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楼主请教:
银行到底是如何看待住房贷款的?
早几年房贷作为优质产品,银行很积极,从前年开始银行表现的很嫌弃房贷的样子,说收益低
收益低?那收益高的坏账率也高啊,难道在眼下的经济背景下,银行普遍能贷出去8-10%甚至更高的利息,并且坏账率和房贷一样低吗?
或者说这两年的房贷荒是国家为了控制过热的楼市有意授意银行卡......
住房贷款主要是利润太低,现在各家银行都上市,各家既比规模,也比利润,最终季报年报拿出来,是相互比较的,如果太低了脸上挂不住。房贷利率平均不到7%,经营贷款普遍超过10%,而且还能拉动存款、中间业务,如果反映到利润表上,那差得不得了。按我们行的内部计价,发放100万9%利率的经营性贷款,利润贡献要超过500万6%利率的住房贷款。有限的存款、有限的资本,必须产生最高的利润。
说住房贷款风险低,主要是近十几年房价不断上涨,房贷虽然也出不良,但是一到不良贷款里,房价也是不停上涨,一是借款人的违约成本高,为了30万的房贷,卖了100万的房子,不值得;二是房子好处置,只要想卖,随时能出手。可是现在楼市明显出现了拐点,房价松动,下一步怎么发展不好说。
以中行为例,可以看出政策的动机,09年中行的房贷放的最猛,为什么,当时肖钢最跟政策,中央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两年,中行又为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房贷放的少了,额度让给了经营性贷款,为什么,业绩太难看了,四大行中行老末,让建行拉得越来越远。
今天又传来一个客户不还款的消息,在他行的贷款到期了,就是不还,最后是担保人代偿的。这一个纯粹的信用风险,大部分贷款是1-4月份下来的,刚下来不可能没有钱,就是不还了。
刚刚放松的心情又沉重起来,中午也没吃下饭,下午也没精神。
之所以沉重,并不光是这一户不还,联保的其他两户也很难,一是代偿,二是不良示范作用,很有可能大家都不还。这个行业里都不赚钱,扛着大量的贷款硬撑,算算账都在为银行打工,一年能有20%的纯利算很不错了,给银行百分之十几。而且今年和明年的行业前景并不好,传统的路子基本到了尽头,转型又不知道往哪里转。如果都不还,那金额就大了。
还是上面说的,一位网友引用袁剑先生的话,现在不光是金融危机,还有金融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银行不敢贷款,企业不敢赊账,更为严重的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丧失,而这个,是不完靠补充流动性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早晚要完。
明天又要踏上艰辛的催收之路。
经过两天的催收,妈的,哭笑不得。
这家企业,我原先的判断是恶意逃废债,这种行为,是该报案的,有钱可还,此风不可长,否则竞相效尤,那还了得。
但是经过两天的调查,还不太像是恶意逃废债,之所以不还款,故事是这样的:
这个老板聘了一个会计,后来两的不知怎么的闹翻了,老板不但开了会计,还扣了他半年的工资。
结果,这个会计就跑到银行那里,把企业的老底兜出来了,当然,一定是光说坏的不说好的。此逢多事之秋,有什么风吹草动,银行马上草木皆兵。哪个企业都多多少少有点问题,都是硬挺着,何况贷款这么多的企业。很快,第一家银行贷款300万收回后没有再贷。第二家银行贷款700万,还的时候有些吃力了,自己还了一大半,其他的是担保人代偿的。企业的流动负债很多,但是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并不多,还掉这些,基本就没钱了。一看企业没救了,老板干脆不还了,山东话叫“论堆”,这个月银行贷款全部欠息。
企业倒闭,导火索是多种多样的,没想到还有这一种。
最愁人的还不只这一户,还有联保的其他两户。两年前,这两户和一户联保,结果那一户跑路了,这两家代偿。后来,为了补偿担保人的代偿,按照一般的处理办法,让他们又找了一户,还增了些额度、降了降利率。结果,增上来的这户又完了。这两家担保人,年年替人还钱,我真担心他们也撑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