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路径:
2000年美国高科技股泡沫破灭,2001年美国又遭遇“9?11”事件,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幅调低基准利率并将其长期维持在接近1%的水平。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贪婪的欲望驱使信贷机构盲目扩张,发放了大量次级贷款,而金融监管部门对这种行为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大量信贷吹起了房地产泡沫,这导致房价大幅上升。在房地产的带动下,美国经济逐渐复苏,同时通胀渐起。
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开始收缩货币政策,这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大跌,不良贷款率飙升,而以房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品也随之价格大跌。由于各家银行或多或少地持有房贷相关的金融产品,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每家银行都不清楚其他银行的具体资产质量。所以,银行普遍采取了惜贷的态度。当所有银行都采取一致态度时,信贷市场立刻冻结,最危险时人们甚至认为ATM机也会瘫痪。信贷的枯竭造成了金融与经济的全面瘫痪,金融危机至此全面爆发。
就前半部分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局势和美国的经济危机路径是一样的:宽松的货币政策,膨胀的房地泡沫,一并将GDP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其实也不必批评哪一届政府,即使是完全市场化的美国,也免不了采取一些经济刺激措施。
金融危机确实如命中注定般周而复始地在人类历史中上演。正如很多书中描述的那样,金融危机总是这样循环:贪婪战胜了恐惧,信贷轻而易举地膨胀,市场冲上了任何经济基础都无法支撑的高点,然后从高空坠落。在这场国内逐渐蔓延的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了历史一再重演。银行投放贷款,就像一场郁金香泡沫:面对着失去盈利能力的企业、一个疯狂的市场,银行在贪婪地获取着利润,期望着企业一直坚持下去,一直为银行创造利润;企业己经失去偿债能力,不断地借新还旧,上演着一出出庞氏骗局;而当银行竞相收贷时,一个个又陷入囚徒困境。
这几天又有一户跑了,这一户不是我做的,不过他跑路是意料之中的。
欠我们行的200万,欠另一家银行800万,不过有抵押,还欠民间的不少,至少500万,共欠各种小额贷款的大约100万,也就是满城墙上贴满的“无抵押信用贷款”牛皮癣广告上的,共5家。最衰的是一家小贷机构,上午刚放款,下午就跑了。
这个户,又和我前面提到的一户雷同了,看似资产很多,实则全是借来的,跑路是早晚的。
对于他的家底,我是比较了解的,他是一个80后,最早的时候在银行当保安,后来不干了,到汽配城修车,期间还倒腾二手车。有一次他开着一辆帕萨特到银行办业务,营业厅的保安对他啧啧称赞:“这家伙真能,干了几年都买上好车了”。
他后来一直从事和车有关的行业,据说和一个濒临倒闭的汽车4S店合作过一把,但终究没把4S店救活。再后来开了一家汽车装饰店,店面很大,院子有3亩,办公楼的面积也有千把平方。但是生意很少,一天到晚去装饰车的人很少,估计连房租都赚不出来。他在的那个地方风水也不好,是一个倒闭的夜总会,闲了大概有将近5年,一直无人问津,阴气太重,他去没干多长时间也倒闭了。
就是这么个生意,能赚多少钱是有数的,但是他积累了大辆资产:五套房子,有住宅也有商铺,然后用这些房子办了抵押贷款,借了800万。三辆好车,一辆奥迪A6L,一辆英菲尼迪,还有一辆陆虎,都是三年内的新车。
如果在一个熟人社会,没有人借钱给他,他多少家底,怎么发家的,别人一清二楚,但是还是从银行贷出了两笔贷款。在一个生从圈子里,这些东西比较能唬人,一看年轻轻,就是个千万富翁啊,实际只要说明不了资产来路的,基本都是负翁。
其实看到街上开好车的,也不必羡慕,不知道背后有多少负债。这个比例绝对不低。什么人最能装?有钱的不用装,不用装也有钱,从举止气度都能看出来,他们还喜欢玩低调。真没钱的也不用装,装也装不出来。最能装的,就是没有钱、欠着一大堆债,装有钱的。这些好车,都是他们的道具,他们在给一个个债权人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