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舌尖上的银行》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到这座城市,客户经理们便手执公文包,从支行里精神饱满地迈出。他要去营销,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是客户经理们赖以生存的自我保护方式。
营销的意义不仅在于一种产品的销售,更在于沿途寻找各种信息,以飨支行里那些仍然在安睡的同类。制造业的企业是朴素的一族,他们信奉祖辈实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谐融洽。他们的客户经理多数是经理,以大额授信和产能过剩为主。靠苦心经营和精打细算的原始资本积累方式并不能保证每年都有新增和足够的利润,但客户经理们并不在乎,无论本地或异地,他们乐于分享每一笔贷款发放的快乐。
今年客户经理的目的与平时稍有不同,他要去开发一种特殊的领域——客群建设。相较于其他业务,绩效工资更像是大自然神秘而又宝贵的馈赠。这是一种来自遥远的东方的诱惑,要经过二十多户每人每年完全隔绝荤腥的培植才能成熟,非常珍贵。据文件记载,新开价值有效户细腻润滑,白里透红,入口鲜美,唇齿留香。其富含的考核元素更是能为批发条线一族的安身立命提供必须的营养。他既是一道名贵菜肴,更是一种绵延千年的精神信仰。
日头很快地爬到中天,走过五条街的客户经理略微感到有些疲惫。他停下脚步,放下背包,擦了擦汗。他知道有效户作为名贵而且稀有的资源,并不是轻而易举便能在城市里寻见的,所以他并不打算放弃。初夏的暖风不时拂过脸颊,心里却不会有一丝惬意,他一边休息,一边试图用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在风里搜寻线索。
很快客户经理便锁定了方向,因为据资料记载,有贷款户的地方总会有新开户。客户经理拿起背包,开始向有贷款的地方悄然前进。这是一种狼性的本能,也是批发条线的生存方式,他们必须要为成功获批一次授信而学会各种技能。
一个有强担保强抵押的客户出现在眼前,他开始露出微笑,因为这预示着任务和指标。他仿佛已经看见行长欣喜的眼神。而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地将客户忽悠到手,把很费劲收集整理好的客户资料带回支行,然后录入系统、实地考察、撰写报告。当然,风险的把握是必须的,客户经理们相信,在审批时,撒上一点点网上查询的第三方数据会让报告更丰满,文字则必须用宋体保持在小四字号,方能保证审批人看着不眼花。而出账时,用新产品的名目实现双赢,更有成就感。
而贷前调查的过程并不简单,这种客户的周围总有几拨潜在风险客户在逡巡,其中有一种名叫不良资产的生物,攻击性很强。历史记载,为了追求指标与高定价的信贷饕餮而被其攻击牺牲生命的先辈并不在少。
一个季度之后,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进工厂的大门,客户经理的同事们已经听说了企业停产的消息。他们虽然感到悲伤,却并没有十分愤怒和意外。做贷款的命运便是如此,他们必须为了获得舌尖上的美食,不停战斗,不停牺牲。很快他们便会擦干眼泪,默默做起预警与排查,前赴后继,为了生命里一种天然传承的习俗而继续努力。
中小企业“群死群伤”:联保贷款制度殃及黄三角
2014-06-02 15:50:13来源: 中国企业报
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民营企业的借贷危机正向纵深蔓延。
这一判断来自《中国企业报》记者日前对淄博、滨州、东营等黄三角地区部分企业的走访和调查。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这一发展中地区的信贷危机不仅在由点及面的生成,而且这类危机的引爆点仍是曾被视为重大金融创新的“联保贷款”制度。
从抱团取暖到火烧连营
滨州顺达兴材料公司总经理张灿亮,曾经作为博兴县的知名企业家,一度被当地政府推举为青年创业榜样。但自从进入2014年,张灿亮逐步从公众视野中隐退。5月6日,当《中国企业报》记者约请他谈谈联保贷款的前因后果时,张灿亮先是犹豫,接着回避,最后拒绝。
知QingRen告诉记者:“向来豪爽、能干的张灿亮,这次彻底栽了。”原因是三年前,张灿亮所在的顺达兴公司为了获得银行的授信,与滨州利丰达公司、福斯特公司等近10家企业达成联保贷款协议,没想到的是,近三年来顺达兴公司经营状况急转直下,直至不久前被有关部门宣告破产。在顺达兴被宣告破产后,包括其厂房、机械设备、汽车以及张灿亮本人在滨州、青岛等地的房产等,全被纳入破产清算。即便如此,顺达兴还是留下了2.6亿元银行的欠贷。按照当初的联保协议,联保各方不仅要无条件替顺达兴还贷,更要命的是,此事一旦发生,一直保持高度警觉的银行对相关各方纷纷做出抽贷、压贷甚至断贷的决定。“区区2.6亿元足可以让20多个公司关门。”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负债,再到火烧连营,是我们对联保贷款制度引发后患的最直观感受。”博兴县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一位李姓官员,以张灿亮一案为例向记者解释,在本案中,直接当事方虽然只有七八家,但他们除了有这个一级联保圈之外,还结有其他的二级、三级甚至更多层级的联保圈,如此环环相套,一旦某家公司出了问题,“病毒”将迅速扩散,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死俱死”。
对此,地处淄博市的兰雁集团提供了泣血范本。兰雁集团是亚洲最大的牛仔布工厂,年产牛仔布5000万米,牛仔服装1000万件,最鼎盛时,兰雁集团员工多达上万人,集纺纱、织布、染整、服装为一体,产品曾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创下许多辉煌的“兰雁”,两年前就开始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危机。至此,兰雁集团负债高达25亿元,处于高管被查、经营亏损、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险境。
爆兰雁危机的导火索,正是当地与其有着联保关系的两家企业——嘉周化工、博泵科技先后破产。
嘉周化工有限公司隶属于淄博市大型企业——嘉周集团,以生产邻苯二甲酸酐、顺丁烯二酸酐为主,总资产34856万元。从2012年2月开始,嘉周化工资金链断裂。4月10日,债权人齐商银行率先发难,向淄博市中院提请破产。根据相关协议,兰雁为嘉周化工承担1.4亿元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