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谈广告业务最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这点我在报社深有体会。那我采用啥招数能迅速取得客户信任?第一,我把报社经历跟王总简要提提,好,大家既然是同道中人,就能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第二,利用我的专长,帮他分析M报纸优缺点,再次拉近他对我的亲近感。嘿嘿,带他们报纸出门,想的是研究报纸,看刊登在什么版面最合适,现在正好一勺烩,等下就来研究。但这两招似乎都是外围功夫,是否还有其他高招?提A集团新成立了企划部,以后广告发布归我管?唉,不现实,人家不是傻子,不信咱一面之词。那不相信我一面之词,那他会信谁的?
MD,小黄这丫怎么还没来电话?一想起小黄,气就不打一处来,马上就给一笑挂电话:“小黄那兔崽子联系上了吗?”
“老大,我还在联系。”
“说什么呢,你丫也够笨的!你赶紧喊企划部的人都去厂子里找他啊!原地干等人有屁用!”
“好,好,我马上通知他们。”一辉见我发火,大气也不敢出,赶忙撂下电话就开干。
靠,还有什么招数能叫王总相信我与彭总不是一路货色呢?唉,王总要是认识C公司张总就好了,张总了解咱啊,知道我与老彭绝非同类,可惜呀,可惜……既然王总不认识张总,那就找个王总认识的人,而这个人又能帮我说上话!靠,我真TMD够笨的,这还用分析?咱在北京报社圈里说什么也是老人了,认识做平面媒体的人各个神通广大,纸媒圈里的人保荐一下不就结了?写到这里,我狠狠抽了自己一个小嘴巴!
我马上给自己死党,北京的××光明广告公司马总挂电话:“嗨,哥们,我。你认识M报广告部的王一峰王总吗?”
“不认识,怎么了?”
“唉,别提了,兄弟今天奉命去办件难事,给个傻帽擦屁股去……”
“哦,没关系,我去问问媒介部,看他们是否认识你说的那个王一峰?”
“这样办,要是媒介部认识,你就站在同事面前盯着他们打电话,千万别偷懒,多替我美言几句啊。等我回北京,请你丫泡吧去!”
“靠,上次承诺还没兑现,你现在玩承诺批发?哈哈。”
“滚!赶紧办事,千万别告诉我没办成啊。对了,办完后来个电话吱一声啊。”
挂上电话,觉得还不靠谱。于是又赶紧给麦×广告公司邱总去电话:“嗨,哥们,我。你认识M报广告部的王一峰王总吗?”
“不认识,我只认识他们报社一个副总编。怎么了,你要给他们投广告?”
“恩人,恩人啊!故事是这样……记住,一定要说明我是我,老彭是老彭,我们不是一路货!”
“好吧,我跟他们谢总编还比较熟,这就给他去电话。对了,你光照顾其他人生意去了,什么时候也分我们点广告啊,现在公司上下都嗷嗷待哺着呢!就缺你这一口!”
“别急,等咱在A集团站稳脚跟,保证都你有吃有喝!要不,你现在先嗷嗷待哺着?呵呵。”
一连打去五个电话,等搭上到三条关系后,这才感觉踏实些。可刚把手机揣进口袋里,忽然想起来了:“哇, K报还没联系上呢!瞧这记性长的,MD,撂爪就忘!” 幸好K报社广告部姜总态度也还算客气,说辞跟王总大同小异。接着找关系搭桥吧。好嘛,又是一通忙活。
好,继续分析问题。问题二:《如何说服报社按我们条件办?》。
这问题是咱强项,跟左手摸右手一般,没感觉,直接得结论:第一,如果我们继续合作,双赢。甲方按期发布广告,达到招人目的,大家借机交个朋友;乙方得到广告款,虽然钱暂时还没收回,但至少有一个讨钱目标,总比没目标强吧。第二,如果我们关上谈判大门,双败。甲方没达到目的,招聘不到理想人才,会迁怒乙方,今后不合作或少合作;乙方失去一个重要广告客户,不仅今年有损失,未来还有更大损失,是乙方使劲把客户往竞争对手身上推,既便宜网络招聘公司,自己又没到啥好处,这能叫聪明做法?
第三,H公司现在已经升格为集团生产总部,今后投放的广告量只多不少。更何况A集团旗下还拥有若干跨行业品牌,失去一个A集团就意味失去若干品牌客户,这笔损失谁能承担?王总你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第四,甲方是大品牌集团,在乙方报纸上刊登广告,相当于对乙方作为区域强势媒体身份投下赞成票,乙方既获得大品牌认可的好名声,又获得长期稳定利润,可谓名利双收。难道就因为一点钱没收回来,就不愿意再名利双收了?显然,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在原则与灵活之间找到平衡,切莫相互斗气。因小失大的事儿自己别做,要做,也要叫竞品报社去做。
第五,A集团是大集团,总厂在当地赫赫有名,报社不必担心收不回广告款。甲方会为这点小钱就毁掉自己名声?之所以甲方故意拖欠少许广告费,这点钱对甲方而言,既不能发财,也不能致富,那为何拖欠?道理简单。站在甲方立场,如果王总是集团总裁,发生广告部吃回扣,损害集团利益的现象,您痛恨不?那如何杜绝吃回扣的事情发生?嗯,适当拖欠一点乙方广告费不失一个好法子。拖欠久了,乙方或告或闹或检举,广告部拿人手短,如何收场?要么退钱消灾,要么事情败露,等待集团仲裁。所以说,公司拖欠M报社广告费,不是针对报社,而是做给广告部看的!叫广告部老实做人,别做损害集团利益的事情。所以出现这个结果就需要双方理解和信任。
第六,前面王总拒绝广告部和办公室的发布要求,拒绝得好!也算给甲方一个小小惩戒,算提醒甲方要尊重乙方。但做事大凡都有一个度,过度了就成过错,双败结局。彭总不愿帮您催款,他也是在秀表现,是做给老板看的把戏,既然从彭总这头要钱没门,那不如把面子卖给我,这笔陈年广告费,我能单独打报告给老板,请老板批示尽快支付。该合同我并没有参与谈判,谁都知道咱在其中没猫腻,向集团催款理直气壮。但前提条件是报社得开面儿,好叫我向集团交差。这是三赢策略。