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九节总结

一不小心,关于了解消费者的内容竟然写了4万多字。没办法,谁让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呢?无论是以传统营销为主的传统企业,亦或是新商业模式下的互联网企业,能否在这个日异月新、快节奏的时代生存发展下去,归根结底还得看消费者能不能买你的账。

在营销的江湖里,企业是树,需求是水,洞察是种子,消费者是土壤。树的生长当然不能没有土壤。

我推崇营销要注重营销体系的建设,洞察和了解消费者虽然没有直接体现在营销体系里,但他们是营销体系的基础。通过对一些企业发展历程的了解和总结,我们不难得出一个公式:洞察+了解消费者+x=新产品、新服务、新商业模式。这里的x因素,不仅仅只是某一种因素。它可能是新技术(如移动互联、区块链、ai),也可能是传统的产品或服务(如家政服务、课外辅导、咖啡)。所在的行业不同,x因素的数量和内容就不同。

有一双能洞察市场需求的眼睛,有一颗了解消费者的心,再加上其他因素的运用,就会产生出新的产品、服务或新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常见的摩拜共享单车、滴滴专车、美团外卖、途牛旅游、瑞幸咖啡等等一些近几年新兴的公司,他们成功的起点就在于此。

01

电影《男人百分百》的片段。

先简单介绍下片段之前的内容,男主人公尼克(梅尔吉普森饰演)是一家牛逼的广告公司的部门经理。因为一段触电的意外,他获得了能倾听到身边女人心声的特殊能力。我要介绍的是他为耐克公司的女性产品设计广告的片段。

伴随着轻快的背景音乐,尼克开始出现在各种运动的女人身边,他倾听着这些女人在运动时的心声,脸上洋溢着“哦,原来是这样”的笑容。接着在给耐克公司展示广告设计内容之前,还穿插着他跟女主角就广告设计的讨论,在讨论中,他们确定了广告设计的定性—女性自由。在给耐克公司播放的广告片中,伴随着一名女性穿着耐克的衣服和鞋子孤独地马路上跑步的画面,背景的广告语是这样的:“你不会跑步前照镜子,想着那条路会怎么看自己;你不必去听他们的笑话,还要假装好笑才能在上面跑步;不管你穿得多性感,跑起来都不会更轻松;如果你没有涂口红,脚下的路不会注意到;它也不在乎你的年龄;你不会因为自己比脚下的路赚的钱多,而不好意思;你可以随时在想要的时候,踏上脚下的路,不管是今天还是你生命中最后的几小时;这条路唯一在乎的是你能够时不时来光临一次。耐克,没有游戏,只是运动。”

耐克公司的团队对这个广告片非常满意,顺理成章的与尼克所在的广告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而尼克再次成为老板的红人。

根据这个片段,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1、任何一家公司都很难完全靠自己去了解消费者,即使实力雄厚如耐克这样的公司,也会委托第三方来设计广告方案;

2、了解消费者,你需要非常近距离的去感受他们的感受(如果真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最好);

3、要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需要了解他们,并找到尽可能多的情感诉求点,这些让消费者深有体会的情感碰撞,会成为打动他们的利器。

02

焦点小组。

在《营销管理》这本书里,我们会在不少地方看到“焦点小组”这个词汇。什么是焦点小组?

大家都知道美国司法体系里的陪审员制度吧,就是将是否给嫌疑人定罪的权力交给陪审员来决定。这些陪审员一般都是随机选择。

焦点小组就是企业的陪审团,大体就是企业邀请一些消费者开座谈会,就某个内容进行讨论,并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等给出意见或建议。

我个人的猜测,科特勒等一些西方的营销学者,他们所提倡的焦点小组的方式是受陪审员制度的启发。因此在《营销管理》等书中,他们多次提到企业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直接的交流。那么了解消费者,可否就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呢?

评判一个人是否有罪,陪审员只要具备一点法律常识,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人生经验,再加上法庭提供的证据和证人证词,相对还是不难的。但如果数十人的焦点小组,要通过他们各自对品牌、产品等方面需求或想法的阐述来了解消费者并作出决策,则多少会有点草率(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很好的火花碰撞出)。因为,营销没有标准答案,而消费者的情况又是多样的,他们的认知往往也是大相径庭。

当然,如果企业针对的人群非常精准,倒是可行。本人觉得将焦点小组作为市场调研或了解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用以检验企业品牌战略或产品服务等是否会让消费者满意,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事实上这么做的企业并不多)。

03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

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

坐也思君。

唐伯虎本人一定没想到,他的这首《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最后一句会被后人拿出来比喻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不知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知道后,会有何感想(给我来一套“还我漂漂拳”?)。

偶然间读到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当时就觉得用此来形容企业对消费者的态度实在是太贴切了!“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企业想盈利,想挣钱,就得思消费者,天天盼着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或使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行也思君”,企业在具体执行营销方案的时候,要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推广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坐也思君”,企业在制定产品策略、品牌策略、推广策略等的时候,要去思考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思”也好,“坐思”也罢,只要不乱思就好,“思君”是有其可遵循的法则的。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1):了解消费者一定要带着清晰的目的,没有目的地去了解,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把事情越弄越复杂。

通常而言,了解消费者的目的有以下5点:1、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这一点跟洞察需求是异曲同工;2、了解消费者的行为,找到可以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节,结果就体现在怎么做传播、搞活动、建终端、拍广告、讲故事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3、认知消费者的属性层次。“属性层次”这个概念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虽然各个消费者对于产品属性层次关注的内容和排序会有所不同,但不排除其中存在共性(比如大多数消费者都很关心汽车的空间),了解产品重要的共性属性,企业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的调整改善自己的营销战略和战术。除此之外,还“属性层次”还能帮助企业发现细分市场;4、认知消费者的满意。企业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消费者的满意,从而形成消费者忠诚。所以,企业需要认知消费者需要怎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会感到满意,感到满意的标准会是什么程度;5、认知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这就是形而上的概念了,终极目的是与消费者在精神层面达成共鸣。认知这一点,虽然并不是营销战略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一定是锦上添花的差异化。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2):保持积极的心态。

了解消费者是一件辛苦活,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因为市场总在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关注点也会跟着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对待了解消费者这项工作,要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3):尽可能接触更多的消费者。

说白了,就是了解消费者需要基数,而不是通过接触少数消费者后想当然的得出结论。接触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下、线上和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消费者的内容越多越能洞察出更准确和有用的信息。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4):(同洞察需求)消费者导向、市场调研、用心和人性。

以消费者为导向,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这可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和满意;用心,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上述了解消费者的五个目的都需要的;针对性的市场调研,也包括跟消费相关的大数据,这可认知消费者的行为和属性层次;加入对人性的理解,这可认知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

了解消费者的法则(5):明确流程。

了解消费者的目的虽然可分为五种,但实践的时候并不会分的泾渭分明,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步进行。了解消费者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七步—确认目的、确认目标、望(公司、行业销售数据分析和消费者行为的大数据分析)、闻(了解顾客对公司品牌产品以及竞争对手的评价)、问(设计问题调研)、切(得出改进公司市场水平的结论)、验(焦点小组验证公司改进方案)。

04

结尾:写给江小白的一封信。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秦的疆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第1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