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郑总:而且,就算电影,光线不一定比华谊差。去年(2013年),华谊7部片子拿了31亿票房,可以说横扫市场了。但是今年,10部片子到不了10亿。可是光线呢,今年12部片子,已经接近30亿了。而且出了三部爆款。年初一个《爸爸去哪儿》、年中一个《分手大师》、年底一个叫、叫内个、内个……《匆匆那年》,正上映呢,我判断票房能过5亿。而且,现在中国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是光线创造的——《泰囧》,12亿6千万。

我:这个可能有制作的高丨潮丨和低潮吧,票房不稳定。

郑总:万总内行,我们叫“大小年”,大年,小年。但是至少光线的电影板块是赶上华谊了。

郑总:不过我判断华谊要让位给光线,主要是因为。哎,万总,你知道吗,影视行业里艺术家的因素最重要。

我:当然当然,明星导演的号召力那是不一样的。

郑总眼睛一亮,高兴地说:对,是这样的。

郑总:在我看来,华谊有三宝,小刚和二陈,就是peter和老陈。小刚的影响力不说了,住个院,华谊股票就能大跌。peter你别看他是一港怂,其实是一人精,京港两边的门道全懂。你看去年他鼓捣的《中国合伙人》,你能看出是一港怂拍的吗?还有今年的《亲爱的》,竟然连打拐这种题材都拍了,还卖座儿,我看河南人都比不上他。

我:呃,谁啊?

郑总:陈可辛……《甜蜜蜜》看过吗?

我:哦哦……

郑总:那你也不知道陈国富吧?老陈,一台湾人。

我:不知道。

郑总:那你……知道刘若英吗?

我:唱歌的吗?

郑总:对,就那个:很爱很爱你,什么什么的。他们俩原来是(郑总比划比划)……

我:哦哦,情侣?

郑总没理我:这俩人,一个香港人,一个台湾人,要说拍商业片,确实经验丰富。这俩人在华谊不但直接导,还做监制,尤其老陈。监制——在我们行里可是比导演还重要的岗位啊。如果说一部电影是个公司,那监制就是董事长,制片人是ceo,导演,也就是个常务副总吧。监制负责一部电影的策划——大家都觉得电影是导演的作品,那可不一定。电影生产,现在就是条流水线,导演就是那个手艺人,匠人,但监制是包装人。一部电影,拍素材可能拍了上千个小时,但最终上映只有2个小时,哪个镜头能拍,哪个镜头不能拍,这个是导演决定,但是拍完了,哪个镜头能上,哪个镜头不能上,监制有最终的拍板权。所以你说,电影工业的核心人物是谁?那必须是监制——好些外行,他就不懂这个道理……唉……

这是解释律所那事吧?郑总还挺忙活。

我:嗯嗯,这样啊。

郑总:就是这么回事儿。刚才说哪儿了?……哦哦,奶茶,内个内个,老陈去年(2013年)离开华谊了。我看peter也说不准得……

郑总:华谊也是没想明白。人家都是老江湖,看着是给你当高管呢,其实是借着你的盘子码自己人。港台来的人,跟内地老板,尿不到一个壶里。而且我听说华谊内部撕的很厉害,当时好几个投资人都在跟老陈谈,老陈多狠的人啊,都吊着呗。要不也不能吊奶茶那么多年。

我:嗯嗯,明白。

别说,郑总这一通儿白话,在我心里突然形象高大了,要知道,不是每个老板都有这么好的口才。就冲这表达,我都被吸引了。

我:除了这两个公司,其他公司呢?

郑总:其他还有个华策,主要做电视剧的。然后就是,橙天嘉禾和星美,这俩是做院线的。

我:哦,您不是说六家吗,还有一家是?

郑总:博纳,我重点说说这家,因为它是在nasdaq上市的。

郑总:博纳,一开始就是一个发行公司,现在是又建影院、又拍电影、又做艺人经纪。一句话,什么挣钱做什么。我真是眼瞅着博纳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它就是一个小小的发行公司,当年为了发我们的片子,老板没少到我这儿来、内什么……哈。

我:电影发行怎么做啊?

郑总:哦,就是……我们制作出电影以后,电影得上映啊,发行公司就是负责帮我们上映的,帮我们谈院线、排片、负责运送拷贝;电影上映前还要负责宣传,搞活动、印海报、买广告;电影上映以后还得去影院监票什么的。挺琐碎。

我:那发行的赢利模式是?

郑总:发行是个体力活,挣不多,但是不赔钱。一般是收发行费,具体就是从制作方的票房分成里再分10-15%。

我:哦……那博纳能发展起来,得是有资本进去了吧?

郑总:可不是嘛,据说前后融了好几个亿。

我:哦,那我就懂了。

郑总:资本厉害啊。好多人头天还四处扎钱呢,第二天就集团老总四处投资了。你说这资本多厉害,整容似的。

郑总拿出手机看看时间:万总,我今天本来是来学习来了,结果我自己话唠了一下午。

我:受教受教。我这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郑总:我待会有个事儿,这么着,咱们再约。等下雪,我请您跟张总,上我怀柔宅子赏雪去。

【64】名利场上的尴尬人

郑总一走,我第一时间拿起微信,让岳迁帮我联系安总,我先闹清楚这个xx到底是谁?

很快岳迁把安培拉进来,我加了安总微信。

我:安总好。

安:不敢当,万总好。

我:郑总是安总的朋友吧?见好几面了。

安:谢谢谢谢!怎么样啊?

我:他可能想到美国上市,聊着呢。

安:哦哦,他真能去美国上市吗?

我:目前看不出有这实力。

安:哦哦,那就别聊了,耽误你功夫。也是朋友托我,我就甩给岳总了,没想到他又甩给你了,给万总添麻烦了,实在过意不去。

我:这个朋友到底是谁啊?郑总老提。

安:是不是李米?

我:对对。他老以为我跟李米是同学,因为我不知道这里头的事,也不敢否认。

安:哈哈哈哈,辛苦了。李米是我的好朋友,原来是跑影视的记者,她跟郑总合作,在大理开了个客栈,所以,这俩人都算我的比较近的关系吧。这账算我头上,改天面谢万总。

我:不用客气,都是同学。

安:那我就做主了,不用理郑总了,忙你的吧。

我:安总,你要是这会儿有空,跟我说说郑总的情况好吗?我还是想了解一下。

安培说,郑总是科班出身,在圈里的定位是“政策导演”,经常受邀拍一些带政治任务的题材,比如干部典型、某某地方的历史人物、重大案件的再现……能力比较强,也得过一些奖,可惜此类题材并不卖座。郑总也尝试拍了一些商业片,票房平平,现在正在转型做网络大电影,赶上视频网站疯狂购买版权和自制,挣了一些钱。听说公司运转良好,但只是听说。

安培说,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火爆,影视界挣了不少钱,也吸引了很多外来的资本,比如煤老板,炒房团,都觉得投电影是个好生意,排着队等着知名导演接见呢。

回国4年发生的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6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安托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回国4年发生的事第6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