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讲,郑总给讲讲,我特爱听郑总讲,我觉得郑总讲课水平可以跟咨询公司有一拼,就差一ppt,条分缕析,观点清晰,绝对是职业水平。
郑总呵呵笑:万总这是要捧杀我……这从哪讲起啊?
我:就说《xx轮》呗,我还是好奇,投资3亿,8亿票房保底,不是赚了吗?
郑总:8亿票房保底是说给媒体的,具体合同里签了保多少票房分成,咱也不知道,不一定就是8亿的40%,肯定比40%低,吹个8亿好听而已。而且,现在电影的宣传和发行,都是发行公司垫钱做,做完再从票房分成里扣发行费。垫钱做的话,发行费就得比一般的高一点,比如一般的发行费是这40%的10-15%左右,垫钱的话,就得25-35%……
我:那3.2亿的票房,切走25%的发行费,大概还剩2.4亿,哦,那就赔了6千万……
郑总又呵呵笑了:要这么算也行,但是得看这6000万里,大家各赔多少。可能有的制作单位赔了,有的制作单位就没赔。
小张:不是大家按投资比例承担损失吗?
郑总:你们是干金融的,你猜?
我说:那就只能是除权了?
郑总说:除权是指一轮一轮拉投资吗?
我:呃……对。稀释股份。
郑总:那就是了。
小张:我赛,那是每部电影都除权吗?
郑总:基本上是。除非能看准票房。要能看准票房,就没必要除权了。
制片强调说:是看准票房能赚多少,就没必要再拉投资了。
郑总:对,不过那样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因为即使一部看准了能挣的片子,也可以用——你们叫除权是吧——这种方式挣更多的钱。每拉一轮投资,就挣一次钱嘛。所以,一部片子很难说是赔了还是挣了,因为这里头总是有的人赔了,有的人挣了。别听记者扯什么“票房惨败”,票房低,不等于片子不挣钱。
我想起郑总这么多房子——不会都是这么赚来的吧?
我:如果除权的话,那最后进来的都是什么公司呢?肯定不是大的影视公司吧?大的影视公司肯定不会做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吧?
郑总:没那么绝对。有些制作就是很大,很烧钱,一家公司做风险大,想拉着同行一起做,风险共担,那互相都得给面子啊。因为谁家都有耍不开的时候,你这时候不帮人家,等你想让人家帮你的时候,你张不开嘴。
听到这儿,我跟小张不由自主互相看了一眼。
小张:太金融了……这就跟金融界一样一样的……金融危机怎么产生的?就是因为几大投行互相持有对方的次贷证券啊……
郑总呵呵笑:抱团取暖嘛。
我锲而不舍:除了交叉持股,最后一棒还有谁接?
郑总:那多了去了,比如,煤老板,温州炒房团,都想投影视圈。还有现在很多私募,也想掺一脚,都觉得好挣钱。
我:挣钱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郑总:那可说不好。
导演:一百部里有一部爆款吧。
郑总:差不多吧,就跟他说的差不多。每年有龙标的电影是500多部,能上院线的200多部,爆款,一年也就四五个吧,所以一百部里能有一个挣大钱。
我:这成功率够低的……国内的资本可真敢往里冲。
制片闷闷地说了一句:因为他们只看得见挣钱的。
我:这不是稍微做点行业研究就能知道吗?
郑总:要都跟万总这么谨慎,我们这行就没活路了,哈哈哈哈哈。
我笑说:不敢不敢,我这不也是学习吗?——那《xx轮》的投资3亿,就是指项目估值,而不是实际投资了吧?实际投资大概能有多少呢?
郑总沉吟了一下,没说话。
制片笑着说:万总,还问!还问!裤衩子都被你扒下来了!回头我们怎么出去跟外边人谈项目。
我:好不问不问,我也不全是好奇,也是想学习学习。
小张神助攻:干嘛不让问,问清楚了好帮你们啊!
郑总笑着出来制止:别别,别往下说了,听不下去了。
郑总:必须得跟万总解释一下了,要不万总以为咱们这行都什么狼心狗肺呢。是这样的,咱们国家每年院线就能容纳这么多片子,200多部,可是想来的钱太多了。你说来个人,拿笔钱,就想投资姜文、宁浩的戏,你也拍不上队啊——宁浩出道10年,拍的电影就没赔过,你初来乍到,就想插脚人家的项目,人家认识你是谁啊?所以,甭管挣不挣钱,圈里给你什么项目,你就先接着什么项目,赔本儿赚吆喝,等你混成圈里的熟脸了,你才有资格往人家宁浩那凑,是不是?再说了,我们这行就是,赔9个,挣1个,那1个爆款,就把你之前赔的9个全拉回来了。所以算大帐,你不能说你赔——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爱提赔还是赚这个事。赔和赚,它不在账面儿上。
我听了频频点头:症结还是市场小,一年200多部电影上院线,资源紧俏,不够分。
郑总听了一愣,说:……不能这么说。好莱坞倒是市场大,一年上院线的也就是四五百部,但票房主要集中在那些投资上亿、“八大”的大片上,所以跟电影数量没关系。关键还是说行业特征。这是个万众瞩目的行业,金字塔尖上的明星和导演,要拿走整个行业的99%,就算是一年院线上1000部电影,投资人还是会追着大明星、大导演,那就还是追不上。你想,一个大导,或者一线流量明星,是踩着多少人的尸骨红起来的,就比如他是100万人里才出一个的人才,那这100万个人没挣着的钱,就应该都归他一人儿挣。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是什么歪理邪说?
我:听着确实是这个理儿……郑总高明!
郑总意味深长地说:对嘛,我干多少年了,再说不对这个,甭干了。
我也笑着说:那就没办法了,圈外的人就必须要交名利税了。
郑总:对,你要想蹭人家的名气,你就没资格跟人家谈条件。甭管你出了多少钱,兹要挣了钱,人家都得拿大头,你拿小头。兹要有风险,人家不担,你担。为什么?因为人家是踩着100万人上去的,人家便宜了你,对不起那100万被踩在下面的人。就比如一个江湖好汉,杀人如麻,结果就在加官进爵的前夜,拉肚子死了——你说那些被他杀了的人,冤不冤?
我:冤,太冤了!
不知道为什么,说完这个话题,大家就都懒懒的了。谈话不再活色生香,大家的眼神都绕着我走,仿佛我突然成了个异类。我自省是不是太多嘴,问的太多,揭去了影视圈的神秘面纱。又或者,这层话一说透,许多原本鲜活有趣的东西被“祛魅”,名和利成为一切谈资的终极答案,大家无法再谈一些回避主要矛盾的趣事儿,谈兴被就此打击。
总之,过了一会儿,就有人张罗上床睡觉了……
【67】我想了一个商业模式
郑总引我跟小张去卧室,进去一看,竟然是一间,双人床!这……
郑总:哦哦,这还有一间。
原来这是个套间,门后有门,通向另一间卧室。我觉得有些不便,正在犹豫,小张已经进屋把自己的东西扔在了床上:我睡这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