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我很满意。感谢报社经历,感谢A集团履历,嘿嘿,老彭,你还不知道我跟媒介打交道如鱼得水吧,你丫等着,看我如何拿下两家报社!好,问题三:《价格问题》。
分析:广告必须降价!第一,我不认可老彭和你们签订的价格。他是他,我是我,只有我拿到更低的折扣,才能在A集团企划部站稳脚跟,今后与M报合作,老板才会叫我继续跟你们联系。我不能承诺每笔广告费都尽快结清,但我能承诺投放量至少与去年持平。
刚写到这里,小黄电话来了:“对不起,老大,我手机今天摔坏了,没听到你电话。”
“靠,你丫关键时刻掉链子,叫我说你什么好?算了,不提这事,问你一事,M报社王总和K报社姜总,熟吗?”
“不熟,跟他们见过一次面,都是来催讨去年广告费的。我把他们全推到老彭那块去了,叫他们去咬那厮,顺便还点了老彭一炮。”
“他们说过报纸发行量吗?”
“说了,大概都是五六十万份吧。”
“嗯?五六十万?靠,真能海吹,有TMD那么多吗?哦,对了,你认识H市传媒圈里比较厉害的广告公司吗?最好是跟两家报社都熟的购买公司。”
“有一个,量子传媒何总。她经常来企划部,希望代理我们广告。这姑娘长得挺水灵,本来我想下手来着,后来知道她婚了,呵呵,没敢动手。”
“瞧你没出息的样儿,老子问你有没有公司,你丫却拽起姑娘来了,拽得还挺带劲,靠,你丫脑子整天都想什么呢?”
“呵呵,老大勿急啊。听何总说量子公司在圈里呼风唤雨,能量大,好像他们老板颇有神通。”
“妥了,你马上跟何总介绍一下我,我找她帮忙去说服M和K报社。你电完她再短信我。”
“好,明白!一笑都跟我说了。现在我知道你拉上何总去游说报社,能增加报社对你的信任感,哈哈,好主意!”
为什么我要强烈怀疑他们报纸的发行量?报社有个顶级秘密,对,就是媒体实际发行量!媒体的推介书印有公开发行量,但这是哄人数据,客户大可上来就除以2,甚至除到4也不为过!报纸发行越多,广告效果越好,但印刷成本也随之倍增,所以报社有个成本盈亏点,在达到某一发行量时,既能保证广告效果,又能控制成本。所以,发行量和利润平衡点是报社两大核心秘密。所以报社一般要虚报一些发行量,哄客户开心而已。
挂上电话,我冷笑一声。M报也是都市类报纸,与北京《精品》报市场定位一样,好,我就用《精品》报匡算M报发行量。北京人口1000万,《精品》实际发行量大概有30万份左右,读报人比率就是33:1,H市人口大概有600万,按北京的读报人比率计算,也就18万,M报虽然是全省发行,但省会城市发行占大头,估计省城外地区发行占到总发行量40%,那M报总发行量是30万,但H市文化氛围肯定赶不上北京,读报比率还要打八折,嗯,M报发行量顶多24万。他们对外宣称50多万份发行量,正好是打对折,符合报社对外宣传口径。唉,根据我的实操经验,M报顶天也就20万发行量。好嘛,就凭这点发行量,广告费还不给咱再使劲降降?否则我就戳穿他们的把戏。
等想明白了,继续写《价格问题》。第二,老板不关心能否正常发布,他更关心价格。给A集团降价,不是给我面子,老板才是广告部真正拍板人,往根儿上说,是给老板面子;第三,这次降价是表示报社对A集团的合作诚意,今后都按该折扣执行。但实际是因为老彭不懂报纸发行,听信你们宣传,所以广告价虚高,现在要回归到发行本质上来,价格自然要有所体现;第四,别欺负行内人士,报社每年广告报价都要上调10%以上,这次我们要求下调折扣,相当于报社仍维持去年广告价格,并不吃亏。相反还占了便宜。因为我们是长期打客户,还没向报社要累计发布量的返点呢。对,不降折扣就得给两年发布量的累计返点,反正咱不能空手回去交差。
价格谈判死命想半天,还因为我谈的合同价一定得比老彭低,要不怎么显本事呢?老彭的忙不能白帮,丫被挨宰的事,我是要上报老板的。对了,老板会不会举一反三,叫咱通查一遍这厮所以的广告价?哈哈,真要是有那么一天……算了,别YY了,赶紧想下个问题吧。
问题四:《版面问题》。
版面没有了?有可能。但咱不听那套,只要客户有需求,广告部去和编辑部协调,调整版面即可,这也是问题?歇菜。
问题五:《除了降价,还有什么油水可捞?》。刚写到这里,电话响了:“喂,请问是A集团企划部的雨总吗?我是量子传媒的小何呀。”
手机里传来一个娇滴滴声音,肉麻。很快,在电话里我讲到与报社要谈的事情以及我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交流,知道了何总公司的背景,确实是个厉害角色。最后沟通结果是何总感觉我句句在理,马上同意在M报社门口等我。现在不仅有了隔空电话的推荐,还有何总这类重磅人物陪同,有他们给我背书,嘿嘿,王总和姜总还不信任我?
好,继续想问题五:《降价以外,还能捞点啥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