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一种资源正越来越多地被市场需要,就是锂。自从锂电池被发明出来,世界上每年供应市场的锂也是逐年上升,除了占据整个市场规模6成的消费电子类,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用到了锂电池,还有越来越多的储能用到了锂电池——比如风能太阳能这些时多时少、不大稳定的能源,都需要用电池来调节他们的峰谷……贸易战普及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嗯嗯,那里面有一条就是说,中国制造的这种电池,到了2025年,要占世界市场的80%!
但是咱们国家没什么锂啊。
锂这东西,一般来自俩地儿,一个是锂矿石,一个是盐湖。锂矿石提炼工艺要求高,质量好,价格贵,盐湖提炼的锂盐工艺要求低,质量一般,便宜。咱们国家的盐湖主要在青海西藏,所以有资源跟没有一样——还能让工人戴着氧气瓶干活咋滴?然后锂矿吧,咱们主要靠进口。
国际上的锂盐产地主要在阿根廷和智利,这两个地方的盐湖被三大巨头控制,智利sqm公司和美国的洛克伍德公司,fmc公司。
然后就是锂矿石,澳大利亚有一家叫泰力森的锂矿,占据全球锂矿石出口的30%,中国进口的80%,可以说是中国企业纯纯的上游了。这家公司在加拿大上市了。
这就是中国创业板公司,天齐锂业,从四川遂宁走出来的一家锂矿加工公司,专门给电池企业提供原料。这企业的起家也有“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这挂就不提了。张维迎教授说过一个冰棍理论:国企就是一根冰棍,与其让它化了,不如赶紧卖给民企。
天齐锂业总资产只有12亿人民币,想去收购泰力森,心有点大了……而且,只有三个月时间,人家那边董事会一通过,收购就完成了,太急了。嗯嗯,求助各级部门吧。
最后是这么办的:先在香港成立了一个壳公司,抓紧在加拿大股市上收购流通股+抓紧找那些私募投行之类的机构看谁手里有泰力森股票赶紧收点——达到一定数额就可以在股东大会上投出决定性的一票,反对洛克伍德的收购。
同时向泰力森报价,比洛克伍德贵15%。
在创业板增发募资31亿用于收购。
唉妈,自己才值12亿,要花40多亿去买一个国际公司。好在最后也买下了。而且,反正也走上了买矿的道路,就豁着干吧,2016年,天齐锂业又买了20%多智利sqm的股权——盐湖锂矿双飞了,嘻嘻。
嗯嗯,听着这样的资源收购不错吧?其实民营企业在跨境并购上大有可为,而且资源掌握在民营企业和掌握在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吗?不都是中国人的企业,为中国国内市场服务吗?天齐锂业手里有了锂矿,盐湖,中国想占领储备市场的80%份额,不就有保证了吗?不就不会上游一涨价,中游吃不消,下游失去出口竞争力了吗?
不过啊,大家一定要想到,资源类企业,收购起来是非常有风险的!不要觉得收购了矿山,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就比如这个天齐锂业的主营:磷酸锂,全球市场一共就二三十万吨的市场规模。而相比全球的锂矿锂盐供应,需求是不足的,供应是过剩的(要不巨头想垄断,垄断了不就能提点价嘛),所以收购了锂矿,多长时间能把投资挣回来呢?如果中间又有其他国家探明了大型锂矿呢,锂不就更便宜了吗?还有,磷酸锂电池的应用,前景真的那么美丽吗?天齐的老板说,特斯拉都开店开到成都了,所以他对电动车市场特别有信心。对对,电动车市场确实全都指望特斯拉往起带,但是特斯拉也是个企业,它不是神话。如果特斯拉不行了,整个电动车行业都会受到重创。也是命悬一线的事儿。
还有经济周期的事,全球景气的时候,资源就贵些,全球不景气时,资源就贱些。小企业资金链绷的紧,干不过周期,所以资源类企业发展一百多年,基本都是巨头了。巨头膛儿大,又耐心,无数周期锤炼出来的,有定力有战略,中国企业还是嫩的多。
所以啊,收购一时爽,也许火葬场,小蛇吞掉大象,消化不良的可能性很大的。就因为这个,我们就应该更加支持民营企业去收购,因为民营企业失败不用全民买单,而且民营企业纯市场考虑,理智不疯狂,有了问题,人家也能快速应对,灵活决策。
贸易战有句笑话:什么?要求开放汽车金融?这些领域对中国人都不开放,开放给美国人?——就是说很多领域都不对民营企业开放,其实我们讲了这多收购成功的案例,不都是民营企业吗?
讲一个失败的能源收购案例。
铁矿石三巨头: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其实都是跨国巨头,多总部那种。
三巨头要变两巨头?各国钢铁企业都反对这个兼并。
但是力拓觉得可以。因为它刚刚收购了加铝,欠了400亿美元的债务,压力挺大。
中国是铁矿石最大进口国,当然也急。为什么呢?因为铁矿石年年涨价,对于咱们一个进口大国来说当然受不了。举个例子,宝钢2006年第一次跟着各国钢铁公司去参加国际定价谈判,那一年铁矿石涨价19%。2008年再去跟着谈,涨价70%……看看这涨价幅度——当然,人家对各国钢铁公司都涨价,但是别的国家的钢铁公司,贵就少买点,咱们不行,咱们国内需求大,还得靠出口挣钱,上游涨70%,出口不可能涨这么多,利润就越压越薄,企业受不了。
所以,国际市场就猜测中国政府会出手竞购——嗯,人家对咱们的作风就是这么理解。一些国际投行也带着收购方案来找中国企业:买不老铁?瞅瞅我这方案不?我给你当顾问呗?
咱们中国没这种国际商战经验,一看这局面真坐不住。中铝出征,竞购。
中铝选了雷曼兄弟做顾问,2008年2月开始竞购,对的,7个月后雷曼兄弟就破产了。
力拓是双上市公司,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同时上市,所以要竞购,这两个市场都得发力。因为英国市场比较成熟,所有机构操盘手都是老鸟,完全明白这种商战的意思,所以雷曼设计了一个对英国股市的“拂晓突袭”的方案,就是要趁必和必拓和力拓有所反应之前,在次日开盘之前,完成英国力拓12%的股份收购,争取一个反对必和必拓的投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