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今年的清收处置当中,不能说全是负能量,有时也有一些收获,在一场场谈判当中,在一个个方案当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学会了讨价还价,学会了演双簧。这里有一个同事,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智多星,很多死棋他给下活了,我简直对他佩服地五体投地(他在有些方面对我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

案例一:我们做了一个户出了问题,倒闭了,根据政府的安排,这个户被一家大企业接管了。这家大企业还款的时候很不情愿,不想还款。而正好的是,这家企业在我们行授信批了,不过是在另一家机构,客户经理看到企业出现这个情况,不敢放了。企业这时也提出了要求:给我放款,我就还,否则就不还。大家都在琢磨怎么和兄弟行的客户经理去商量放款,而这显然是商量不通的,兄弟行不会把钱放下来去还我们的贷款。这时同事想出了一个办法:调户,把管户员调成我们的客户经理,对方欣然接受,反正户在他手里也不敢放了。当天调户,当天放款,当天就把那笔款还了。这一招可以叫釜底抽薪。

案例二:一组三户联保出了问题,甲完了,乙的资金很困难,想申请展期,丙正常。按照展期的要求,联保体必须还压缩额度的30%,否则不批。这时,首先想到的是让丙把最困难的甲还上,剩下的两户展,但是丙不同意,要求和乙平摊,一人还一半,可是乙连还自己的都困难,哪有能力和他平摊。又陷入僵局。如果乙的展不了,那他其他行的贷款也就下不来了,基本就完了。这时又求助于同事,同事又出了一招:让丙把自己的还了,额度压缩了,其余两户展期。这一招可以称为李代桃僵。

今天又去一家企业催收,这一家在3年之前认识,当时他在印刷广告行业也属于领军人物,是一个青年才俊。但是今天走到工厂的时候,院子里己是一片破败,长满了野草,刚下过雨,蛙鸣还此起彼伏。三年前竖在那里的二期建设规划图还在,其他的几乎没变,只是草长得高了。人看起来小了一圈,他说这几个月瘦了20多斤。

按他自己说的,现在己经资不抵债了。工厂30亩地,因为欠着小贷公司的钱,己经被起诉保全了,估计变卖的钱刚够还那一笔债的。自从去年还了两家银行的贷款后,资金链就断了,现在欠着银行几百万的贷款还不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资不抵债的呢?这些年,他自从投资上了印刷厂之后,每年的财务费用平均将近200万,而印刷厂好的时候利润也不过百十万,年复一年,到了现在,终于走不动了。从96年创业至今,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是做设计出身,创业的时候是搞了一家广告公司。广告这个创意产业,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高利润的行业,如果运作地好,是不会亏钱的,至少不会亏得倾家荡产。后来在2005年,当时兴起一股彩印的潮流,印刷由双胶纸向铜版纸过渡,彩印的利润极高,当时都跑到深圳去印。于是,在2006年,他在工业园买了将近30亩地,进了两台海德堡印刷机,开了印刷厂。但是就是这次严重的投资失误,让他走上了不归路。自从他投产之后,各地的印刷厂也纷纷上马,很快,彩印的利润就急转直下,每个坯的利润由400元降到40元(不是很准确)。而他连买地带买设备,花了将近1000万。当时,建印刷厂的想法有两个,一是买地靠土地增值发一笔,二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计划着不断扩产,再上二期、三期。

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失误:投机过度。买地花了将近500万,上面建了两个厂房,五分之四的土地闲置,甚至两个厂房也用不起来,一个还租出去了,租金是每年6万。也就是说,他完全不必要花五六百万建厂,只需每年花6万元的租金就能把印刷厂运转起来。而这500万,每年产生的利息就是近100万,直接把印刷厂的利润吃没了。

用他自己的话说,悔不该当初投资这么大,上这个没有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多少竞争优势的印刷厂。广告行业倒是不错,但是因为这几年疲于应付债务,拆东墙补西墙,把这块最有优势的老本行丢了。

这也印证了我的一个看法,上一个项目,不是看他眼前的利润有多高,而要看自己有没有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竞争优势,高利润反而形成一个杀手,把整个行业带入毁灭之路。这个看法是从另外一个产业得出的,山东博兴是北方重要的镀锌板和彩涂板生产基地,也是银行的重灾区。当2008年的时候,受大规模的建设投资拉动,薄板的利润非常可观,一吨的利润几百元。于是当地新建了几十家企业。而钢板这个行业,是一个严重同质化的行业,只要上一台轧机就可以干,没有任何差异化,唯一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而这种小钢铁的项目门槛又很低,高利润吸引了无数的竞争对手加入,结果,现在全行业基本无利可图。印刷厂是同一个模式,只要买了海德堡机器就能开工,厂家包教包会,竞争同质化、只靠价格战,再加上当时的高利润吸引了一大批人进入,大家在这里都不愿退出,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如果这时看到印刷项目不好,及早地断臂求生,把工厂卖掉,还一还账,行动早的话,也不会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是这又是企业家的一个毛病了,企业家极好面子,外表光鲜,向往成功,即使做错了,也不会承认自己错。所以明知道工厂是个包袱,但是还不愿意甩掉。从墙上看到他一张张与名人的合影,我断定他是这一种性格的人。

故事还没有结束。印刷的低利润,迫使他进行转型,这一次转型又让他跌了一个小跟头。去年他建了一个网站,号称要做当地的淘宝,投了一百多万。我问他网站盈利吗?他说,呵呵,连京东、美团都不盈利,我们能赚钱吗?我说,人家烧着股民的钱,还能烧得起。

谈到最后,除了还款方案,还是例行公事地再鼓励一番:你还年轻,今年只有40岁,不能不干了,打起精神,吸取教训,准备东西再起。褚时健70多了还去种果树,你没问题的。

从很多成熟的加工制造企业上来看,靠资产带动财富增长的时代过去了,真真切切地过去了,今天倒闭的企业,都是那个时代的淘汰者。土地、厂房、机器这些东西,都不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一家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靠创新。

说到创新,又想起一个话题。一个老板讲,是个大老板,产值过百亿,在谈到创新的时候说,我们的研发实力不够,国外的公司,每年利润的30%都投到研发上了,我们才多少?所以在高端产品上没法和国外的公司竞争。我想想,大多数企业哪里有研发啊?除了山寨就是偷技术、买现成技术。如果有利润,不是往研发上投,而是琢磨着上什么新项目,跨行业多元化发展,买点地,建一片厂房,或者搞点房地产,放点高利贷。

创新、研发不解决,方向不扭转,经济转型就无法实现。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小说在线阅读_第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黄金战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第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