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三节需求的总结

营销,就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需要你的产品(含服务)。在营销的江湖里,需求就是水,任何营销都离不开需求。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需求千变万化,并没有什么固定公式或方法能够推导得出。这也是为何我们很少能够在营销的书籍里看到对需求的剖析和指导。既然如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需求?

市场的需求,犹如一个巨大的冰川,我们可以认为现有的产品只是满足了露出水面那一部分,而水下巨大的部分还等待我们去发现。

发现新的需求,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现有产品的补充或改善(如提醒更换的牙刷),还有一种就是创造新产品(产品如vr眼镜,服务如“享物说”)。前者需要的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发现现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后者则往往需要对新技术或新模式的理解和探索。

发现新需求需要什么?

需要不安于现状,需要换位思考下的体验和分析;还需要有梦想,会yy,有一点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做一个有心人,了解行业和技术的变革,了解其他行业的商业模式。

发现新需求,靠的并不是所谓的前沿技术(技术只是工具),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

最后,用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广告语作为这一章的结束。

impossibleisnothing!justdoit!

第三章一号太保番外篇—获取营销洞见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本章涉及的书籍:《营销管理》、《营销的16个关键词》。

第一节《营销管理》第二篇

儒家思想的代表书籍为《论语》,道家思想的代表书籍是《老子》,佛家思想的入门书籍可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而营销的入门书籍则一定是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一书,在营销江湖中如同《圣经》一般的存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营销体系的内容,每一次改版(至今已是第16版)也都是在与时俱进地对新的营销环境和内容进行了补充。我们要讲的营销十三太保也都是以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启蒙,再通过案例和其他书籍进行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号太保“需求”,正如我前面所说,是最难剖析和指导的。所以在《营销管理》一书中,并没有专题来讲。但第二篇“获取营销洞见”,我们可以理解为与需求有关。营销洞见,洞见的当然也有需求。

01

获取洞见,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取洞见的过程,就如侦探办案,要搜集千丝万缕的证据,然后分析推理找到真正的罪犯。

营销江湖里的侦探该如何办案呢?

在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二篇中,没有讲述案件的来由,也没有搜集完证据后分析推理的过程,其内容都是在讲搜集证据。这当然可以理解,营销江湖如此错综复杂、案情迭出,案件的来由如果要一一道来,估计他老人家别的事情就不用干了。至于分析证据推理找到案件的结果,这又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老先生在书里也只能含恨按下不表。

营销,需要获取洞见吗?

当然需要。需求,由洞见而来;营销战略,由洞见而定。

营销江湖里的搜集证据,就是“信息收集”和“市场调研”。

在《营销管理》一书中,“信息收集”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营销信息系统。这倒也无可厚非。既然是理论书籍,自然还要说明其构成和来源。

这就是理论书籍通常的逻辑—设定一个牛逼的专业术语,剖析它的构成和来源,如果有的话,还要加上它的分类或者意义等等。我将此称为“逻辑上的完整”。但有些内容其实对实际的运用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只要知道有印象就好,不要形成记忆上的负担。

对于营销信息系统,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有三个来源:内部报告、营销情报和营销调研。如果你认真看书里的内容,你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营销信息无处不在,线上也好线下也罢,处处有信息,处处要留心。内部报告,是案件当事人的陈词;营销情报,是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营销调研,就是侦探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内容。

营销信息系统的内容,能讲的也就这么多了。这也是营销江湖里侦探的悲哀啊,天上地下到处都是蛛丝马迹的证据。

当然书里还有一些内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比如提到的大数据挖掘。大数据这个词我想我们已经听出了老茧。关键的问题是企业该如何获取和运用自己想要的大数据。大数据,太大了。

再比如分析宏观环境,这个更难。什么是行业的宏观环境?趋势、年龄结构、消费者心理、收入分配、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自然环境和技术环境(这还只是一部分,不同行业需要不同对待)。头疼不头疼,脑子晕不晕?我们很容易理解,各行各业的宏观环境一定是不同的。大多数企业对待宏观环境,往往是“只缘生在此山中”,为何?源于思维惰性。除非遇到行业重大政策或技术的变革,否则大多数企业都是习惯了现在的宏观环境,很少能有事没事再将宏观环境拉出来扒拉扒拉、分析分析。宏观环境对每一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关键就看哪个企业能从宏观环境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总之,对于营销信息系统,考验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重视程度和决心。

至于第三章所讲的“需求的预测”(这跟发现消费者需求无关)和第四章中所讲的“营销生产率的测量”,这两个内容太理论了,我们暂且不去管它。

科特勒先生明显非常重视营销调研,因此单独拿出第四章来讲。内容比较繁杂,一一陈述出来大家也不喜欢看,在这里就不啰嗦了。市场调研最通常的做法是消费者焦点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线上和线下)。

切记,企业需要营销调研,但企业更需要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营销调研的方式。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在书里。

学了《营销管理》这样的书籍,没有东西拿出来装装逼怎么行?第二篇里就有不少,如在“预测和需求测量”这一节中提到的“市场渗透指数”、“市场份额渗透指数”、“产品渗透率“、“品牌发展指数”,还有营销调研中的定性研究方法,特别是书中在“营销洞见”一栏中所说明的“zmet”方法。这些专业术语的了解,绝对足够装逼了。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小说在线阅读_第7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秦的疆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第7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