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接下去的内容就是识别竞争者和分析竞争者。从逻辑上讲,这些内容顺理成章,并不难理解。秦晋之想了想,觉得识别竞争者和分析竞争者,这两件事情企业何止是在确定定位的时候需要做,除非垄断,否则企业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做。现在的市场和技术更新节奏如此之快,谁知道第二天是不是就有新的竞争者带着新技术新产品杀进来了?分析竞争者更是每天都应该关注的事情,谁知道哪个竞争者什么时候就改变了套路,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秦晋之发现自己现在看《营销管理》有种挑刺的惯性,甚至有点吹毛求疵的感觉,心中也是一乐。

挑刺归挑刺,其中还是有些内容秦晋之觉得要划线表示重点的。第一个是在“识别竞争者”之中,科特勒的观点和《蓝海战略》中的类似,都是强调要关注他择市场(在《营销管理》中,这是依据市场识别竞争者,“满足相同的顾客需求的公司”)。第二个是“分析竞争者”之中的“关键属性评级”,这跟书中前面提到的“属性层次”其实是一个意思。说白了,分析竞争者就是分析其品牌和产品的属性评级,从中识别竞争者及其战略,这样就可依次来制定自己的战略。嗯,定位就是战略的核心啊。秦晋之在书旁补充了这句。

识别最佳差异点和共同点。

既然要将自己的品牌跟其他品牌区分开,自然是要有差异点来支撑的。在书中写道“创建强大的、令人喜爱的、独特的联想确实是个挑战,但在竞争性品牌定位中这是必不可少的。”换言之,最佳差异点是为了创建独特的品牌联想,这倒不难理解。秦晋之在“品牌联想”上画了个圈,这四个字应该非常关键!

书中也提到了决定一个品牌联想是否真正具有差异点的功能的三个标准—合意度、传达力和区分度。所谓合意度,即“消费者必须就为什么品牌能够传达一种期望的利益得到一个信服的理由及可理解的道理”。秦晋之觉得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就是解释为什么我的品牌就是牛叉,我的产品好在哪儿。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某些品牌广告里强调自己产品的原材料是来自哪儿,怎么怎么个好。传达力,书中的解释“公司必须具备内部资源和承诺,以在顾客心目中可行,并有利可图地创造并维持品牌联想”。看着这个解释,秦晋之也是有点懵圈,传达力不应该是要求差异化的品牌联想能让消费者容易被传达和接受吗?说的如此深奥拗口,想想也是醉了。区分度,这个很简单,就是容易让消费者跟其它品牌做区分。

如何识别最佳差异点?书中一个字都没提。秦晋之想想也不能怪科特勒老先生,各行各业差别巨大,哪儿就容易有个规律能识别呢?秦晋之开始觉得自己不那么挑刺了,他对自己的胸襟很满意。

第九章品牌定位

第二节《营销管理》第10章—品牌定位

05

共同点。

定位的目标既然是在消费者心智中有独特的位置,那为何书中还要强调共同点呢?秦晋之想着这个问题,在座位上站了起来活动几下身子。想他人所未想,这是他看书的习惯。联想到此前自己认为科特勒老先生只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定位的问题,秦晋之恍然大悟,书中讲共同点可以说是老先生的苦口婆心,是担心企业一味追求差异化而忽视了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共同点。这就好比担心练武之人只会剑走偏锋,而忘记了最普通的剑式。

秦晋之坐下来又沉思了片刻,对于共同点的理解他想到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消费者会忽视共同点吗?如果属于同一个行业同一个品类,消费者的潜意识里正常都会认为不同品牌的产品都应该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除非某品牌产品的价格非常低,他才会仔细核对该产品是否有未满足的地方。也就是说,在价格范围接近的情况下,消费者很可能认为大家都具备某些共同点。如果某品牌产品价格明显高了,消费者会去想是否在某些方面可以提供更好的品质或功能;如果价格过低,消费者则会怀疑是否某些方面的共同点这个品牌不具备。

秦晋之赶紧在书的空白处写上,“共同点是企业很难忽视的内容。价格,是消费者评判共同点的最简单直接的依据。”

不过书中有一句话秦晋之认为值得重点思考,“品类共同点随科技进步、法律发展或消费者趋势变化而不断变化”。在苹果iphone3问世之后,手机移动互联的功能(智能手机)就从原来苹果手机的差异点而逐渐变成了行业的共同点。趋势,不得不重视啊!

至于书中将共同点又分为“品类共同点”、“相关性共同点”和“竞争性共同点”,秦晋之认为了解即可,没必要为了理论而理论。

共同点对照差异点。

这段内容秦晋之认为很容易自己就能得出结论—共同点要做到足够好(别在基础方面让消费者挑毛病),差异点要突出(消费者很容易发现和接受差异点)。

只是对于书中这段内容的最后一句话“通常,定位更关键的是实现共同点而非差异点”,秦晋之实在不敢苟同。怎么看定位更关键的都应该是差异点啊,因为差异点才决定了能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据独特的位置。想来想去,秦晋之还是觉得自己的理解是对的。至于为何科特勒老先生有此一说,秦晋之觉得这是从企业稳健经营的角度出发的—如果共同点都实现不好,谈何差异化?手机的像素太低,要啥双卡双待?正是这个道理。

书中此节还有“多个参考框架”和“跨式定位”,秦晋之看了看其中的内容,觉得这主要是看企业分析定位的角度,属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范畴,也就作为了解即可的内容,一带而过。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秦的疆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通俗易懂讲解营销体系——慧商学院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