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大家有点get有效治理的点不?政府只管到首都周边和大城市,乡村啦,滨海小城啦基本都是在自治,居民也不求助政府,求助了也没有用,政府也没有能力去应急,就算中央政府去应急,都发现自己手里没有什么可以动用的力量……
所以啊,你可以去这种地方投资,但是你要是想拿回投资收益……可不像你在纽约伦敦那么顺理成章哦~~
很多国家是颠覆人们想象的。比如阿根廷……你觉得这国家应该还不错吧?不,这国家的政府摁不住经济,前两年还强行货币贬值了一次(几乎是几年就贬值一次),把外国投资者薅得别说毛,皮都没了。比如中亚国家,都是独裁嘛所以很稳定吧?不记得我们讲过一个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人家为了阻挠咱们修改了立法的事了?而且它们太穷,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哇。至于非洲60个国家……唉妈标准降到脚脖子都找不出一个符合有效治理+有经济基础这俩条件的。
李嘉诚为什么从香港一个免税港迁册去了英国?
亲身铸就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有效治理。
大家想想,世界上有效治理,又值得投资,符合这俩条件的国家能有几个?咱都不说民主法制,就说差不多的,比如俄罗斯——自己国家资本家都被干翻了能让你普通外国资本家去发财?多少中国企业家被俄罗斯丨警丨察一通儿抢掠——那也不管,算他有效治理+值得投资。标准放宽到俄罗斯,即使这样都没有多少:欧洲全部算上40多个,北美2,南美1(巴西),澳洲2,亚洲感觉只有中日韩新加坡能配得上这俩条件,加个越南,放宽条件加上马来西亚,整个西亚也就一个以色列…全世界200个国家,能安全投资的七八十个……其中模范生也就五六十个……所以这五六十个国家,是不是要对你大喝一声:是谁保护了你?交税!
【更个光明保平安】
再次申明:我老板选了个牛奶企业,但是不影射国内任何牛奶企业啊,包含且不限于伊利、蒙牛、光明、三元……他选了个牛奶企业,是因为他在美国干过一票这个,写个熟悉的行业而已。今天更个光明牛奶跨境并购案例,给大家普及下乳企的行业概况
咱们的企业出海收购,第一对胃口的是矿山,国企有钱嘛,第二就是食品工业,比如中粮,光明这样,还是国企有钱嘛。
矿,能理解。为什么收购食品呢?因为国际上食品资源性价比高哇!
举个例子,政治书上的资本主义社会牛奶倒进河里事件,妥妥发生在我国了,嗯,今年春节前,卫岗乳业的奶农就倒奶了——因为春节之后是淡季,卫岗乳业不收那么多奶。可以收了奶做别的嘛——做不了,全国牛奶过剩。
圣牧乳业说2017年可能要亏损10亿元,这是它创立8年来首次亏损,而且是巨亏。现代牧业也说2017年可能要亏9亿元。它们都没出财报呢,提前预警一下投资人。贝因美,连年巨亏,还有因为造假被揭露在港交所崩盘的辉山乳业……
为啥?唉,说起来都是泪。三鹿以后,国内掀起了一阵“自建奶源”的狂潮——不是奶农坑爹吗?自己干!建牧场,大牧场,工业化牧场,买牛,进口奶牛。唉妈,我本将心望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奶源是稳定了,可是价格,真干不过进口大包粉啊!
进口大包粉就是澳洲乳业把牛奶喷成粉,一大包一大包出口的那种,一吨不到2万块。咱们这边是饲料也贵,人工也贵,国产大包粉都3万以上。
乳业,不能光靠鲜牛奶,光明的鲜牛奶酸奶规模已经100多亿规模了,在国内再干也就这么多。所以还得做常温奶,常温酸奶,奶粉,各种奶制品什么的,而这些都可以用大包粉做,所以这些自建奶源的公司就面临一个问题:越产奶赔的越多,不产奶又不能回本……所以,几年下来,这自建牧场奶源什么的,就得收缩,一收缩,就得在财务上计亏损——本还没回来直接砍了,不是亏损是什么?是大幅亏损呗。
这就是食品工业要出海的原因:国际上食品资源性价比高。
就说澳大利亚新西兰,大草场从脚下一直到天边,就冲饲料、养殖面积这一块,咱们天然就比不了,人家的奶能不便宜吗?所以,也别要强了,能自己干自己干,不能自己干就买买买。
以及大豆,美国大豆的出油率,那就是高啊。这就叫食品资源性价比嘛。
总之,干乳业,自建的已经被证明不行,要想发展,国内是用大包粉降成本,海外是用收购提升资产规模。
光明2009年推出了一个常温酸奶:莫斯利安。打的是“保加利亚长寿村”旗号,唉妈所向披靡啊,5年就干到60个亿。嗯嗯,常温酸奶……这玩意儿是不是就是用大包粉做的?后来伊利推了安慕希,蒙牛推了纯甄,竞争一下子激励了,才把莫斯利安给打下去了……大家都知道,酸奶的营养价值就是乳酸菌,但是乳酸菌必须是冰箱才能保存,常温酸奶这玩意儿,又甜又稠,好喝归好喝,但……
从这点上看,光明还是挺明白的,挣钱靠大包粉衍生品。说实话,毕竟是老牌乳业了,对中国的乳业基础理解相当深,不在没用的地方费劲。
当然,不是说光明的产品不行啊,就是说人家的产品布局有高有低,光明2011年收购了新西兰的新莱特乳业,2014年跟澳大利亚pactum乳业合作,光明“优+”就是人家给代工的。不过也是常温的哦~~
据说光明最贵的致优,金山总牧场的奶源,其次是优倍,一份价钱一分货。我们北京的三元牛奶也是,极致200ml卖4块多……但是那种常温奶1l只卖八九块。
当然,谁不知道出海收购好处多,2014年,光明还控股了以色列最大的食品企业tnuva,做软干酪的,收购了英国维多麦公司,做早餐食品的。因为那几年正是金融危机之后,欧洲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光明的胃口不只说的这几个,当时基本是看谁想买谁,也有没买到的。但不妨碍光明放话要把自己的海外资产规模翻一番,达到总资产规模的1/4。
中国企业出海收购,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人家问:你花这么多钱买,报价这么高,你有这实力吗?别你买完两年直接破产了,那我可不能卖给你……
人家问的有道理啊,呵呵。有钱收购谁不想收购?谁愿意窝在咱们这个农业不发达、满大街烤冷面的地方做食品工业?可也不是谁都能出海收购的,替别的食品企业说句话:光明是上海国资委的亲儿子嘛。
顺手给光明做个不要钱的广告,祥瑞御免~~
【76】四大铁
扛过枪,同过窗,分过赃,嫖过娼。中国人四大铁。
我本将心照明月,何需套路换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