国际上来一轮贬值,中企心里急,想换点美元存在海外,在中国这个外汇管理体制下,我就问您,企业这种想法,合理不?
都是老司机,话不在多。钱总把话递到这儿了,我回的恰当,他听的舒服。
下一步就看我了。
贝小姐说过中介机构的排位:投行吃肉,律所吃点肉喝点汤,会计所只能喝汤。
投行人和商业律师为什么时薪那么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用合法手段实现非法目的,最差也让它变成违规,而不是可怖的违法。
大家看了几万字的科普,有没有抓住跨境并购中投行的绝活儿?
说实话本来这章没这么长,而且主要谈的是我的计划,昨天就应该发出来,但贝小姐非让我对“放水”加以解释……也是难为我。我这里跟各位女读者说个实话:虽然我努力地解释了一番,但其实我们男的不想那么多。我知道女的爱问男的为什么,但是没有多为什么。
【两个体力活儿:报价和放水】
好久没来更贴啦,逐个知识点解释一下我老板新更的跨境并购知识点。
首先,兼并业的“京东网站”,就是兼并业也有自己的专业网站。
企业卖自己分两种情况:
一是请顾问帮着卖——一般都会请顾问帮助卖的,再大的明星也得靠经纪人谈合同是吧?顾问可以是投行,也可以是自家的律所,会计所,请投行贵点,请会计所律所便宜点。顾问会帮着把企业资料上传到专业网站上,当然上传的时候不会连名道姓都撂了,那也太暴力了!比如说三元牛奶要卖,顾问上传的时候就会说,某华北乳业,然后把各种财务数据都夸大缩小一下,1个亿就说0.5—1.5亿这种,又得把情况说的差不多,又不能直接点企业名。只有买家签了保密协议,才告诉你真实情况。
二是自己直接找下家卖——对,这种操作也可以。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收购就是这样,一家叫eop的房地产企业想卖,它的老板是一个叫samzell的犹太大亨。当时他放出风声说eop要买,黑石和vorado这两家企业就想买。zell就直接写信给vorado的ceo:
dearstevie:rosesarered/violetsareblue/iheardarumor/isittrue?/loveandkisses,sam
中文就是:亲爱的stevie,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我听到一种说法,那是真的吗?
然后那个ceo就回信了:sam,howareyou/therumoristrue/idoloveyou/andthepriceis$52./toseeifthispoemwillrhyme/weshouldtalkatasettime/whiletotalklikethisisnifty/weshouldreallytalkatthreefifty./foreveryours,steve
中文意思就是:sam,你好,那个说法是真的,我真的爱你,我出价52。后面四句是押韵的,很有文采~~基本意思就是“来,咱们谈个三五十分钟吧”。
唉妈~~~samzell当时是一个60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啦,写这种信酥吗?不过后来每股52刀的报价没成,黑石出了每股55刀。交易最后价值390亿美元。要知道,这可是次贷危机前啊,美国人后来都还不上房贷了!samzell绝逼把公司产卖了个好价钱!
嗯,多说一句,samzell的爹妈是波兰犹太人,他爹也是个商人,希特勒进攻波兰前,他们取道东京逃到美国的。身世很传奇呢。
呃呃,说企业买自己两种方式,一是挂网上,二是自己找买家,还有一种企业不想卖自己,但是在股市上被恶意收购。对对,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股票控制它嘛。
话说我老板说了好几次“时间紧迫”,估计月光公司会尽快确定顾问人选这种话,不知道大家get了没有。
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觉得,一个大公司,干一件事,慢着呢。嗯嗯,但是你要是想跨境,你就得遵守境外速度……兼并的时间窗口是很短的,像这种中型并购,顾问把企业资料挂出来,有心的买家也就蠢蠢欲动了,比较熟的那种可能就去直接问“iheardarumor”了,不太熟的也都各种搭关系去摸底细。金融界的关系网很密的。没的磨叽。
除了这个大前提,我老板判断月光公司也挺急的,有俩根据,一个是百度一下就知道,他们不是小白,有跨境经验,二是公司有内部团队,就是吴总领衔的投资部。请投行是要花钱的,请的越早,花钱越多。我老板一看吴总这背景,就猜测,公司估计也是有目标了,正为了目标配团队呢。所以他觉得这个生意比较有戏。
有戏就做一些准备呗,老板就学了学习,储备了一些知识什么的。
话说,我老板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单子拿回来”,靠啥把单子拿回来呢?靠喷呗。
投行去跟客户聊天,并不是要沿着夸奖自己公司,突出自己业绩这个路线聊,这个客户就是一听,但走不了心。
也不能沿着投行知识聊,比如说,讲讲合同里都容易有哪些坑,这个也不行。因为投行的技术细节是没有穷尽的,海量的。每一个展开都可以讲半天,挂一漏万,你讲清楚一个问题,只代表这个问题你清楚了,并不能让客户在全局上相信你,反而显得你的格局小,就是点子技术细节还夸夸其谈。所以技术问题不讲。
也不能讲自己做过的案例。你今儿给a讲b的案例,明儿转眼又给c讲a的案例,这abc也不是傻子,谁愿意把自家案例讲给别人听?都涉及一堆企业隐私。
所以投行跟客户聊天聊啥呢——我老板回国为什么狂订了一堆财经杂志呢?可以用别人的故事,下自己的酒嘛。饭桌上谈谈别人的案例,这个是可以点评下的,又显见识格局。
当然,最好的就是谈客户自身、至少谈客户自身所在的行业。
我老板在这里也是很扬长避短了,你讲国内乳业,肯定会露怯,就讲美国乳业就好!客户又爱听,又跟的上聊,又挑不出错来!还显得你特别美国通,特别美国乳业通!
话说我老板用很长的篇幅写了跟吴总的对话。俩人就是套路来套路去。吴总作为甲方,想让我老板出个报价,但是他假装这是一个竞争性报价,就是:好几个顾问人选的,你们都出个报价,我们挑挑。
但我老板认为不存在这种竞争,一个是行业规律,选顾问这种事并没有那么大余地。而且我老板之前说了,选投行其实是选顾问——看人,并不是看他的单位。
到底怎么选投行呢?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阿里巴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