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最后的诗篇:《重新定位》
特劳特先生最近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他总是会梦到自己34岁悟到“定位”那一天的情景,那天的大雨,那天的狂风,还有那天发泄的眼泪和抑制不住的狂喜。起初,做这样的梦他很享受—在人如黄昏的75岁,能通过梦境体验当初那种喜悦,那种对未来充满力量和信心的心情,何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可在连续做了几次这样的梦后,他的心情变得安静,这或许是上帝给自己的某种暗示?直到一天,他偶然间读到了穆旦先生的一首诗《冥想》。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读完的那一刻,他笑了。
一切由此而始,就由此而终吧。是的,定位,一直都在那里,不是我悟到,就是别人悟到,只是上帝将如此荣光洒到了我的身上。我也终不负所托,将自己41载的年华都献给了定位。并非我创造了定位,而是定位一直都在那里,我只是发现了这个秘密。
是时候退隐江湖了。
既然由此而终,那就写一本封笔之作吧,《重新定位》。
定位,再见!
(续)
我不知道特劳特先生写《重新定位》时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也许就像一位父亲送孩子去远行的站台),但他一定想尽量表现地比孩子出生那一天时(1981年《定位》的出版)更加从容淡定、逻辑清晰,所以《重新定位》在结构上的确有所提高(分成了四个部分)。
与其他理论书籍核心内容从章节名称就可以看出不同,特劳特先生的风格是让你自己去找(《定位》和《重新定位》的精华部分都需要从字里行间里发现)。
为了能更好地介绍《重新定位》,也为了写出特劳特心中对“定位”的浓浓诗意,我决定用自己拙劣的现代诗来描绘这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竞争
第一章基本规律(心智)
心智,
是消费者的心智。
它是营销江湖的宠儿,
江湖里所有的动荡,
以及荣辱、成败,
它即是因,
也是果。
它像一位守城的将军,
疲于应付信息的爆炸。
它憎恨混乱,
简化信息是靠近它最好的方式。
它又似未经世事的孩子,
总是缺乏安全感,
经验和跟风是它的护身符。
它还像一个固执的老人,
试图改变它,
总是徒劳无功。
你试图延伸自己的品牌,
它的双眼就会不再发光,
它对你没有了焦点,
哦,
它会忘了你。
第二章竞争时代的到来
千千万万,
万万千千,
品牌和产品,
看不到尽头,
这是竞争激增的年代。
细胞在不断分裂,
细分市场在不断产生。
那些互联网公司,
在帮你寻找和挑选你想要的一切。
它们还说,
我给你提供的产品,
价格最低。
太多的选择,
禁锢了人们的脚步,
他们会说,
我不需要了,谢谢。
在这个时代,
坚定自己的独特性,
不要希望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保持自己的差异化,
不要忽视市场的各种变化。
如果你无法建立自己的差异化,
你就会一直软弱无力,
不像一个真正的男人。
第三章重新定位竞争对手
哈姆雷特说,
我一定要杀了克劳狄斯,
夺回本属于我的王位!
特劳特说,
哦,那你先要重新定位克劳狄斯,
定位了他,
你就定位了自己,
你才能杀了他!
盲目的攻击,
就像扑火的飞蛾,
是自取灭亡。
要寻找他强势中的弱点,
攻击无足轻重的弱点,
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你所攻击的地方,
必须要能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消费者甚至连想都不用想,
就忙着点头。
你拿起低价,
当作自己的武器,
哦,快放下它,
除非敌人永远不会做到这个价格。
树立正面的品牌形象,
这是攻击的关键所在。
尘归尘,
土归土,
要将敌人归位,
告诉别人,
他是第几,
你是第几。
重新定位商品,
总有差异化等着你。
标识、形象,
还要有个好名字。
开创新品类名,
为品类重新定位,
哦,
你即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