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关于贷款重整

今天讨论有关贷款重整的事,一算算也多得吓人。贷款重整,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化解问题贷款,主要措施包括贷款展期、担保人代偿等等,其中用的最多的还是担保人代偿,然后把债务加给担保人。以四户联保为例,出现代偿之后,再给担保人增加一块额度,三户替一户还压力不大,现在还有两户替两户还、一户替三户还的,听听也挺可怕的。但还真有这样重整成功的,一户替三户还了,背了将近800万的债务。不知道是怎样和客户谈的,背起这么大的债务,也需要勇气。且不说现在企业的年景不好,即使在好年景下,一家小企业哪辈子能赚回800万来。银行采取重整手段,有时也是自欺欺人,只不过是把炸弹的引信加长了,早晚有一天还会响的。

为了应付不良贷款猛增的局面,上级行也是用尽各种手段,前几天开会,如果不良贷款超过多少,就扣行长的工资,十万十万地扣,再加上完不成发展指标也要扣,这样算算,行业几十万的年薪很容易被扣没了。今年的压力是全方位的,上到行长,下到员工,没有谁能置身其外。

关于政府和银行的关系

现在一般是谈“政银企”三方合作,政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毕竟现在还是政府主导的社会经济。每一家银行入驻,当地政府都十分欢迎,毕竟银行投入资金相当于招商引资,而且是真金白银,一家银行做好了,对搞活当地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新银行入驻确实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现在银行和政府的关系己经是水乳交融了,有些政府确实对银行帮助很大。现在讲几个政府与银行的小故事:

1、行长逼宫

受大环境影响,某一家光伏企业倒闭了,涉及银行贷款十个亿。光伏这个行业基本全是贷款垒起来的,这个企业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带辐射的多晶硅切片。老板原来是个建筑公司老板,找对了项目,一举成了大企业,据说拿到银行贷款之后第一件事是买了辆劳斯莱斯。虽然这个光伏企业是个纯民营的,但是企业出事的时候,银行第一个想到是政府。县区级政府的第一个感觉是不管,你银行是自己愿意贷的,又不是你逼你贷的,政府也没钱。于是各家银行行长到市政府请愿:区政府必须把这个事接起来,否则,第一个是担保人代偿,第二个是对担保人收贷。他的担保人圈子就大了,第一圈的就几乎包括当地所有的大型企业,如果再扩散开来,担保人的担保人,那当地的大中型企业就无一幸免了。行长们到市里找,市是给区里施压,最终,在各方的协调下,各方达成一致:第一,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收购股权,将公司国有化;第二,以谈判日为准,银行收回的贷款必须再放下来,否则……(政府想搞银行是易于反掌的)。于是,这个企业保留了下来,各家银行也暂时化解了危险。这个盘子小,政府接了下来。但是无锡尚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70亿的银行贷款,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话,清偿率不会超过30%。

后来,另一个区的另一家企业也出事了,政府的第一态度也是不管,当然,他们也是第一次碰上这种事。行长们又故伎重演,这次拿出的要挟条件是:撤出当地机构,收回当地企业所有贷款。政府领导也着急了,想办法协调各家企业凑钱还款,事情处理的也算圆满。

在一次省人行的开会上,行长对这种行为严厉指责:有的银行,闭着眼给企业贷款,关联公司互相担保,企业贷了搞房地产的、开小贷公司的,银行和企业沆瀣一气。有企业不还款了,就去找政府,政府不管,就说当地信用环境不好,以各种条件相要挟,这叫什么行长?当然,人行还是代表银行利益的,最后说了句:政府靠不住,不要以为什么事情政府都能管。这算是对银行的提醒。

2、地方保护

也不是所有政府都支持银行,在企业出问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一般是优先保护当地有机构的银行,打击没有机构的银行。比如,股份制银行的机构一般都在省会城市,很多地市没有机构,但业务早己做过去了。一家省会城市的股份制银行,向一家企业发放了抵押贷款,企业倒闭后,银行起诉执行,但是银行带去的法院根本无法进入厂区,企业己经被当地政府控制起来了。在执行的时候,无法进入拍卖程序,当地政府提出来,抵押物处置所得,要优先归还欠税和拖欠员工工资。这样,银行即使抵押也落空了,长时间法院没有处置。如果一般的小规模民营企业,政府介入较少,可管可不管,但如果是国有企业或大型骨干民营企业,政府会尽全力保护起来了,外地银行休想介入。比如一家县酒厂,规模也不算小,是当地的利税大户,也是骨干企业,贷款出现逾期,银行在追偿的时候,政府一直阻挠。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小说在线阅读_第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黄金战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银行客户经理手记——我所经历的跑路企业第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