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如果不上太复杂的架构,花不了多少钱。
这一大通说下来,我都口干舌燥了,钱总:喝水喝水。
我放下杯子,看仨人还盯着我,我靠这到底什么局面啊?这不会是在面试我吧——稳住稳住,面试不会这么快。我定定神,虽然毫无交流,但不能冷场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尬讲。
我:架构这块基本就是这样,说说融资?
钱总还是那句:可以。
我:现在海外收购比较主流的方式是自有资金和内保外贷。外管局5月份出了个《29号文》,普遍认为是为“内保外贷”简政放权的。内保外贷+过桥贷款,这种形式可能最多。
我:如果境外有关联企业,比如子公司,可以让子公司直接给母公司放贷,这个办法其实不错,一个是境外贷款利率低,还有就是母公司不用担保。还有一个办法是联合财务投资人,作为战略投资人如果一时吃不下标的公司,可以跟财务投资人合作收购。此外,就是发股、发债。大概就是这么多融资的手段吧。
融资这一块,企业普遍都很熟悉,我就不细说了。
我:关于海外收购,有些国内具体的政策,主要来自外管局、发改委和商务部相关的文件,这一块经常变动,如果企业有想法,可以查阅一下。比如今年发改委有个《9号文》,对海外收购做了些明确的规定,企业有兴趣可以看一看,那个比较细。
我:关于中企海外收购的现状,大体上就是这样了。钱总您看您这边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钱总:实际操作能给讲讲案例吗?
我笑了:如果讲细节,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先讲一下程序性的东西吧,这个比较简单。一般就是选择标的,确定标的,尽职调查,谈判,成交了以后交割。
我:每个环节任务都很繁重。其中最重要的就算是尽职调查吧。干我们这行有句话,叫“选择了什么样的交易对手,就选择了什么样的风险”。如果收购标的是一个合规做的比较好的公司,那交易风险相对就低。如果收购标的是一个情况复杂的公司,那就全指着尽职调查发现风险、识别风险了。
我:尽职调查一般有这么几个方面:从技术角度,考察目标公司的资产是否真实,经营是否健康;从商务角度,考察其估值是否合理,能否与本公司形成协同;从税务角度,考察是否真实完整地进行了簿记工作,有否偷税漏税;从法律角度,看公司是否有官司缠身,资产、债务有无争议;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公司的年金、股权激励计划都怎么样……大概罗列起来就是这么几个方面,但每个方面需要考察的内容都非常多,我只是举例一二。
我:所有的收购都有风险,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等的过程,各国法律对并购都是本着“买家当心”的原则,所以信息不对等是无法打破的困境。但是换句话讲,企业经营本身也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咱们中国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哪能都咱们合适了?有风险的资产,只要把风险标记清楚,尽可能在条款中限制风险,也是值得购买的资产嘛。
我:所以,尽职调查中,如果没有发现会“杀死”交易的dealbreaker,下一步就是尽量评估和量化风险,看看我们能接受风险到哪一步。这个过程主要在谈判中体现,用价格、条款和风险分配来解决问题,比如设计一定的救济条款,就是自我保护的好方法。
我:但有时卖家也是很强势的,对交易文件的保护很强,不允许大的改动,这种情况也有,俩边拉锯。
说到这儿,框架性的信息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往自家业务上引,我话锋一转:我做过的几个案例,感觉中企都缺乏经验,重视价格不重视条款,其实条款里头的雷多着呢,人家能给你埋,你也能给人家埋。所以最好企业有自己的、懂收购的内部团队——我看吴总就有收购经验吧。
吴总笑笑,钱总说:吴总也是从美国回来的,之前也是在华尔街工作,我们为国际化招募的人才。
我赶紧做惊讶款,原来吴总是从某银行回流的人才,之前也做过财务顾问的工作。自然要互捧一番。
我:现在回流的投行精英很多,咱国内大公司出去收购,都是组建自己的海外投资部,比如万达、复兴、海航,有什么业务直接交给海外投资部,华尔街这块儿业务基本挣不到中国人的钱。
钱总还是不苟言笑的样子:自己组部门很必要,但外部顾问也有外部顾问的好处。
我:那是自然。比如法务方面,就绕不过外部顾问,一般收购,投行也就是要个成功费,律师那儿花钱,没数儿。做个尽调可能就一千万人民币花出去了。
钱总:为什么呢?
我:一个是需要聘的律师多,标的国要聘,东道国也要聘,自己国内还得聘,香港的收购平台要聘,随便一算就四个团队,有的团队还不止一个律师。还有就是律师收费高,像英国的“魔术圈”,美国的“白鞋所”这些顶级律所,一小时收费将近2000美元,一出门就开始计费,坐个长途飞机出差到中国,就算旅程半价,几万块也没了。当然,最关键的是,有的企业没经验,对律师费用没控制,其实这些都可以事先谈好控制,比如花到多少钱的时候要有提示,还有,标的公司确认之前,别让律师那么早进场,自己能干自己先干了——稍微紧一紧就能省不少呢。当然,这公司就是靠内部团队把控,什么派给律师,什么自己干,自己心里得有数儿。
我:哦对了,其实国内实力强的律所已经开了不少外所,我刚看英国有一家专业期刊也给中国的律所评了个“红圈”,其中金杜所在欧洲美国都有外所,中企跟国外律所合作不放心,也可以选咱们中国人开的外所。
钱总:那些没有内部团队的,是不是就是投行给把控整体费用?
我:可以交给投行。因为投行是总掌、统筹,可以帮助协调部署律所的工作。投行带队的人如果操起这份心,当然最省事。
钱总:怎么调动投行的责任心呢?
我:其实从实践上也不用特别调动。一般企业选投行,说是选投行,其实是选顾问,比如这个顾问以前合作过,或者接触过认为值得信任,或者这个顾问擅长某个行业的并购业务……企业签投行的时候,都会指定顾问,不会蒙着来。一般就是看准了一个两个顾问,就用这一两个人。
钱总:哦,原来是这样。
我:对。其实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并购本身都是一件凶险的事,也是一件残酷的事。因为这是纯知识较量。一方知识不足,经验不足,就会遭到对手毫不留情、肆无忌惮的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