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02

看营销案例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感觉就好像捅破了一层层窗户纸,你会认为案例中所有的想法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不这么做仿佛就是不懂营销没有水平。然而,在我们真正需要做营销决策的时候,才会发现人跟人是不同的,有些创意自己就是想不到,那层窗户纸就是捅不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叶茂中在“洞察”一章中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南亚风情﹒第壹城

现状:

南亚风情﹒第壹城是昆明市一个过百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的大盘,且是昆明市内第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城中村”留给市民的印象首先就是低档与杂乱,消费者对于改造后的第壹城,也同样摆脱不了这样的联想,“城中村改造”的背景下,客户就希望走中低端的价格路线,辅以“南亚风情”的地区特色作为卖点,期望以性价比和建筑特色促进购买。

疑惑:

南亚风情,对于昆明人来说是否是一个好的概念?中低端的定位是否真正有利于项目的销售?

洞察:

经过调查,发现昆明消费者有是三个明显特征被客户忽视:1、可以承受较高价位的楼盘;2、向往东部一线城市的生活氛围与居住环境;3、“南亚风情”对于昆明当地人根本不是新概念,甚至还与城中村一样,有一定的低档认知取向。

方案:

从城中村到cbd。1、将消费对象目标设定为高端用户,用精英、商务的概念吸引;2、提高价格,用更高的价值支持更高的居住理念和设计理念,让“南亚”变“国际”,让“风情”变“高档”;3、比附策略,将昆明与国际上最顶尖的超一流大都市进行对比和嫁接,彻底打动消费者。

这里是昆明的巴黎!

这里是昆明的曼哈顿!

这里是昆明的香港!

这不是梦,这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结果:

开盘当天,近5000人到场,仅6小时就宣告售罄。

洞察之后,“南亚风情”变成了“国际高档”!这就是洞察的魅力。如果我们在当初的那个环境下,城中村改造的楼盘,我们是否有如此颠覆的想法和魄力呢?

简单复盘下此案例中洞察的逻辑。第一步,发现之前的想法是个坑,坚决不跳!第二步,市场调研(可惜市场调研的方式和内容案例中没有介绍),得出了消费者的特征(也有对人性的理解);第三步,根据发现的消费者特征,重新定位和包装产品—中低端变高端,比附国际大都市。

你看,这么复盘后是不是觉得很理所当然(笑)?在我看来,这个案例最大的价值之一是告诉我们,市场调研要调研消费者的特征(主要是心理),以此为基础洞察出新的方案就不难了。

案例二:好孩子婴儿车

在这个案例中,先是有一份关于“消费者购买婴儿车关注的因素”市场调研结果表。其中,高达72%的消费者,对婴儿车最关注的就是安全。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似乎安全性是婴儿推车绕不开的一个核心点。

但叶茂中先生洞察后放弃了这关注度占比72%的安全性,他选择了占比26%的舒适度。

为什么他会不遵守市场调研的结果?因为根据他的洞察,婴儿车的本质是驾驶者和使用者分离的特殊车种。该如何理解?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叶茂中先生跟好孩子厂家沟通的现场。

叶茂中(以下简称叶):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个问题,婴儿车使用者到底是谁?是推着车的家长,还是坐着婴儿车里的宝宝?

好孩子厂家(以下简称好孩子):好像家长和宝宝都是使用者。

叶:虽然看上去是两者都有,但最能体验产品的消费者其实是婴儿车里的宝宝。

好孩子:(若有所思)。

叶:所以如果要寻求婴儿车核心诉求时,我们应该以婴儿“使用者”的角度切入:童车是否安全、童车的功能型怎么样、外观是否好看,小家伙们都不知道也没办法欣赏,他们能感受到的就是婴儿车是否舒适。

好孩子:那家长作为产品的购买者,他们的诉求不用考虑了吗?

叶:兵者,诡道也。别人都想到的问题,我们作为大公司当然要出其不意。更何况,婴儿车是否舒适,代表了宝宝是否在车里开心。我们可以引领行业的标准,什么是好婴儿车?让宝宝笑的婴儿车才是好婴儿车。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好孩子婴儿车,更舒适!

好孩子:(心有所动,感觉好厉害的样子)。嗯嗯!叶先生言之有理!

复盘结束。

这个案例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第一,市场调研结果的理解和运用(貌似在这个案例里,有没有市场调研都不会改变洞察的结果);第二,品牌的诉求到底应该针对购买者,还是应该针对使用者;第三,产品的核心卖点是否只能唯一,两个卖点行不行(舒适性和安全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基础的市场调研是需要的。至于调研的结果到底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关键是带着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理解来分析。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关键是看购买者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黏度。如果是父母孩子这样购买者把使用者看成自己命根子这样的关系,那考虑使用者也无妨。但前提是在满足购买者诉求的方面不能做的差。比如好孩子婴儿推车,你是舒适了,但外观很丑,看着也不安全,你就算再舒适,家长也很难买单。

第三个问题是这三个问题中最难的一个,也是一个专题话题,这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再来讨论。

第三节关于洞察的总结

01

就洞察的重要性角度而言,营销跟侦探很相似,甚至比侦探的要求更高。侦探,是在蛛丝马迹的线索中探索事情的真相,而营销,则是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不仅要看到真相,还要在此基础上联想到新的创意或突破口。

卓越的营销,离不开优秀的洞察力。

《营销管理》第二篇强调洞察离不开信息系统,需要做市场调研。《营销的16个关键词》中“洞察”一章除了需要市场调研外,还告诉我们洞察需要以消费者为导向,还要加上对人性的理解。

虽然道理就是这些道理,不难理解,但真正做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洞察,营销中绕不开的一个坎,其是否有公式可循呢?我尝试列一下洞察应具备的条件。

1、对数据敏感,会分析数据。营销之所以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其不仅仅是感性的创意,而且更需要理性的分析。产品结构的销售数据分析、渠道结构的销售数据分析、消费者结构的数据分析等等,都会帮助我们更清晰自己品牌和产品(含服务)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做的好的地方和做的非常不好的地方,往往都会蕴藏着商机;

2、重视营销信息系统的建立。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鬼知道要搜集整理多少信息。可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生存不易,如履薄冰。如何履薄冰如走平地?首当其冲就是掌握信息。因此,首先是要重视营销信息系统的搭建,其次要会整理归类和搜集信息。比如,我们可以将营销信息系统分成两大类,一大类是按照信息来源进行分类(如内部数据、权威媒体信息、行业新闻、线上用户评论、市场调研等),另一大类是按照信息内容进行分类(如内部数据、产品分析、渠道分析、竞争对手信息、行业动态、新技术运用信息等)。这样营销信息系统的搭建就有针对性,不管能搜集多少信息,至少目标很清晰;

3、重视消费者心理特征的洞察。营销,归根结底,是要改变消费者的态度。孙子兵法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何为“上兵伐谋”?就是攻心为上。叶茂中的两个案例,无一不是在攻消费者的心。不洞察消费者心理特征,又怎能做到攻消费者的心呢?至于如何能做到准确洞察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这是营销大智大慧的范畴,只能意会,一说就偏;

4、苛求洞察的结果。艺术的美有两种,一种是极致的美(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种是残缺的美(如断臂的维纳斯雕像)。营销的艺术则是前者,追求极致的美。洞察,当然可以应付,手里拿着数据,拍拍自己的脑门,也会有个洞察的结果。既然洞察是烧脑的游戏,我倒认为更应该对结果要求苛刻。越是要求严格,越有可能诞生有价值的想法。与其一个臭皮匠的馊主意,还不如试试把臭皮匠逼成诸葛亮。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那么在这一念之前,不妨多打些坐。

所以,对于洞察,我的公式是: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代入消费者心理特征+苛求结果。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秦的疆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